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

四川省南充市2019-2020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从浮躁到烦躁,从拒绝阅读到教养缺失,甚至某些地方焚琴煮鹤的决策,以及社会戾气的四处游走,都和全民阅读的式微有或远或近的因果关系。

B . 春节期间到基层走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如期铺开,但存在“两张皮”现象:活动已启动,群众却不知情,成了“上下不对称”的应景工程。

C . 一些明星大腕走马灯似地频频亮相,出没于全国每年数以千百计的豪华晚会。

纵使最初还有那么点热情,也经不起疲于奔命的一再稀释。

D . 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入基层,关键是下真力、出实招、见实效,少些回比划的雕虫小技。

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雾霾”“反腐”“逆袭”等词成为2013的年度热词。

“雾霾”“反腐”,老百姓几乎天天都在谈论,但“逆袭”对许多百姓还是比较陌生的。

B . 社会需要城镇化,但城镇化不等于房地产化,没有实业支撑,城镇化便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城镇买了房的农民也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

C . 农业部食物营养所副所长王东阳表示,近年来,我国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食物供需基本平衡,食品安全状况总体稳定向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明显提高。

D . 受雾霾天气影响,沈阳桃仙机场和长春龙嘉机场先后陆续有30多个出港航班被迫取消,部分乘客情绪激动,与机场地勤人员发生冲突,致工作人员受伤。

3. (2分) (2017高二下·东台月考) 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A .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 .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 .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

D . 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品德修养,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4. (9分)(2016·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罗丹说:“果然!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

”这话含意深厚,道理何在呢?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能分离。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能捉摸者,已是非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了。

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

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艺术怎样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行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刻怎样会能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使我们观者能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这是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

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是罗丹的世界观,这是罗丹的艺术观。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

这个自然的精神凭借着物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

所谓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

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

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

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

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

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

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

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

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艺术家是无往而非“美”的创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现了。

(选自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有删改)(1)下列对罗丹艺术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 捕捉自然动态变化的每个细节,用物象表现自然的真相。

B . 注重表现自然内在的精神生命,不讲究作品外在的艺术形式。

C . 深入自然中心,感受其气息,通晓其变化,刻画其心理。

D . 关注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善于表现人类精神的活泼跃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 在艺术家眼中,自然无往而不美,是因为艺术家可以凭借自己的艺术创造去修补自然本身的缺陷。

B . 罗丹不仅能从自然物质的“动象”中体悟到自然的真相,而且能用创作表现自然背后深藏的生命精神。

C . 古希腊雕刻艺术讲究形式,求完整,偏理性;而罗丹雕刻讲内容,求品质,偏感性,表现风格完全相反。

D . 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无论怎样奇丑怪状的物体,只是一经艺术家的手,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艺术品。

(3)联系全文,谈谈对“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5. (12分) (2019高三上·双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白玉盅林清玄①所有的蔬菜里,苦瓜是最美的。

②苦瓜外表的美是难以形容的,它晶润透明,在阳光中,仿佛是白玉一般,连它长圆形的疣状突起部分也长得那么细致,触摸起来清凉滑润,也是玉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最能代表苦瓜之美的,是清朝的玉器“白玉苦瓜”。

“白玉苦瓜”是清朝写实性玉雕的代表之作,历来只看到它的雕工之细、写实之美,我觉得最动人的是雕这件作品的无名艺匠,他把“白玉”和“苦瓜”做一结合,确实是一个惊人的灵感。

比较起来,虽然“翠玉白菜”的声名远在“白玉苦瓜”之上,但是我认为苦瓜是比白菜更近于玉的质地。

③苦瓜俗称“锦荔枝”、“癞葡萄”,“白玉苦瓜”表现了形象的美,但是我觉得它还不能完全表现苦瓜的内容以及苦瓜的味觉。

苦瓜切开也是美的,它的内部和种子是鲜红色,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有一次我把切开的苦瓜摆在白瓷的盘子里,红白相映,几乎是画笔所无法表达的。

人站在苦瓜面前,尤其是夏天,心中就漫上一股凉意,那也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④不管苦瓜有多么美丽,它还是用来吃的。

