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作业习题

地震勘探原理1.什么是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介质?什么是的均匀介质和非均匀介质?什么是层状介质和连续介质?2.什么是应力?简述正应力和剪切应力的物理含义。

3.什么是应变?简述正应变和剪切应变的物理含义。

4.试叙述杨氏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及泊松比的物理含义。

5.试叙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6.设流体中的压强为P =Kθ,试证明流体中的纵波满足以下方程 01222=∂∂-∇t PV P p , ρK V p =7.解释名词:(1)波前和波尾; (2)振动图和波剖面;(3)波的球面扩散;(4)同相轴和等相位面;(5)时间场和等时面;(6)频谱分析8.什么叫视速度定理?9.从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机制,分析反射和折射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10.试述面波传播的特点及频散现象?11.一个三层模型如下图所示, 如果波从第一层顶界面出发振幅为A 0,法线入射波到第二层,试写出波在第三曾底界面上反射波返回至第一层顶界面时的振幅值。

模型中R 表示反射系数;h 表示地层厚度;α表示吸收系数。

12.地震波在薄层介质中传播的动力学特点如何?13.讨论绕射的产生过程。

14.什么是大地滤波作用?15.一个以α=300出射的反射波的视周期T *=40ms ,视波长λ*=250m 。

试计算其视频率f *和介质中的波速。

当视周期不变,出射角变为200时,f *,λ*、、k *、v * 有无变化?若有变化,应当变为多少?16.若脉冲g 1(t)的谱为G 1(f),而脉冲g 2(t)=g 1(at), a 为常数,试求g 2(t)的谱G 2(f),并分析其结果的物理意义。

试绘出点震源激发的p 波、SH 波和SV 波的振动方向示意图17.假设声波、面波、直达纵波沿界面传播的视速度分别为350、700、1400(m/s),试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时距曲线。

18.水平反射界面以上介质的传播速度为2000m/s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h=500, 1000, 1500, 2000 m 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19.水平反射界面的埋藏深度为2000m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v 1=1500, 2000, 3000, 4000m/s 时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20.简述“平均速度”、“均方根速度”、“叠加速度”、“射线速度”等的定义及R 1 R 2 R 3其意义。

21.当地面和地下反射界面为平面时,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小点处的视速度为多少?22.激发点位于断点在地面的投影点处时,所观测的相同深度界面上的反射波时距曲线与绕射波时距曲线的斜率在什么位置相同?23.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射波时距曲线有哪些特点?②具有相同t0时间的多次反射波时距曲线与一次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何异同之处?③试推导水平层状介质中以均方根速度传播的时距曲线方程。

24.绘出如图所示的反射界面呈屋脊和反屋脊状时的反射波时距曲线。

25.绘出如图所示的,位于垂直断层两侧的炮点O1和O2两点处激发的反射波与绕射波时距曲线。

t tO1O2xV1V226.什么叫垂向分辨率、横向分辨率?地震勘探工作方法与技术(习题)1.简述区域普查、面积普查和面积详查三个阶段的地质任务。

2.什么是地震检波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3.什么是地震数字记录系统的多路转换采样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4.什么是观测系统?什么叫排列?试画出单边激发单次复盖观测系统图。

5.试画出单边激发六次复盖观测系统图。

6.在六次复盖观测系统图中,指出第一个满足六次叠加的共反射点道集。

7.什么是变观观测系统?8.什么是弯曲测线?什么是宽线剖面?9.什么是三维地震观测采样定理?为什么要求D x,D y,D t满足采样定理?10.在什么条件下激发地震波(对地震波的能量及频率)最合适?11.可控震源信号的特点是什么?12.为什么要将接收的反射信号与可控震源信号作互相关处理?13.纵波和横波的激发与接收有什么不同?14.画出P波、SH波、SV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示意图。

15.什么是规则干扰?什么是随机干扰?它们二者的特点是什么?16.声波和面波在地震记录上各有什么特点?17.多次波有何特点?为什么会产生多次反射波?试画出单一反射界面一次波与多次波时距曲线示意图。

18.地震记录中的微震是由哪些因素产生的?其特点是什么?19.干扰波与有效波在波的动力学和运动学方面有哪些差异?20.什么叫方位地震记录?当检波器的轴线与水平所成的夹角 为90度时,方位地震记录有什么特点?21.简述不同检波器数组合时组合的方向特性。

22.简述组合检波的频率特性。

23.检波器组合对随机干扰的统计效应的结论是什么?24.不等灵敏度组合与线性组合有何区别?25.怎样选择组合参数?26.共深度点反射波时距曲线与共炮点反射波时距曲线有什么异同点?27.多次复盖为什么可以起到增强有效波、压制干扰波的作用?28.简述多次复盖叠加振幅特性的主要特点。

29.分析道间距、偏移距、叠加次数、速度误差及界面倾角分别对叠加效果的影响。

30.为什么地震野外工作要先进行试验,试验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1.选择确定水平叠加观测系统的原则是什么?32.试画出N=6,M=24单边放炮六次复盖观测系统图(其它参数自定)。

33.为什么要进行低速带测定?怎样进行低速带测定?地震勘探资料处理(习题)1.地震资料处理中所谓的“三高”处理是指什么?2.为什么要进行真振幅恢复?3.预处理包括哪些内容?4.吉普斯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5.伪门现象产生原因是什么?如何克服??6.为什么低通滤波、带通滤波器都要求相位谱为零?7.简述最小平方反滤波的实现步骤。

