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参生长习性及栽培技术规范西洋参又叫花旗参、洋参。
为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宿根阴性草本植物。
西洋参原产于美国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森林区,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和多雨,形成了西洋参喜欢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同时西洋参又具有较强的抗寒性,-12℃以上一般不会出现冻害。
土壤5cm地温5—7℃5—7℃开始生长,12℃开始出土,20—21℃时开花,10℃时枯萎。
15—18℃最有利于生长。
种子裂口前胚发育的最佳温度为15℃,而10℃以及高于25℃均抑制胚的发育,种子裂口后高于20℃不利于胚的发育,胚发育完全的种子需要在0—5℃的环境下60天,才能打破休眠。
土壤湿度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西洋参的生长发育,田间持水量60%最有利于西洋参的生长发育。
西洋参为长日照阴生植物,不能耐受强光、直射光,而喜欢散射光和漫射光,所以生产上要采用遮阴的办法满足西洋参的需光要求,一般透光率为20%为宜。
药材性状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5—12cm,直径0.5—2cm。
表面浅黄色,上部或全体可见横向环纹,尤以上部甚密,并有皮孔状疤痕及类白色支根痕。
体重,质坚,不易折断,断面平坦,黄白色,显粉性,皮部可见黄棕色点状树脂道,形成层环处棕黄色,木质部具放射状纹理。
气微,味微苦、甘。
农田土栽培西洋参的意义根据国家“天保工程”政策的推出及吉林省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要求,林参争地矛盾日趋突出,由于种植西洋参是以林地为依托,对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以及水土保持起到了一些阻碍作用,破坏了生态资源。
而现在林地批地越来越少,西洋参留存面积已远远达不到市场的需求。
老参地再利用在技术上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农田土的开发利用,对农田土进行科学土壤改良,进行种植西洋参即发展了参业,又保护了森林资源是解决参业发展的最佳途径,而且使资源永续利用农田土栽培技术(一)、选地与整地技术1、选地:目前,我国引种栽培西洋参的省市有:吉林、辽宁、黑龙江、山东、北京、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浙江、福建、云南、四川等。
一般东北、华北、西北各省区,无霜期在120天以上,年降雨量700毫米以上,1月份平均气温不低于-12℃,7月份平均气温不超过25℃的地方均可作西洋参气候适宜区。
具体的选地方法如下:(1)、风向与坡向的选择:平原地区春季和冬季多有大风,而夏季中午至午后3点阳光很强,因此所选地块应避免迎风,避免强光直射。
各地应因地制宜选地,在靖宇春季多刮西南风,冬季多刮西北风;同时,南坡和西坡易受强光直射危害。
(2)前茬作物的选择:前茬作物以豆类作物、禾本科作物为好,不宜用烟草、茄科、十字花科的白菜、萝卜等作物作前茬。
(3)其它选地的注意事项:应选择土壤较肥沃的农田地,并对土地的有关酸碱度和肥力情况、地下水位、前期除草剂的使用情况作一下调查分析。
因为西洋参不能连茬种植,一块地只能用4年以下。
为保证年年都可有收获,每年都要重新选一块地,以形成一片连续完整的种植场。
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要求所选土地是具有继续扩建的可能性。
此外,所选择的土地其交通运输要方便,水源、电力要充足,防火、防盗条件也要完备。
