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观察物体节日的礼物教学设计详案

观察物体节日的礼物教学设计详案

观察物体节日的礼物教学设计详案
坪洲小学开放式教学设计
自主探索:演绎素净课堂
——《观察物体——节日礼物》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四年级2班
【授课人】庄宇欢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本着开放性教学理念,课始以故事导入、课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让新知识学习与国学相结合,把学生领入乐学的氛围之中。

本课需要展开观察、想像、推理等思维活动才能完成,对学生具有挑战性。

因此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际观察和体验,丰富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

二、文本解读
《节日礼物》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观察物体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和在实际生活中有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经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观察物体的具体活动中,判断观察对象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根据观察位置的高低与远近变化,想象、判断观察到的画面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低到高、由远到近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乐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观察位置的不同引起的观察范围的变化。

2.难点:发展空间观念,能判断不同位置看到的景物范围。

五、课前准备
六、教学方法
开放式情境教学法、实践操作法、观察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一)古诗引入,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
1、学生朗诵古诗《题西林壁》
2、提问:到底从远、近、高、低各个位置来观察物体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开放式学习
活动一:体验从低到高观察物体
1、想象: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观察活动(课件),如果在桌子中间只放一个水瓶,请你想象一下,从低到高观察桌子和桌面上的水瓶,这个过程中你看到的画面会是怎样的?谁来说说你的猜想?(生交流)
2、体验:到底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

请大家在桌子中间只放一个水瓶,其他东西先放进抽屉,把椅子推进去,然后先蹲下观察,再慢慢站起来观察,感受一下你看到的画面有什么变化。

看清楚了吗?我们再来一次。

看好的同学请坐下,跟同桌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我看到的水瓶越来越多,最后看到水瓶的上面,连整个桌面都看到了。

师:刚才大家说得真好,观察都很仔细。

3、思考:通过这个观察活动你有什么发现?(你看到的画面一样吗?范围呢?越来越?)
引导学生发现:由于从低到高,观察的位置不同,你看的画面也不同,观察位置和看到的画面是相对应的,而且在高处我们看到的范围会变大。

4、生活中你有过这样从低到高观察的经历吗?先同桌两人说说,现在谁来跟大家说说。

5、小结:通过刚才几个例子,看来同学们平时很注意观察。

我们得出了从低到高观察,范围越来越大;那么反过来呢,如果从高到低观察,范围会怎样?活动二: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过节喽,奇奇家的桌子上放满了小朋友们送来的节日礼物(板书),这可引起了小狗贝贝的好奇,他很想看个究竟,你们想知道贝贝是采用了哪些方法观察的吗?现在我们去看看吧
(出示课件)
①:贝贝先是站在地面上看;
②:然后抬起了前腿看;
③:哎,还是站到凳子上看吧;
④:最后,他终于爬上了桌子……
师:想象一下每次贝贝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把你的猜想给同桌说一说。

师:下面有四幅图(课件出示),请你按贝贝四次看礼物的顺序,在课本61页用①②③④标出来。

做完后,请和同桌说一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样判断的?
(生汇报。


3、小结:
师:通过体验、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生: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画面不同,站得越高,看得越多。

(板书:低高范围扩大)
教师小结:这真正如古人所说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啊!你能用刚学习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吗?(由低到高来观察物体,在不同位置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棒极了!大家通过由远到近看物体,体会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由远到近看物体,看到的范围越来越小。

观察到的物体越来越大。

师:根据刚才我们的发现,我们再来研究下面的问题,请看大屏幕:(课件展示)请分别画出小明站在A、B位置时所看到的树的范围。

你能利用图来说说你能看到的树的范围吗?(学生分组活动,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
生上台汇报(实物投影)。

教学课件演示,验证。

提问再往前走能看见什么?最后呢?
2、下面哪幅图是高处拍摄的?哪幅图是低处拍摄的?(略)
3、按从近到远的顺序排列四张照片。

(略)
(四)、总结延伸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开放性作业
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写一写或者画一画你对“题西林壁”这首的理解。

师: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首诗(课件),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河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句话里,既包含了为人处世的道理,也包含了用数学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和大家共勉!
八、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低高范围扩大
范围大模糊
远近
范围小清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