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儒家的管理思想以“仁”为本。
代表人物是( )。
(3分)▪A、孔子▪B、孙子▪C、老子▪D、墨子(2/10)、古典管理理论时期指()。
(3分)▪A、19世纪末20世纪初▪B、19世纪末50世纪初▪C、19世纪末30世纪初▪D、19世纪末40世纪初(3/10)、古典管理理论的奠基人是美国的()。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3分)▪A、泰罗▪B、罗素▪C、埃尔顿.梅奥▪D、巴纳德(4/10)、管理哲学具有两方面的特点是( )。
(3分)▪A、概括性和普遍指导意义▪B、局部性与普遍指导意义▪C、整体性与局部指导意义▪D、概括性与局部指导意义(5/10)、()是由信息组织、人员、工具构成的专门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的网络系统。
(3分)▪A、控制系统▪B、决策系统▪C、信息系统▪D、监督系统(6/10)、()在管理主体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3分)▪A、决策系统▪B、监督系统▪C、信息系统▪D、控制系统(7/10)、()提出“理势合一”管理思想。
(3分)▪A、孔子▪B、王夫之▪C、老子▪D、墨子(8/10)、主体间的交往具有()。
(3分)▪A、对等性▪B、相对性▪C、不对等性▪D、差异性(9/10)、行为学派把人看成()。
(3分)▪A、经济人▪B、群体人▪C、社会人▪D、集体人(10/10)、哲学人类学的先驱是( )。
(3分)▪A、马克斯.舍勒(1/20)、认识客体作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范围,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分)▪A、正确▪B、错误(2/20)、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兼爱”。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2分)▪A、正确▪B、错误(3/20)、管理哲学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
(2分)▪A、正确▪B、错误(4/20)、主体间性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客体之间的交往程度。
(2分)▪A、正确▪B、错误(5/20)、管理哲学是从世界观的高度,对管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所作的哲学概括,带有管理领域的特点。
(2分)▪A、正确▪B、错误(6/20)、科学管理的时代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是一种主客体关系。
(2分)▪A、正确▪B、错误(7/20)、主体间的交往具有不对等性。
(2分)▪A、正确▪B、错误(8/20)、文化哲学人类学代表是兰德曼。
(2分)▪A、正确▪B、错误(9/20)、管理客体一般指群体主体,常以管理系统而存在。
(2分)▪A、正确▪B、错误(10/20)、决策系统是根据决策者的规定和意图,对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
(2分)▪A、正确▪B、错误(11/20)、没有管理活动,各项实践都不可能有秩进行。
(2分)▪A、正确▪B、错误(12/20)、法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抱法处势”。
代表人物是孙子。
(2分)▪A、正确▪B、错误(13/20)、任何哲学的产生都是建立在一定社会实践需要的基础上,管理哲学也是如此。
(2分)▪A、正确▪B、错误(14/20)、管理主体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具有相对独立性。
(2分)▪A、正确▪B、错误(15/20)、管理主体也是认识主体。
(2分)▪A、正确▪B、错误(16/20)、儒家的管理思想以“仁”为本。
代表人物是老子。
(2分)▪A、正确▪B、错误(17/20)、道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自然无为”。
代表人物是孔子。
(2分)▪A、正确▪B、错误(18/20)、兵家的管理思想主要是“奇正形胜”,主要代表是韩非子。
(2分)▪A、正确▪B、错误(19/20)、《管子》的管理思想主要是“轻重有术”,代表人物是管子。
(2分)▪A、正确▪B、错误(20/20)、一般哲学与管理哲学的不同在于,一般哲学揭示的规律,存在于管理领域,反映管理活动的特点。
(2分)(1/10)、经验管理时期的特点()。
(3分)▪A、具有阶级统治的本质▪B、基本上仍属于经验性管理▪C、以国家管理为对象▪D、以市民管理为对象(2/10)、管理素质包括()。
(3分)▪A、爱好▪B、知识▪C、性格▪D、才能▪E、品德▪F、气质(3/10)、信息系统是由信息组织、人员、工具构成的专门负责信息的()的网络系统。
(3分)▪A、收集▪B、处理▪C、加工▪D、反馈(4/10)、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
(3分)▪A、罗素▪B、穆勒▪C、孔德▪D、斯宾塞(5/10)、皮亚杰发展了发生学的结构主义,认为结构包括的特性是()。
(3分)▪A、整体性▪B、自身调节性▪C、转换性▪D、局分性(6/10)、权威包括()。
(3分)▪A、权利▪B、权力▪C、威力▪D、威望(7/10)、泰罗科学管理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
(3分)▪A、提出组织机构上的管理控制原理▪B、工时定额原理▪C、职能化原理▪D、标准化原理▪E、提出差别计件资制▪F、系统性原理(8/10)、管理理论的发展大体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3分)▪A、马克思主义的管理理论▪B、经验管理▪C、“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D、古典管理理论▪E、现代管理理论▪F、近代管理理论(9/10)、管理主体应该具备的条件()。
(3分)▪A、健康的身体素质▪B、良好的政治素质▪C、正确的哲学理论▪D、专和博的知识素质▪E、能力素质▪F、坚强意志(10/10)、现代管理理论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管理理论。
影响较大的是()。
(3分)▪A、生态科学学派▪B、社会系统统派▪C、环境科学学派▪D、管理科学学派▪E、自然科学学派(1/10)、( )指为了提高日常业务效率,在不变更企业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客观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3分)▪A、业务决策▪B、管理决策▪C、战术决策▪D、战略决策(2/10)、()技术革命促使自由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
