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检测
影像学诊断:
1、B超: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以及肝静脉或门静脉有无癌栓等,诊断符合率可达90%左右。它具有操作简便、无创和在短期内可以重复检查等优点,是目前首选的肝癌诊断方法。超声造影可进一步提高肝癌诊断率,并可发现小于1.0cm的微小肝癌。
2、CT,诊断符合率达90%以上,可检出1.0cm左右的微小肝癌。CT能明确显示肿瘤的位置、数目、大小及与周围脏器和重要血管的关系,并可测定无肿瘤侧的肝体积,对判断肿瘤能否切除以及手术的安全性很有价值。应用CT加肝动脉造影(CTA),有时能显示直径仅2mm的微小肝癌。
血液学检查
血清AFP检测:是当前诊断肝癌常用而又重要的方法。诊断标准:AFP≥400ng/ml,排除慢性肝炎、肝硬化、睾丸或卵巢胚胎性肿瘤以及怀孕等。AFP低度升高者,应作动态观察,并与肝功能变化对比分析,有助于诊断。约30%的肝癌病人AFP正常,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血清酶检查:肝癌病人血清碱性磷酸酶、r-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的某些同工异构酶可增高,但对肝癌的诊断缺乏特异性,早期病人阳性率极低。
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原发性肝癌
临床表现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如下症状往往为中晚期肝癌的临床表现。
1、肝区疼痛
2、消化道症状
3、发热,抗生素无效,内服吲哚美辛可退热。
4、癌旁表现
体格检查:肝大,黄疸,腹水。
诊断依据
早期一般无任何症状,一旦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疾病大多属于中晚期,诊断比较容易。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必要借助以下辅助检查。
检查选择原则:方法快速、经济、无创或微创和确诊率高。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只有B超和AFP定量测定,因此,目前这两项检查作为肝癌的一线诊断方法。
鉴别诊断:转移性肝癌(AFP阴多),肝硬化,肝良性肿瘤,邻近器官的肿瘤。
肝癌的介入治疗选择
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
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以及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意接受手术者
3、MRI:对良恶性肝肿瘤,尤其是血管瘤的鉴别优于CT,重建有利于发现管道内有无癌栓。
4、肝动脉造影,优:诊断率最高达95%左右,缺:接受大量X线,有创,价格昂贵。
5、X线检查,
6、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对诊断困难或不适宜手术者,为指导下一步治疗,可做此项检查。如不能排除肝血管瘤,应禁用。
7、腹腔镜检查:对肝表面的肿瘤有诊断价值。
治疗的关键是超选择插管
禁忌证肝功能Child-Pugh C级、严重门静高压、已发生广泛转移、癌肿范围占全肝70%以上以及合并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