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天花钢架转换层施工方案XXXXXX工程吊顶转换层施工方案XXXXX施工单位二零一三年十一月十日目录1.主要设计依据 (3)2.工程概况 (3)2.1 分项工程概况 (3)2.2 现场情况 (3)2.3 转换层安装情况 (3)3.施工安排 (4)4.施工准备 (4)4.1 技术准备 (4)4.2 极具准备 (4)4.3 材料准备 (5)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5)5.1 (5)5.2特点 (5)5.3工艺原理 (5)5.3节点构造 (5)5.4配套脚手架 (6)5.4.1施工安全领导小组 (6)5.4.2施工准备工作 (6)5.4.3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 (7)5.4.4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 (7)5.4.5搭设的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8)5.4.6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9)5.4.7文明施工要求 (11)6.工艺流程及操作 (12)6.1工艺流程 (12)6.2操作要点 (12)7.焊缝质量标准 (12)7.1保证项目 (13)7.2基本项目 (13)7.3成品保护 (13)7.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3)7.5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13)8.防锈防火施工要求 (13)8.1防腐施工 (13)8.2防火施工 (16)9.质量控制 (18)10.安全措施 (19)1、主要设计依据设计图纸;国家现行有关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标准、规范、规程、图集;国家关于工程施工和验收的法律法规;现行的施工和验收的规范、标准、规程、图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企业ISO9001质量体系相关文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JGJ80-91《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程》 GB50194-93《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 DBJ/T01-26-2003《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10)《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建设部第15号令《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354-2005《建筑装饰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10-20012、工程概况2.1 分项工程概况酒店大堂区总面积1040㎡,层净高最高处为13.93米,最低处为11.00米;宴会厅、宴会前厅总面积1450㎡,层净高最高处为12.95米,最低处为10.1米;2.2 现场情况针对东XXX酒店为钢架混泥土框架结构,我们研究指导如何能够提高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装速度。
用M12*160化学螺栓固定200*150*10的镀锌钢板在原建筑钢架混凝土楼板上再接50*50*5角铁做主吊杆再与50*50*5角铁焊接一个面与6#槽钢连接(详见附图)。
2.3转换层安装情况酒店大堂区吊顶标高最低点11米最高点11.5米,宴会厅、宴会前厅吊顶标高最低点12.95米,最高点10.1米。
转换层层高较高,梁跨度较大,截面较高,较宽,梁在楼层平面中纵横交叉,各梁竖向梁底标高不一,梁的宽度高度不一,施工难度较大,为此,施工前应做好统筹施工指挥部署,脚手架的搭设,安全防护等等有关工种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为各工种工序密切配合创造条件和拟定动向目标。
3、施工安排3.1 施工部位一层酒店大堂区、三层宴会厅、宴会前厅3.2 一层酒店大堂区、三层宴会厅、宴会前厅工期为25天,工人15人4、施工准备4.1 技术准备1. 组织有关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
对图纸不明确及施工中有困难的地方,要与设计单位作好变更鉴证手续。
2. 根据施工图纸结合本单位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制定出工程的主体施工方案,并提出材料计划。
3. 对钢结构工程所使用的机械和检测设备的性能进行检验,保证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4.3 材料准备所有材料用电梯不能直接运达的需要二次运输。
5、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5.1 针对东XXX酒店结构为钢架混凝土框架,我们研究指导如何能够提高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安装速度。
原建筑钢架混凝土楼板上用M12*160化学螺栓固定200*150*10的镀锌钢板,通过对其连接下弦杆进行位置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每块单元板的吊点位置,并计算出主吊杆镀锌角铁的下垂高度及间距,50*50*5镀锌角铁主吊杆焊接在200*150*10的镀锌钢板,再依次与50*50*5镀锌角铁通长加固横杆、主龙骨6#槽钢、副龙骨6#槽钢焊接三个面,与副龙骨6#槽钢焊接的面再与轻钢龙骨连接,主龙骨6#槽钢间距为1800mm,副龙骨6#槽钢间距为1000mm,根据主吊杆跨度增设50*50*5镀锌角铁做剪力斜杆。
(见附图)。
5.2特点5. 2. 1 钢结构屋面存在结构跨度较大、结构之间位置存在施工误差、空间结构复杂,吊顶装饰工程测量、吊点定位困难的特点。
5. 2. 2 吊顶转换层钢架龙骨布置为网状,以适应曲面的空间变化,通过使用轻钢龙骨及可调节挂件,消除位置不精确所造成的施工误差,同时满足轻钢龙骨随曲面空间的变化。
5. 2. 3 每条吊顶板通过吊顶轻钢龙骨进行安装,可方便的进行单块板的拆卸与安装。
