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成像公式
在以后应用透镜公式时,按表1中的正负号确定p、p'、f 的正 负号。
二、像的放大率 为了说明透镜成像时像的放大情况,我们把像的高度跟 物体的高度之比A1Bl/AB,叫做像的放大率,通常用K表示。由 透镜成像光路图可知,K也等于p'/p。 像的放大率:像的高度跟物体的高度之比A1Bl/AB,叫做 像的放大率。 放大率公式:
大的像可能是实像,也可能是虚像,因此在应用放大率公式
K A1B1 p 时,应取p'=±3p。当p'=3p 时,由透镜公 AB p
式求得对应的p1;当p'=-3p 时,由透镜公式求得对应的p2。 请同学们练习求解此题。
小结 本节学习了透镜公式,像的放大率公式。在应用凸透镜公 式时应注意p、p'、f 的正负号。请同学们根据“实正虚负” 的规律或直接按表1中的正负号确定p、p'、f 的正负号。
教学策略
A
C
F B1 2
B
2 F
FO f
F A
p
p1
′
图1 从透镜成像光路图(图 1)中,我们还可以找出物距、像 距、焦距的关系,导出一个公式——透镜公式。用这个公式就 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像的位置。 新课教学 一、透镜公式 在透镜成像光路图中,由于△COF 和△A1B1F是相似直角 三角形,所以
CO OF A1B1 FB1 △ABO和△A1B1O也是相似直角三角形,所以 AB BO A1B1 B1O
因为CO = AB,所以
OF BO FB1 B1O 又OF = f,FB1= p´- f ,BO = p,B1O = p´,把这些值代人
上式,就得到
f p p f p
化简得 f p' + f p = p p'
用p p' f 来除上式的两边,就得到凸透镜公式:
1 1 1 p p f
这个公式虽然是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光路图推导出来 的,但它也适应凸透镜成虚像的情况。只是在运用公式时,式 中各物理量应按以下规律来取值:凸透镜的焦距 f 和物距 p 总取正值,像距 p' 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p' 取正值时, 像和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像是实像;p' 取负值时,像和 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像是虚像。
序号 6
课时
1课型ຫໍສະໝຸດ 新授课 班级8211 8223
授课 章节
名 称 教学 资源
透镜成像公式 课件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透镜公式,知道透镜公式中 p、p´、f 取正(负)值时,
所对应的透镜及透镜成像情况。
教学
2.理解放大率公式的意义。
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用透镜公式和放大率公式解决单个凸透镜成像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透镜公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要全面的习惯。
K A1B1 p AB p
式中的|p'|表示在计算像的放大率时,像距取其绝对值。如果 已知像距和物距,就可以由上式求出像的放大率。
例题 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物体放在距透镜7 cm处, 求像的位置。若物高为0.3 cm,求像高。
解 由透镜公式得
1 1 1 1 1 cm1 3 cm-1
教学 应用透镜公式解决单个凸透镜成像问题。
重点
教学 透镜公式的应用比较复杂,它是本节的难点。
难点
教学 讲解 练习
方法
更新、
补充、
删节
无
内容
课外 作业
P17 1
教学 后记
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
新课教学
一、透镜公式
二、像的放大率 例题 讨论练习
小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导入新课 复习:用透镜成像作图法,画一种凸透镜成像光路图。
p f p 10 7
70
所以
p 70 cm 23.3 cm
3
又由放大率公式得
70
A1B1
p AB p
3 7
0.3 cm 1cm
像距p'为负值,说明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在透镜的同侧。 像高为l cm,比原物大。
讨论练习: 1-9 有一个凸透镜,它的焦距是18 cm,问将2 cm长的物 体放在什么地方,才能得到6 cm长的像? 解题分析:由题意知,物体经凸透镜后,成放大的像。放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这个公式也适用于凹透镜。只 是在凹透镜成像时,其焦距应取负值,因物距总取正值,这样 按公式计算出的像距p'总是负值,这表示凹透镜总是成虚像。
公式中各物理量取值时,正负号的规律概括起来就是四个 字:“实正虚负”。
符号 p f p'
凸透镜
实像 虚像
凹透镜
请同学们根据“实正虚负”确定表1中p、p'、f 的正负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