2、整地:利用农田栽培西洋参是我国参业史上的一次重大的改革,解决了参业和林业争地的矛盾,并有利于采用现代化的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因此,发展农田栽培西洋参是参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但是,农田土中的有机质含量一般都较低,仅有0.9—3.0%,明显低于林地腐质土,土壤理化性状也较差。
所以用农田地栽参需要进行施肥改土。
改土的方式包括,施用大量有机肥,如堆肥、厩肥、草炭、豆饼肥等,以及种植早熟品种的豆科作物或种植压绿肥植物如苏子。
然后在伏前将地上部分割到进行多次耕翻后,使土壤熟化,以达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目的。
施肥改土的方法比较常见,一般可每平方米施入25千克细炉灰,腐熟的鹿粪及猪粪每平方米10—15千克,过磷酸钙及硫酸钾每平方米100—150克。
其它如豆饼可每平方米施入0.2—0.3千克,骨粉0.5千克,具体施肥量的多少、施肥的种类依土壤肥力状况和条件而定。
整地的其它技术环节介绍如下:(1)翻地时间:由于农田土比较贫脊,应在开始种植西洋参的前一年开始整地。
一般在这间隔的一年时间里不种植任何作物,而是结合施肥,从5月开始每半月耕翻一次。
为消灭地下害虫,在6——7月施入杀虫剂,施后翻耙均匀。
但是实际上为缩短西洋参生产周期,一般情况下农田地不在休闲,而是结合整地,种植苏子在伏前将苏子地上部分割到进行多次耕翻,使土壤熟化增加有机质含量。
(2)耕翻深度:要根据土层厚薄和作床的用土量而定。
一般25——30cm,防止将底层的生土翻起。
这样经多次翻耕,可以达到消灭杂草、改善土壤理化性状的目的。
(二)、作床利用农田栽培西洋参,一般的参床规格是:床宽1.4米左右;作业道宽0.6—1.0米;长度依地势而定,可20—60米不等;床高20--30厘米。
起土垅是作床的第一步,方法是:在翻耙好的土地上,首先确定参床的方向,即先按地势标一直线,然后在此直线的一端再标一垂线,在垂线上按参床及作业道的宽度作出标记,再按这些标记画出方向线的平行线,参床及作业道的界线就划分好了。
最后,把作业道上的土用锹翻到参床位置,参床土垅就作成了。
小面积起土垅可人工作业,大面积则多用机械作业。
用拖拉机牵引机械犁把作业道上的土翻到参床的位置,然后再人工清理一下作业道上的余土即可。
一般在播种前作床,作床前,参土还需要进行消毒,防虫可用辛硫磷或甲基乙硫磷2kg/亩。
作好床后,土壤消毒可用多菌灵15克/平方米和白灰0.5千克/平方米。
把多菌灵和白灰与2—5倍的的细土拌匀,撒在床面上,并与床表5厘米深的表土充分混匀。
如果没有来得及进行多次翻耕施肥改土,作床时还应施入基肥,方法同前面的整地。
(三)搭棚遮荫西洋参是阴生植物,需要在荫棚下生长。
农田栽培西洋参多采用单透气拱棚,透光率控制在20%左右。
荫棚的搭设时间与作床一般同步进行,具体的搭设方法如下:1、棚架材料:各地应因地制宜选择棚架材料,立柱可用硬杂木、竹竿、水泥柱等,长度为180—200厘米;横、顺杆可用松木杆、竹竿、8号铁线等。
2、埋立柱:常见的是将立柱埋在床中心或床边,这样便于机械化作业。
为保证棚的牢固,立柱入土的深度应保证在70—80厘米。
3、绑架子:先将横跨床立柱间的横杆或横拉线绑好,然后在已绑好的横杆或横拉线上,顺床按每床3根绑顺杆或顺拉线。
要求横顺杆(拉线)要绑牢绷紧,横顺杆(拉线)交叉处也要用细铁丝绑牢。
整体参棚的周围应拉数条地角线,类似加固电线杆的作法,以增强参棚的牢固性。
(四)播种1、种子处理技术:西洋参种子有休眠现象,为保证能出苗好、出苗齐,种子需要预先处理。
西洋参的种子处理技术较为复杂。
处理的场所一般以选在室内为宜,具体的作法如下:西洋参果实采收后(8月下旬至9月上旬),及时搓去果皮果肉,选取成熟饱满的种子,然后与过筛后调好湿度的细沙或细土混拌均匀,细沙的湿度要求是:手握成团,1米高落地就散。
拌好的种子装箱或装入处理床内,箱或床的四周要用同样的细沙隔垫覆盖好,避免混拌种子直接接触箱或床壁,隔垫覆盖的细沙厚度5—10厘米。