(3分)▪A、第三次▪B、第二次▪C、第四次▪D、第一次(3/10)、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最重要的决策是()。
(3分)▪A、业务决策▪B、管理决策▪C、战术决策▪D、战略决策(4/10)、()是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的方法。
(3分)▪A、矛盾分析的思维方法▪B、过程论的思维方法▪C、定性思维方法▪D、定量思维方法(5/10)、()是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3分)▪A、科学归纳法▪B、简单枚举归纳法▪C、统计概括归纳法▪D、动态方法(6/10)、Z理论,是由日裔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
(3分)▪A、杰伊.洛希▪B、威廉.大内▪C、马斯洛▪D、罗素(7/10)、超Y理论提出()假定。
(3分)▪A、社会人▪B、群体人▪C、经济人▪D、复杂人(8/10)、第二次技术革命是从19世纪()开始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3分)▪A、50年代▪B、40年代▪C、60年代▪D、30年代(9/10)、( )指为了使企业和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保持平衡,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所进行的决策。
(3分)▪A、业务决策▪B、管理决策▪C、战术决策▪D、战略决策(10/10)、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1/20)、决策是人类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
这是因为决策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过程。
(2分)▪A、正确▪B、错误(2/20)、信息论的思维方法,其核心是反馈方法。
(2分)▪A、正确▪B、错误(3/20)、在管理活动中,在一定目的指导下进行的调查研究过程,是一个分析的过程。
(2分)▪A、正确▪B、错误(4/20)、决策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对遇到的情况和问题,从两个以上方案中选择一个有效方案的过程。
(2分)▪A、正确▪B、错误(5/20)、定性思维方法是根据事物的性质来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2分)▪A、正确▪B、错误(6/20)、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
(2分)▪A、正确▪B、错误(7/20)、主体客观化是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2分)▪A、正确▪B、错误(8/20)、定量思维方法是对事物进行量的分析的方法。
(2分)▪A、正确▪B、错误(9/20)、管理主体的可管理性是指客观对象具备接受管理主体的指挥、组织和协调的条件,具有被管理的可能性。
(2分)▪A、正确▪B、错误(10/20)、第三次技术革命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20世纪40年代。
(2分)▪A、正确▪B、错误(11/20)、第三次技术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到国家资本主义。
(2分)▪A、正确▪B、错误(12/20)、管理决策指为了使企业和变化着的外部环境保持平衡,使企业适应外部环境所进行的决策。
(2分)▪A、正确▪B、错误(13/20)、具体是指思维把事物整体中某一方面的本质抽取出来,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认识。
(2分)▪A、正确▪B、错误(14/20)、管理主体和管理客体的统一性表现在二者的区分具有相对性。
对 (2分)▪A、正确▪B、错误(15/20)、业务决策指为了提高日常业务效率,在不变更企业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现实的客观外界条件变化的情况所进行的决策。
(2分)▪A、正确▪B、错误(16/20)、抽象是指思维对事物多方面属性的综合。
(2分)▪A、正确▪B、错误(17/20)、战略决策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对管理客体系统的人、财、物等资源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调整的决策。
(2分)▪A、正确▪B、错误(18/20)、综合法是指思维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找出决定事物本质的因素的方法。
(2分)▪A、正确▪B、错误(19/20)、历史上已发生四次技术革命。
(2分)▪A、正确▪B、错误(20/20)、第一次技术革命,是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完成。
(2分)▪A、正确(1/10)、领导方式的类型主要有()。
(3分)▪A、参与型▪B、专制命令型▪C、协商型▪D、温和命令型(2/10)、有价值的决策目标要具有()。
(3分)▪A、透明性▪B、明确性▪C、适度性▪D、正确性(3/10)、管理客体系统的辩证性质是()。
(3分)▪A、具有变动性▪B、具有目的性和稳定性▪C、具有不协调性▪D、具有协同性(4/10)、批判性思维的特征()。
(3分)▪A、创新性观点▪B、敢于怀疑和独立判断▪C、建设性思想▪D、冒险精神(5/10)、具备哪些条件,决策才称得上科学决策?()。
(3分)▪A、应该保证在执行过程中所产生的副作用最少,对可能产生的副作用有严密完善可行的处理。
▪B、决策所确定的目标是正确的▪C、保证在实施方案、实现正确目标的过程中,所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最少、时间最短。
▪D、决策确定的措施方案也应该是正确的(6/10)、决策的基本特征()。
(3分)▪A、决策具有可行性▪B、任何决策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没有目标无法进行系统决策▪C、决策过程是从若干个有价值的方案中选择最优,选择过程就是一个优化过程▪D、决策总是在一定条件下追求目标的优化(7/10)、决策是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