5. 2. 4 现场施工进度严格控制。
分割及标高精度严格控制。
5. 2. 5 施工工艺必须先进、可操作性强、工序衔接紧密,工效高。
5. 2. 6 技术含量高、质量容易保证,并能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
5.3工艺原理5. 3. 1原建筑钢架混凝土楼板上用M12*160化学螺栓固定200*150*10的镀锌钢板,通过对其连接下弦杆进行位置测量,对测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每块单元板的吊点位置,并计算出主吊杆镀锌角铁的下垂高度及间距,50*50*5镀锌角铁主吊杆焊接在200*150*10的镀锌钢板,再依次与50*50*5镀锌角铁通长加固横杆、主龙骨6#槽钢、副龙骨6#槽钢焊接三个面,与副龙骨6#槽钢焊接的面再与轻钢龙骨连接,主龙骨6#槽钢间距为1800mm,副龙骨6#槽钢间距为1000mm,根据主吊杆跨度增设50*50*5镀锌角铁做剪力斜杆。
(见附图)。
5. 3. 2 节点构造吊顶工程主要是由转换层钢架、配套龙骨、铝条板通过 8吊杆连接件以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原建筑钢架混凝土楼板上用M12*160化学螺栓固定200*150*10的镀锌钢板,50*50*5镀锌角铁主吊杆焊接在200*150*10的镀锌钢板上,再依次与50*50*5镀锌角铁通长加固横杆、主龙骨6#槽钢、副龙骨6#槽钢焊接三个面,与副龙骨6#槽钢焊接的面再与轻钢龙骨连接,主龙骨6#槽钢间距为1800mm,副龙骨6#槽钢间距为1000mm,根据主吊杆跨度增设50*50*5镀锌角铁做剪力斜杆,形成一个整体的吊顶系统。
5.4脚手架方案针对东XXX酒店室内转换层施工工程,酒店大堂区总面积1040㎡,层净高最高处为13.93米,最低处为11.00米;宴会厅、宴会前厅总面积1450㎡,层净高最高处为12.95米,最低处为10.1米;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决定转换层工程施工需搭设满堂钢管脚手架。
5.4.1成立项目脚手架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陈天育副组长:符永绪组员:何慧春赵福军职责:负责检查项目脚手架从搭设开始至拆除过程中脚手架的安全,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制止,确保施工期间脚手架使用的安全。
5.4.2施工准备工作5.4.2.1、地基要求:施工现场地基为混凝土地面,承载能力已达到要求。
对地下一层部分不平整地面必须夯实平整再搭设。
5.4.2.2、人员准备:架子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取得安全操作证并经体检合格后方可从事脚手架安装、拆除作业。
5.4.2.3、、脚手架安装前,架子工应熟悉施工图纸,熟悉现场具体情况,了解技术交底意图和施工操作方法,并将符合要求的钢管、扣件等材料运至现场,分类存放,搭设前清除障碍物,按要求对施工区域设置警戒线,搭设范围内原地面为混凝土面的直接搭设,部分不平整地面必须夯实平整再搭设。
5.4.2.4、材料准备:钢管:外径Φ48mm,壁厚3.0mm的A3钢管,备用2m—6m各种长度钢管,并刷好防锈漆,表面有严重锈蚀、弯曲、压偏、损伤和有裂纹的钢管不得使用。
扣件:扣件包括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及其附件T型螺栓、螺母、垫圈等。
扣件及其附加应符合GB15831《钢管脚手架扣件》的规定。
扣件与钢管的贴合面必须严格整形,保证钢管扣紧时接触良好,扣件活动部位应能够灵活转动,旋转扣件的旋转面间隙小于1mm,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
5.4.2.5、脚手板:脚手板采用松木和18mm厚木工板,松木要求厚5cm、宽35~45cm、长度不少于3.5m的硬木板。
18mm厚木工板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5.4.2.6、安全网:满堂脚手架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
密目网采用1.8×6.0m的规格,用风绳绑扎在模杆外立杆里侧。
5.4.3、脚手架构造要求及技术措施5.4.3.1、满堂脚手架:①、立杆:纵横向立杆间距应小于2m,步距应小于1.8m,地面应整平夯实,立杆下应垫枕木并加设扫地杆。
②、横杆:纵横向水平拉杆步距应小于1.8m,操作层大横杆间距应小于40cm。
③、剪刀撑:四角应设抱角斜撑,四边设剪刀撑,中间每隔四排立杆沿纵向设一道剪刀撑,斜撑和剪刀撑均应由下而上连续设置。
④、架板铺设:架板必须满铺,底层先满铺一层松木板,然后在松木板上再满铺一层18mm 厚木工板,架板用直径1.2mm的镀锌铁丝固定。
⑤、满堂脚手架四周和作业层以下要满挂全封闭式的密目安全网。
密目网采用1.8×6.0m 的规格,用风绳绑扎在外立杆里侧。
作业层网应高于平台1.2m,作业层下步架处要设一道水平兜。
作业层脚手架四周立杆于0.6m和1.2m处设有两道防护栏杆,底部侧面设18cm高的挡脚板。
5.4.4、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艺5.4.4.1、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塔设施工工艺:落地脚手架搭设的工艺流程为:场地平整、夯实―→基础承载实难、材料配备―→定位设置通长脚手板、钢底座―→纵向扫地杆―→立杆―→横向扫地杆―→小横杆―→大横杆―→剪刀撑―→铺脚手板―→扎防护栏杆―→扎安全网。
定距定位:根据构造要求在建筑物四角用尺量出内、外立杆离墙距离,并作好标记。
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并用小竹征点出立杆标记。
垫板、底座应准确地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双管柱应采用双管底座,底座下垫枕木,并垂直于墙面设置。
在搭设首层脚手架的过程中,沿四周每框架格内设一道斜支撑,拐角处双向增设。
双排架宜先立里排立杆,后立外排立杆。
每排立杆宜先立两头的,再立中间的一根,互相看齐后,立中间部分各立杆,双排架内、外排两立杆的连线要与墙面垂直,立杆接长时,宜先接外排,后接内排。
其余组件的搭设要求参见构造要求。
②、搭设过程中划出工作标志区,禁止行人进入,统一指挥、上下呼应、动作协调,严禁在无人指挥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