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

高师岗前培训职业道德1-缩印精华版

《职业道德》复习资料名词解释良心:人性中自然、朴素的向善倾向,是道德的意识基础和操守的底线,也是道德约束力的内在心理机制。

道德: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俗)和内心信念进行维系和评价,用以调整人与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的总和。

人生目的:一个人对自己生命存在和生命活动(生活)的目的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

目的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人的行为都是有目的的,人生目的支配各种具体行为目的的总目的。

教书育人:是指教师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把教学和教育结合起来,既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这既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又是教师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特点之一。

是指教师客观上是在用自身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知识经验、人生态度等影响学生。

教育和教学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教师自觉地、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积极的影响。

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要工具不是一般的物或机器,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

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的特点。

道德评价(重点):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和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道德行为以及总体道德品质所进行的善恶评判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组织、他人以及教师自己根据一定社会的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通过一定的形势对教师的职业行为和职业道德品质以及教师集体职业行为状况所做得善恶、褒贬的评价活动。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

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道德品质:即我们通常所称的品德或德性,是指行为个体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行为倾向,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中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或阶级对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总体评价。

道德规范: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自律规范是相对于他律规范而言的,主要依赖行为主体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的一种行为规范。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对待学生关系的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表现为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稳定持久,相融亲近关心和严格要求,是教师对全体学生全面成长地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事业心的体现。

教育价值是人生价值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指教育工作者,宣传和传媒工作者,通过自己的职业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人提高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需要的事实及对这一事实的评价。

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从根本上,总体上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

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教师的人生意义是指教师的职业活动对教师个人个人生命存在及其活动合理性的肯定,是教师职业劳动乐趣的源泉和自我发展的可能性依据。

道德人格及其构成的五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道德人格是指具体个人人格的道德性规定,是个人的脾气、习性与后天道德实践活动形成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统一。

作为人格在道德上的规定,是由某个个体特定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有机结合。

其中道德认识和和情感是基础,道德意志是关键,道德信念是核心,而道德习惯是道德人格的全体和最后完成。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

教师职业的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第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

第二,教师是人类智能的积极开发者,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的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第四,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者,直接丰富人类文化宝库。

2)教师的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

教师的劳动虽然不直接以生产物质产品的形式投入整个社会生产,但是却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而有力地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

3)教师的劳动对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受到家庭、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中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的劳动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甚至可能决定或者改变他未来的发展方向。

热爱学生的具体要求或表现。

一要关心爱护学生。

教师要了解和信任学生,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爱护每一个学生。

二要平等地对待和尊重、理解学生。

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心。

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要尊重学生的合法权益。

三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四是严格要求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与严紧密结合在一起。

教师要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求恒,严中求细。

高校教师的最大乐趣和幸福是什么?联系自己或教师队伍的实际,谈谈这些乐趣和幸福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答:当教师有许多乐趣,如劳动环境之乐,学校是传播文化知识和精神文明的场所,环境相对规范有序,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劳动方式之乐,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自由度较高,可以享有更多的思想自由的乐趣;劳动对象之乐,教师的劳动对象是青少年学生,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更多的朝气、活力和创造力。

但教师最大的乐趣和幸福是:一是得英才而教之;二是通过自己的教育劳动使学生在成长或成才方面取得明显的变化、发展和进步;三是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把自己人生或事业的成功或成就归功于教师的劳动,并能够长久地记着和感谢老师。

而要成为这样的老师,就必须是一个知识渊博、职业道德高尚的人。

真正能够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并留下深刻印记的不仅是老师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的思想、品格和作风。

可举自己或别的老师的例子说明这一点。

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答: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

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

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

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

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

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

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感大多源于此,教师职业的乐趣有三种来源:环境之乐,校园的环境要单纯的多,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有益于身心健康。

其二:劳动方式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的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较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

其三是劳动成果之乐,这也是和教师的职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许多其他职业劳动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

和无反馈的物品不一样,老师培养出来成果,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并且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老师用辛勤的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当自己的学生若干年后还能记着自己,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我的谢意,那是最高兴的事,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事。

如何看待教师职业中的苦与乐?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首先,它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脑力体力双指出,劳动工具就是教师本人,整个的人格,无法用机器设备代替。

其次,它需要全过程的投入。

工作时间超出上下班实现和阶段性分别。

最后,它需要全方位的投入。

风是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切场所都可成为对学生教育的地方。

但苦乐是一对矛盾。

教师职业不只是辛苦,更充满了快乐和幸福。

传道之乐:包含着快乐和自豪、光荣。

授业之乐:人类文明得以延续,此过程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发挥,是一个自我表现和展示的过程。

育人之乐:教师劳动所培养出的一代新人,他们的生命是对教师生命的肯定,他们的劳动成果是对教师劳动价值的实现。

与教师的辛苦相比,教师的快乐一般不太为人所共知,因为它是一种超越一般苦与乐的人生至上的快乐,是建立在对自己职业的深入认识和信仰基础之上,属于一种精神境界。

教师的快乐和幸福:快乐和幸福是对生命活动意义的不同层次的肯定性回答和体验。

快乐这一体验是基础,是具体的、感性的、当下的。

教师职业活动本身的乐趣概括起来有三种来源:一是环境之乐。

教师生活的环境是学校,比其他社会环境要单纯的多;教师交往对象主要是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是希望、梦想和美好的代名词。

与学生长期打交道自己也会变得年轻些、活泼些、愉快些,有益于身心健康。

二是劳动方式之乐。

教师特别是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强,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空间较广阔,可以充分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比较符合人的自由本性劳动。

三是劳动成果之乐。

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

教师教出的好学生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会感激,并且学生对教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

所以教师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也同时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幸福是在快乐基础上产生的、更高层次的对生命活动意义的肯定回答和积极体验。

其层次主要表现:快乐是个别的,幸福是整体的;快乐是暂时的,幸福是永久的;快乐是简单的,幸福是丰富的;快乐是个人的,幸福是共享的;快乐是易得的,幸福是难求得。

从根本上说,快乐是行为主体个别需要的满足,幸福诗人的根本的/长远的需要(人生目的和理想的视线)的满足。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对教师职业的人生信念,即把教育教学活动不仅看作是一个职业活动,更是自己的事业追求,使自己的理想寄托和价值皈依;其次是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善于从职业劳动中感受快乐,发现美好;最后,勤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争先,在自己不断发展和劳动的成果收获中感受真正的幸福。

某高校一位体育老师在体育课上谈到学生穿的运动服质量不好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是因为你们辅导员拿了经销商的回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