8.简述频率域滤波的实现步骤。

9.已知有效波的频带为20~40Hz,干扰波的频率范围为0~18 Hz、45~125Hz,请问,为消除干扰波,应采用什么滤波器?并写出滤波器的数学表达式。

10.请说明b(n)={6,-7,2}是什么相位性质的子波?11.如图所示:O点激发(O*为爆炸点),S i接收。

h s①地形线;②基准面;③基岩界面;④反射界面;O—炮点;S i—接收点试计算该道的野外静校正量12.已知地震记录中存在声波、面波、折射波和高频干扰及静校正量。

问用下列流程能否得到较好的水平叠加剖面?请写出你改造后的处理流程。

预处理→野外校正→剩余校正→水平叠加→动校正→速度谱→一维滤波→二维滤波→道间均衡→道内动均衡→显示。

13.动静校正在实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14.在时间剖面上怎样判断动校正过量或不足,这种现象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15.计算短波长剩余静教正量的基本假设和基本思想是什么?16.动校正后,深、浅层的拉伸情况是否相同,为什么?17.有限差分法偏移、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三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18.为什么向下延拓能达到偏移归位的目的?。

19.下图是某自激自收剖面,试绘出它对应的地质空间。

20.波动方程偏移成像原理有哪些?各自的使用范围如何?21.近年来地震资料数字处理有哪些新进展?22.由二维波动方程012222222=∂∂-∂∂+∂∂t u V z u x u 出发,试推导频率波数域波动方程偏移的数学模型。

23.克希霍夫积分偏移与绕射扫描叠加有何区别?24.在地震勘探中,提高地震记录的纵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应分别采用怎样的处理?25.简述预测反滤波的原理。

26.在什么条件下才可以用(0),()(0)(0)()(0)()()xx xx zx xx xx zx r r m a r r m r a m r m ⎡⎤⎡⎤⎡⎤⎢⎥⎢⎥⎢⎥=⎢⎥⎢⎥⎢⎥⎢⎥⎢⎥⎢⎥⎣⎦⎣⎦⎣⎦ 来代替(0),()(0)1()(0)()0bb bb bb bb r r m a r m r a m ⎡⎤⎡⎤⎡⎤⎢⎥⎢⎥⎢⎥=⎢⎥⎢⎥⎢⎥⎢⎥⎢⎥⎢⎥⎣⎦⎣⎦⎣⎦计算最佳反滤波因子()a t ?请写出()()xx bb r r ττ=的证明过程。

27.为什么要对地震记录作道内平衡和道间均衡处理处理?28.简述地层反滤波的步骤。

29.目前反滤波方法的实用效果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30.相干加强处理的理论依据是什么?x d 0 x t V=常数31.写出以下英文简称的中文含义NMO:A VO:CMP:32.速度谱有哪些方面的应用?33.在叠加速度分析中判别最佳叠加速度的实用的判别准则有哪些?。

34.设t01、,t02,t03分别为0.6, 1.0, 1.5 (秒),;均方根速度vσ1,vσ2,vσ3分别为2500,3000,3400(m/s),试用下述Dix公式算出三层的层速度v1,v2,v3。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1.1.地震资料解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2.2.现代地震资料解释有哪些特点?3.3.时间剖面是如何形成的?有何特点?4.4.时间剖面有哪些显示形式?5.5.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工作的基本步骤是什么?6.6.反射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7.7.怎样进行时间剖面的对比?8.8.在时间剖面对比中,为什么闭合差不能超过半个相位?9.9.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10.10.如何确定地震标准层的地质属性?11.11.背斜、向斜、断层、不整和、尖灭、古潜山等地质现象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和偏移剖面上有什么特征?12.12.什么是正断层和逆断层?什么是正向断层和反向断层?什么是屋脊断层和反屋脊断层?请画出它们在水平叠加时间剖面及偏移剖面上的几何形态(理论自激自收t0图)。

13.13.断层在地震时间剖面的识别标志有哪些?14.14.断层要素有哪些?如何确定这些断层要素?15.15.在进行断点平面组合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16.16.何谓法向深度、视深度、真深度?它们之间有何关系?17.17.何谓回转波、发散波、断面波?它们的波场特征是什么?18.18.什么是地震构造图?其种类有哪些?19.19.地震构造图是如何绘制?20.20.什么是等厚度?如何解释等厚图?21.21.如何进行地震构造的地质解释?22.22.地震地层解释的物理实质及地质含义是什么?23.23.在地震资料中蕴藏着哪些信息?用地震资料能解决哪些地质问题?24.24.影响地震波振幅强弱的因素有哪些?振幅信息在地震资料解释中有什么用?25.25.为什么说水平叠加时间剖面不是地质剖面简单的映象?26.什么是地震地层学和地震层序?27.地震地层中地层接触关系主要有哪些类型?28.各地层接触关系类型的地质意义及其在时间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9.什么是地震相?30.划分地震相的地震地层参数主要有哪些?31.划分地震相的几何参数包括哪些类型,各类型可能代表什么沉积相特征?32.划分地震相的物理参数有哪些?不同的物理参数与沉积环境之间的联系?33.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什么?34.简述三角洲、海(湖)底扇、河流等地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35.岩层孔隙度与反射系数间有何关系?36.瞬时信息包括哪些?分别是如何定义的?37.什么是“A VO”技术?AVO技术的主要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38.简述岩性与地震波速度之间的关系?39.振幅信息在岩性解释中有何作用?40.什么叫“亮点”技术,“亮点”标志有哪些?41.什么是地震属性?地震属性分析的意义?42.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砂体的地震反射特征?43.礁体的识别标志?在地震剖面上的解释礁体存在哪些陷阱?44.整合面上具有哪些反射特征?45.福斯特规律是什么?福斯特规律有何实际应用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