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下试卷分析

八年级政治下试卷分析

2010—2011八年级思想品德
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白团中学郑晓娜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八年级思想品德调研考试已圆满结束,此试卷能联系学生生活,坚持正确导向,并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突出的位臵,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认真分析这次考试对我们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因此我结合我校这次期末考试的具体情况对此作一些简要的分析。

一、题型、题量及难易程度分析
1、试题类型分析
试卷有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20个各占2分共40分,非选择题55分。

其中卷面分5分,共100分。

本次试卷虽然设臵一定的背景材料,但无论是选择题、非选择题的简答题,都要求学生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观点有初步的认识,并能准确地对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当然,试卷在考查基础知识时,是通过设臵一定的背景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理解运用。

2、命题覆盖范围分析。

政治课的生命力所在就是理论要联系实际,本试题结合课本知识,联系学生实际、社会实际各种题型在教材中分配合理,第一章的内容在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考试内容符合课程标准范围,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一致。

基础知识题与基本技能题的考察都能够兼顾到。

3、题量大小与难易程度分析。

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试卷内容,试卷中基本题、有一定难度题、拔高题(难度较大)所占比重合理,无偏题、怪题,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的运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坚持知识能力和情感觉悟相统一的原则,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特点和本质要求。

二、成绩统计及分析
1、这次考试本校初中八年级参加考试人数156人,平均成绩为35.04分,及格人数为130人,平均分为70.08分,其中优秀率为20%,低分率1.2%及格率为84%。

2、分数段统计。

最高分89分最低分17分,优秀人数31人,不及格人数26人,,占考试人数的16%。

3、各题的失分在学生成绩中的体现如下:。

(1)选择题第3、6、16、18小题错误失分是10%。

此题是基础题,本应全部掌握,但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片面导致错误,第1小题失分率20%,主要是由于学生对事实新闻了解的不够全面,平时不关心国家大事,因此,很多同学不能正确的得出结论而失分。

(2)12、13、14题得分率较高,三题得分率85%,很多同学对材料理解全面,能够很好的把材料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回答缺乏层次性,不全面,只能从一个方面分析,不能把握整体。

此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们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所以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的回答
(3)第七题是探究实践题,具有开放性。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理解能力。

大多数同学都能准确把握,但解题方法上有缺陷。

有的想到什么写什么,口语化现象严重;有的只知搬下书本上的内容来解答,不知结合材料与实际进一步分析,造成失分。

这说明平时训练和指导不够,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不知如何作答。

说明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强,说理不够透彻,缺少实质内容,脱离课本回答,有的甚至偏离了题目意思,还有的连语句都不通顺。

4、难度。

整份试卷中,试题的设问指向明确不设弯子,保证基本得分,没有怪题、偏题,面向全体学生,所以平均分又有了提高,全卷实际难度值2.17%。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低,发散思维还没有形成,答题不规范。

另外,审题、分析、理解、表达以及联系实际能力不高,也体现了教师平时工作中的疏漏之处。

三、存在问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共40分,本大题涉及面广,考查了学生对每堂课基本知识和最新时事政治的掌握程度,学生掌握情况较好,其中:
1、3、7、6小题失分较多。

2、简答题,该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由于题目贴近学生生活,因此学生得分较高,有70%的同学由于没有认真审题而扣分,也有个别同学答题没有针对性,答非所问。

3、探究实践题:题型灵活,答案开放,有45%的同学扣分,个别同学书面表达能力差,语句不通顺,也有些同学审题不清,缺乏文字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也有些同学基础太差,因此不能正确地回答问题。

四、改进措施
针对这次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我认为下一阶段的教学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应从强调识记转移到强调对知识的理解,从注重结论转移到注重得出结论的过程,许多学生拘以开卷考试就是考试抄书就行了,平时看书无所谓,所以学生在答题时无从入手,乱抄书,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不要用一种要求对所有学生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层教学,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从基础入手。

2、强调联系社会实践原则,
引导学生在平时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热点问题养成看报、看时事杂志看新闻的好习惯,学会解释一些社会问题,增强责任感,在教学中要贴近现实社会,贴近时代,贴近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实际。

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培养
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与语文知识和历史课的渗透,通过这些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避免考试中表达不清、理解不透的毛病。

同时,要关爱学生,关注每位同学成长,满足好、中、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4关注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注重时事材料。

只有联系生活实际与社会实际,才能使书上的知识鲜活起来,才能使政治课走进同学们的心里,发挥它的德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情操。

所以,教师在平时上课与练习中要密切关注学生时政,将时政引入课堂,并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及家庭、社会实际,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说明这些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探究学习
学生评价问题,一直是课改中的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也是长期围绕我们政治课教师的问题。

考试的“指挥棒”历来是教师们教学的方向,“指挥棒”如果没有大的变化,教师们的教学很难有真正的转变。

按照新课程和新课标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的评价方式应该是多元化的,既注重平时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现,又注重考试卷上学生对问题的处理和看法。

总之,在实施新教材的过程中,研究尤其重要,作为一线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发生的现实问题进行研究,寻求解决的策略,加强实践反思、寻求伙伴合作、寻找专业引领,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