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筷子传统文化
2020/3/2
筷子的十三禁忌
• 三长两短 • 仙人指路 • 品箸留声 • 击盏敲盅 • 执箸巡城 • 迷箸刨坟 • 泪箸遗珠 • 颠倒乾坤 • 定海神针
• 当众上香 • 交叉十字 • 落地惊神 • 千夫所指
筷子的材质
制作筷子的材料
• 中国的筷子是十分讲究,主要有金筷、银筷、象牙筷、骨 筷、木筷、竹筷,现在还有不锈钢筷、塑料筷等。
•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述: • 因“箸”与“住”同音,“住”即为停止之意,乃不祥之
语,便反其意而称之为“快”,“快”又大多以竹制成, 就添个“竹”字头,成了现在的“筷”字。
筷子的传说
• 姜子牙受神鸟启示发 明丝竹筷
• 妲己为讨纣王欢心 而发明用玉簪做筷
筷子的传说
• 大禹治水时为节 约时间以树枝捞 取热食而发明筷 子。
----身边的文化筷子文化
商品中心:张超英
目 录
• 一、筷一子、的筷由子来的由来 • 二、筷二子、的筷美子丽的传传说说 • 三、筷子的十三禁忌 • 四、筷二子、的筷材子质的传说 • 五、筷古称箸,它是当今世 界上公认的独特餐具,在中 国有悠久的历史。
塑料筷:色彩艳丽, 造型美观。但是遇
湘妃竹筷,最普通的 就是毛竹筷。由于竹
热容易引发有害物 质,尽量不要使用。
子本身的生长纤维,
容易有很细小的缝隙
藏匿细菌。餐后,要
注意筷子的清洗,洗
好要用干布擦干,要
定期消毒。
• 涂彩漆的筷子不要使用,因为涂料中的重 金属铅以及有机溶剂苯等物质具有致癌性, 随着使用中的磨损,筷子上的涂料一旦脱 落,随食物进入人体,会严重危害人的健 康。
• 1995年10月,青海西宁市西 的宗日遗址14号灰坑出土的 “骨叉” 。
• 夏商时期:牙筷、玉筷
• 春秋战国:庄重古朴的铜筷、铁筷
• 汉魏六朝:光亮秀丽的漆筷、精致名贵的银筷和金筷
• 唐代的时候银筷是最出名的,因为金筷被皇家所垄断的。大户人家一 般都用银筷。
• 主要有流传说,银筷子能验毒,那么有毒的东西银筷子插进去以后, 原来的银白色会发黑。
• 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指出:筷子“如此简单 的两根东西,却精妙绝伦地应用了物理学上的杠 杆原理。”
• 一位日本学者从研究筷子的力学结构中发现,人 们使用筷子,至少可牵动30多个关节和50多条肌 肉运动,还能激发大脑,阻止和延缓脑细胞的退 化,也就是说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的发挥。
• 科学家们认为,长期使用筷子,可以使手指灵活, 脑子聪明,有益于身心健康。
• 塑料筷子质感较脆,受热后容易变形、熔 化,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骨筷质感好,但容易变色,而且价格也比 较昂贵;
• 银质、不锈钢等金属筷子太重,手感不好, 而且导热性强,进食过热的食物时,容易 烫伤嘴。
• 最常用的就是竹筷,它无毒无害,而且环 保。但由于材质的原因,竹筷、木筷不容 易清洗,会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所以应注 意经常消毒,保持清洁。
• 远古时代,人们吃食物是用 手抓,但在有了火、烹饪后, 吃烫热的食物时,就用木棍 来佐助,日久天长,人们便 练就了用木棍取食物的本领, 这是筷子的雏形。
• 大约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就 有了用树枝、竹片或动物骨 骼制成的筷子。
• 为什么叫“筷子”呢?
• 先秦:“挟” • 秦汉:“箸” • 隋唐:“筋” • 宋代:“筷”
• 河豚毒、变质青菜中的硝酸盐等,因不产生硫化物,即使银筷久久插 入也不会发黑。所以并不是所有食物都能用银筷测出毒性。
• 木筷:品种较多,红 木、楠木、黑檀木、 紫檀木、枣木皆可制 筷,而质地坚硬的乌 木筷身价最高。家庭 用的筷子,尽量选择 不要太多花纹的纯木 筷,木质密度越大的 越好。
•
竹筷:有很多种,比 • 如说天竺筷、南竹筷、
• 由此可见中国的筷子在世界餐具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