我年幼的时候最怕吃苦瓜,因为老使我想起在灶台熬着的中药,总觉得好好的鲜美蔬菜不吃,为何一定要吃那么苦的瓜。

偏偏家里就种着几株苦瓜,有时抗议无效,常被妈妈逼着吃苦瓜,说是苦瓜可以退火,其实是因为家中的苦瓜生产过剩。

⑤嗜吃苦瓜还是这几年的事,也许是年纪大,经历的苦事一多,苦瓜也不以为苦了;也许是苦瓜的美,让我在吃的时候忘却了它的苦;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发现苦瓜的苦不是涩苦,不是俗苦,而是在苦中自有一种甘味,好像人到中年怀想起少年时代惆怅的往事,苦乐相杂,难以析辨。

⑥苦瓜有很多种吃法,我最喜欢的一种是江浙馆子里的“苦瓜生吃”,把苦瓜切成透明的薄片,蘸着酱油、醋和蒜末调成的酱,很奇怪,苦瓜生吃起来是不苦的,而是又香又脆,在满桌的油腻中,它独树一帜,没有一道菜比得上。

有一回和画家王蓝一起进餐,他也最嗜苦瓜,一个人可以吃下一大盘,看他吃苦瓜,就像吃糖,一点也不苦。

有一家江浙馆里别出心裁,把这道菜叫做“白玉生吃”,让人想起白玉含在口中的滋味,吃在口里自然想起故宫的“白玉苦瓜”,里面充满了美丽的联想。

⑦画家席德进生前也爱吃苦瓜,不但懂吃,自己还能下厨。

他最拿手的一道菜是苦瓜灌肉,每次请客都亲自做这道菜。

上市场挑选最好的苦瓜,还有上好的腱子肉,把肉细心地捣碎以后,塞在挖空的苦瓜里,要塞到饱满结实,或蒸或煮,别有风味。

一次,画家请客,我看到他在厨房里剁肉,小心翼翼塞到苦瓜中去,到吃苦瓜灌肉时,真觉得人生的享受无过于此。

我们开玩笑地把画家的拿手菜取名为“白玉盅”。

如今画家去了,他拿手的“白玉盅”也随他去了。

我好几次吃这道菜,总品不出过去的那种滋味。

⑧苦瓜真是一种奇异的蔬菜,它是最美和最苦的结合,这种结合恐怕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

以前有一种酸酸甜甜的饮料,广告词是“初恋的滋味”,我觉得苦瓜可以说是“失恋的滋味”,恋是美的,失是苦的,可是有恋就有失,有美就有苦,如果一个人不能尝苦,那么也就不能体会到那苦中的美。

⑨我们都是吃过苦瓜的,却少有人看过苦瓜树。

去年我在南部,看到一大片苦瓜田里长出累累的苦瓜,农民正在收采,他们把包着苦瓜的纸解开,采摘下来,就像在树上取下一颗颗的白玉。

我站在田边,看着篮中满满的苦瓜,心中突然感动不已,我想,真正苦瓜生命里的美,是远远比故宫橱窗里的苦瓜还令人感动的。

⑩我买了一个刚从田里采下的苦瓜,摆在家里,舍不得吃;放置几天以后,苦瓜枯萎了,失去了它白玉般的晶亮与透明,吃起来也丝毫不苦,风味尽失。

这使我想起了人世间的许多事,美与苦是并生的,人不能只要美而不要苦,那么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它是人生真实的一个小影。

(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文章以“白玉盅”为题,不仅点出了写作的对象,而且突出了苦瓜的外表美,流露出作者对苦瓜深深的喜爱之情。

B . 苦瓜不但外表美,而且切开也是美的,像是有生命流动的鲜血。

人站在苦瓜面前,特别是在夏天,心中就会有凉意的感觉。

C . 作者在第⑧段说苦瓜“是造物者‘美丽的错误’”,在第⑩段又说“苦瓜的创作不能说是美丽的错误”,这貌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

D . 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苦瓜来寄托人生的感悟,告诫世人要像苦瓜一样,不但要有外表美,而且要拥有心灵美。

(2)第②段作者采用哪些手法来描写苦瓜的美?请简要赏析。

(3)文章围绕“苦瓜”展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请梳理出来。

6. (6分) (2017高二上·长春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自产业化步伐加快以来,中国电影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与中国电影的大发展相伴随的是两个始终难以化解的矛盾:一个是市场业绩的向好与舆论口碑的欠佳;另一个是在国内市场的风生水起和“走出去”的举步维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