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决策补充内容
决策理论
(一)古典决策理论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
古典决策理论认为,应该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况;
2.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3.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4.决策者进行决策的目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形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
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二)行为决策理论
行为决策理论的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
对古典决策理论的“经济人”假设发难的第一个人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赫伯特·A·西蒙,他在《管理行为》一书中指出,理性的和经济的标准都无法确切地说明管理的决策过程,进而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度”原则。
其他学者对决策者行为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他们在研究中也发现,影响决策的不仅有经济因素,还有决策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如态度、情感、经验和动机等。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的例题
【例】:某公司决定生产某种新产品,通过市场预测分析,新产品未来销售情况将出现三种可能性:销路好、销路一般和销路差,生产新产品的可行性方案也有三种:对公司现有生产线进行改进、投资建设全新的生产线、与其他公司合作采取外包的方式进行生产。
三种方案在不同的市场条件下的收益值估算如下表:
损益值表
单位:万元
1.乐观法(大中取大法):
按大中取大法,三种方案中最大收益分别是:220万元、260万元、120万元,其中第二种方案对应的数值最大,根据乐观原则,应该选择第二种方案,即新建生产线生产新产品。
2.悲观法(小中取大法):
悲观法是决策者对未来持一种悲观的态度,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最差的结果。
因此,他们倾向从最坏的结果中选出最好的,故简称为小中取大法。
按小中取大法,三种方案中最小收益值分别为-60万元、-100万元和28万元,在这三个最小收益值中,最大的值是28万元。
所以根据悲观原则,故选择第三种方案,即生产外包。
3.后悔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大中取小法,即在最大的后悔值中取最小的后悔值)
具体步骤是:
(1)计算每种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后悔值,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计算方法是,用该状态下各方案的最大收益值减去该方案在此状态下的收益,结果即为该方案在相应状态下的后悔值。
(2)找出每种方案在不同状态下的最大后悔值。
(3)对每种方案的最大后悔值进行比较,选择其中最小后悔值所对应的方案,即为拟实施的决策方案。
后悔值表
单位:万元
因此,最小的最大后悔值为88,因此根据这一方法应该选方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