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医学课件

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医学课件


1、骨质破坏 2、椎间隙变窄, 融合椎是脊柱结 核的重要特征。 3、后突畸形:晚 期特征性表现 4、冷脓肿; 5、砂粒样死骨; 6、邻近骨质脊疏松。
柱 结 核
结核后期的脊柱后突畸形
四、脊柱关节炎症
• 强直性脊柱炎 • 类风湿性关节炎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爆裂骨折
• 常压迫脊髓,损伤机制为椎体的轴 向压缩,形成上和/或下部终板粉 碎骨折,前中柱受累,也可累及后 柱
爆裂骨折
骨折、骨挫伤
压缩性骨折(陈旧性)
环椎右前弓、左后弓骨折并环枢关节半脱位
枢椎齿状突骨折,伴环枢关节脱位;
L3-5右侧横突骨折
椎弓峡部不连及脊柱滑脱
• 椎弓峡部不连是指脊椎的 椎弓峡部骨不连接,也称 为椎弓崩裂。多认为是先 天发育不良,部分外伤。 (分四度)
年龄偏小,周围软组织改变轻微 • ABC:二者都有膨胀,骨巨以椎体为中心,年龄偏大,ABC多在
附件,年龄小,具有液性密度或信号
MRI表现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GCTB) • 瘤体T1WI呈均匀的低-等信号,高信号提示亚急性或慢性出血 • 瘤体T2WI信号不均匀,呈混杂信号 • 增强扫描见不同程度的强化。
椎间盘膨出 herniation
• 定义:椎间盘向周边广泛鼓 出并超过了相应椎体的边缘 。
• 椎间盘向椎体周围均匀膨出 ,后缘仍保持前凹的形态。
• 硬膜囊前缘及椎间孔内脂肪 可受压,脊髓可有或无受压 移位。
椎间盘按突出形态分型
正常
突出
脱出
游离
腰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分型
• 后中央型
后外侧型

椎间盘突出(后正中型)
脊 柱 大 体


颈 椎 X 线 表 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胸 椎 X 线 表 现
腰 骶 椎 X 线 表 现
左右斜位显示椎弓峡部
正常CT表现
全脊柱扫描 T2WI-SAG
全脊柱扫描 T1WI-SAG
椎间盘的变化过程
10岁以前含水量分别达到85%和75%, 10岁以后髓核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
椎间盘脱出
髓核游离
许莫氏结节
• 为特殊类型椎间盘突出 • 椎体上/下缘半圆形或
方形压迹,常上下对称
• 其中心内容为突出的髓 核及软骨板,周边为反 应性骨硬化带
许莫氏结节
椎管狭窄
• 椎管矢状径 颈椎小于10mm为狭窄,正常大于13mm, 腰椎小于15mm为狭窄,正常大于18mm, 椎弓根间距小于20mm为狭窄 • 侧隐窝小于2mm为狭窄(正常大于3mm) • 椎间孔小于2mm为狭窄 • 椎管/同水平椎体(最大矢状径X最大横径)正常=1/2—1/4.5,若比
脊柱骨肿瘤发病概况
骨巨细胞瘤
• 多起源于椎体,向附件发展 • 单纯溶骨、偏心、膨胀,椎体变扁时向前后呈哑铃状肿胀较为
特征 • 骨包壳,延至骨皮质中断,无周围反应性硬化及基质钙化,椎
间盘常不受侵 • 出血或继发ABC,单房或多发液-液平面 • 鉴别: • 转移瘤:椎体合并附件破坏时与骨巨相似,但后者膨胀明显,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医学课件
脊柱常见病变的影像诊断 2019/11/9
脊柱常见病变的分类
• 脊柱的创伤、椎体滑脱 • 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滑膜囊肿 • 脊柱感染性病变(化脓性 、结核性) • 脊柱关节病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 肿瘤与肿瘤样病变 • 先天及发育畸形
值小于1/4.5为狭窄 • 中央矢状径小于或等于10mm者,为绝对型椎管狭窄(m-s≤10mm)

狭窄原因
• 骨性椎管发育异常。 • 韧带增厚、骨化(后纵韧带、黄韧带) • 外伤 • 占位
后纵韧带肥厚、骨化
骨折致椎管狭窄
黄韧带增厚致椎管狭窄
后纵韧带增厚致椎管狭窄
三、脊柱感染性病变(化脓性 、结核性)
发展,
一、脊柱的创伤、椎体滑脱
• 颈椎外伤 • 胸椎外伤 • 腰骶椎外伤 • 椎体滑脱
颈椎外伤脱位
胸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
腰椎骨折
• 定位片显示:腰2椎体压缩,横断面显示:椎体及附件多发骨折, 椎体后缘向椎管突起,致椎管前后径狭窄。
椎体压缩或楔形骨折
• 以胸腰段最常见,损伤机制为脊椎过屈,引起前柱压缩 • 前柱:前纵韧带 + 椎体及纤维环及椎间盘的前2/3. • 中柱:椎体及纤维环和椎间盘的后1/3 + 后纵韧带 • 后柱:附件,包括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和棘突。
强直性脊柱炎 • 病变自下而上侵及脊柱,累及
小关节面 • 炎症致纤维环及韧带深层的骨
化,形成平行脊柱的韧带骨赘 ,使脊柱呈竹节样外观 • 晚期,小关节囊、黄韧带、棘 间和棘上韧带均可骨化。
方 形 椎
肿瘤及肿瘤样病变
• 骨巨细胞瘤 • 骨软骨瘤 • 骨血管瘤 • 骨样骨瘤 • 骨母细胞瘤 • 内生软骨瘤 • 脊柱转移瘤 • 骨髓瘤 • 恶性淋巴瘤 • 脊索瘤 • 嗜酸性肉芽肿 • 动脉瘤样骨囊肿 • 骨纤维结构不良
•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 发病年龄10-40岁,高峰位于20岁左右。 • 男女比例为5:1。 • 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90%血清组织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
HLA-B27阳性。RF阴性。(血清阴性脊椎关节炎) • 病理基础:关节滑膜非特异性炎症。
竹 节 征
• 中央型突出:为髓核物 质通过纤维环后部中央 突出,到达后纵韧带下 。
椎间盘突出(后外侧型)
• 侧后型突出:纤维环后部最薄 弱部位在椎间盘中线两侧,且 缺乏后纵韧带的加强,因此为 椎间盘突出最常见的部位。
椎间盘突出(外侧型)
• 侧旁型:亦称椎间孔突出 。突出物可压迫椎间孔内 的神经根,引发下肢放射 痛。
化脓性脊柱炎MR表现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发病较少,致病菌种类多,主要金黄葡萄菌, 腰椎最多见
化脓性脊柱炎
• CT椎体终板骨质破坏灶 修复期骨质增生硬化
软组织脓肿 • MR早期骨髓水肿
进展期显示骨质破坏 脓肿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增强呈不均匀强化,壁薄 均匀
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骨关节结核
• 若由于椎弓峡部不连而致 椎体向前不同程度移位, 称为脊椎真性滑脱
腰椎Ⅱ度滑脱
正常
二、脊柱、椎间盘退行性变、椎间盘突出
正常
正常
终板骨软骨炎(软骨退变)
• Ⅰ型,退变椎间盘引起邻近松质骨水肿,表现为T 1 WI上呈低 信号,T 2 WI上呈高信号。
• Ⅱ型,邻近椎体脂肪浸润,表现为T 1 WI上呈高信号,T 2 WI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