为避免烂种,种子还应消毒,方法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600倍液浸种10分钟。
处理期间的温度条件是,裂口前控制在16—18℃,裂口后控制在12℃左右。
前期每15天倒种一次,结合倒种调好湿度,倒种后照原操作再装箱或装床;种子裂口后每7天倒种一次,处理的沙子湿度可稍低点。
在这样的条件下,一般经过120天左右,种胚长可达4毫米长,也就是达到种仁长的4/5左右,这样的种子就处理合格了。
如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则要继续处理。
处理好的种子这时应逐渐降低温度条件,使之在0—5℃条件下持续放置60天以上。
然后再继续降温至完全结冻,放入事先备好的冷藏坑中盖严保存,待翌春化冻后取出播种。
2、播种:西洋参可在春秋两季播种。
各地可根据具体气候条件而定,但必须掌握一个原则:即春播不宜晚,秋播不宜早。
目前西洋参生产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是种子直播,西洋参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生长4年;二是先育苗1—2年,然后移栽再种2年。
播种前1—2天应进行床面喷灌或浇灌。
播种方法多用穴播,少数为撒播。
播种量的多少和种子质量、管理水平等有关,直播穴播株行距(厘米)可用6×7,7×7,8×5,10×5,10×7—8等;育苗则采用5×5,5×7,6×7等。
播种深度为3厘米,播后床面要盖草。
(五)田间管理1、生育期管理(1)床面覆盖:农田栽培西洋参床面覆盖是关键,一般用稻草或麦草,具体根据各地资源情况而定,1—2年生的苗田厚度为2厘米;3—4年生3厘米。
结合生长季节的床面覆盖,还应作好床面松土、消毒及施肥。
(2)追肥:西洋参播种后一般要在同一地块连续生长4年,单靠施用基肥不能保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必须适时追肥。
特别是3—4年生的地块,如不及时追肥,将会影响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
可在下完防寒物之后,每平方米施入苏子(煮熟碾碎)50克、豆饼粉100克、脱胶骨粉40克。
也可施用高效复合肥,每平方米100—150克。
此外,还可在绿果期进行1—2次根外施肥。
(3)灌排水:适宜的水分条件是西洋参生长良好的必要保证。
各地应因地制宜抓好灌排水工作。
灌水应采用喷灌或浇灌方式,一般每平方米用水量15—20公斤。
4年生的地块,秋季起参前20天左右,适当灌水或放雨,可提高参根产量和折干率。
在进入雨季前,要把田间排水沟清理好。
(4)遮荫:当西洋参刚顶土出苗时,就应进行遮荫管理工作。
所用的遮荫材料有苇帘、板条、尼龙遮阳网等。
上好的蔗阴物一定要绑牢。
对于不同年生的西洋参,以及季节不同,蔗阴棚的透光率应作适当的调整。
低年生的西洋参应在夏季到来时及早在棚上插阔叶树枝以减弱光照;其它年生的西洋参也应酌情在盛夏在棚上插阔叶树枝。
(5)摘蕾、疏花及采种:3—4年生的西洋参开始大量开花结果,对于不留种的地块,应及时将花蕾摘除。
留种地为保证种子饱满,则要进行疏花工作,方法是将花序中心1/3左右的花蕾摘除,只留外围30个左右的花蕾。
西洋参种子成熟不一致,应当分批采收。
(6)病虫害的防治:西洋参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尤其是病害,不仅种类多,而且危害严重。
目前公认的较为严重的病害有5—6种,分别是黑斑病、立枯病、疫病、菌核病、根腐病。
防治办法以药剂为主,可用的药剂有500倍的50%的多菌灵、600—800倍的65%的代森锌、500倍的75%的百菌清、800倍的代森锰锌、800倍的40%的代森铵、1000—1200倍的甲基托布津、1:1:120—160倍的波尔多液等,轮换使用,从出苗50%起,每7天打药一次。
药应保证全面喷洒在叶面、叶背及茎杆上,打药后如遇下雨,应及时补打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