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管道酸洗作业指导书

油管道酸洗作业指导书

油管道酸洗作业指导书
1 作业任务:
·······机组,机组安装要求对润滑油系统油管道进行酸洗,酸洗场地设在堆放场空地。

油系统需酸洗的管材、弯头等重约33000kg。

2、编制依据
1.1 安装图纸及相关技术资料;
1.2《电力建设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组篇DL5011-92;
1.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3部分:汽轮发电机组(DL/T 5210.3-2009);
1.4 能源部《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火力发电厂部分)。

3、施工条件
3.1人员配备:
负责人:
成员:
安全负责:
3.2作业条件
3.2.1酸洗场地放在堆放场空地,作业区域范围道路应畅通,便于倒运及吊装。

3.2.2区域内应有充足的照明装置。

3.2.3区域内应有充足的水源及排水沟。

3.2.4区域范围应设有醒目的警示标志。

3.3工具准备
3.3.1机具配备:
25t吊机:1部(倒运管道)
5t东风汽车:1辆
卧式酸洗槽: 1个
空压机: 1台
3.3.2 劳保用品
耐酸手套: 20对
防护眼睛: 10个
3.3.3材料配备
塑料膜 1卷
#25铁线Φ0.5mm 5千克
#11铁线Φ3mm 50千克
85%磷酸 2000千克
碳酸钙 2000千克
4、施工进度
5月25日~6月15日
5、施工程序、方法和质量要求:
5.1酸洗工艺流程:
压缩空气吹洗油管浸泡(8小时)吊出晾干
(除污泥杂物)(除铁锈)(除水分、利存放)
5.2工艺要求及操作要点:
5.2.1酸洗原理 磷酸除锈化学反应式:
Fe 2O 3 + 2H 3PO 4 2FePO 4 + 3H 2O 3FeO + 2H 3PO 4 Fe 3(PO 4)2 + 3H 2O 2Fe + 2H 3PO 4 2FePO 4 + 3H 2
可以看出,钢铁表面的锈蚀物(氧化皮、铁锈Fe 2O 3·H 2O )中的氧化物Fe 2O 3/ FeO 在磷酸的作用下,生成难溶的磷酸铁盐沉淀,达到金属表面除去铁锈的目的;同时磷酸也与铁发生反应,放出少量氢气,促使氧化皮剥落。

5.2.2酸液配比:
在酸洗罐中加水到0.5米高度处(体积约10m 3),然后加85%磷酸溶液2000kg(即质量比约为:酸:水≈1:5),如此即配得所需的14%的酸洗溶液。

配比时应在酸槽底部通入压缩空气使之充分搅拌。

5.2.3在管道进酸罐之前2~3小时,用压缩空气对稀酸液进行扰动,使酸搅拌均匀,有利化学反应,在3小时后就必须浸泡,利于反应物下沉,避免悬浮物粘附在管壁。

5.2.4管段在酸罐内应浸泡8小时,吊出管道时,眼睛观察表面应有银灰色的金属光泽或墨色光泽,即可将管件吊出,吊出后搁置地面,将管件一头稍微垫起,让残留酸液自然流出并用压缩空气将内壁吹扫干净;否则,继续泡,直至合格为止。

5.2.5酸洗后的管段,若发现管壁有白色沉淀物,必须返工酸洗,原因是白色沉淀物与管壁附着处没有形成薄膜或形成的薄膜不牢,以后可能
会脱膜;同时,该白色胶质沉淀物会影响油质的PH值,同时对设备不利。

5.2.6酸液酸洗2~3次后,必须进行底部少量排污,以排去白色沉淀物;此时酸洗液浓度会减小,故必须补充新酸。

5.2.7经酸洗后的管子内壁应形成银灰色或墨色钝化膜,然后用塑料薄膜将管口封闭。

5.2.8酸洗完成后中和处理废酸液用碳酸钙,中和后经PH试纸测试中和液呈中性后就地挖坑填埋。

6. 安全措施,文明施工及事故预防措施
6.1酸洗液是腐蚀液,稍有疏忽,易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在工作过程中应严格执行以下安全措施。

6.2直接接触酸的工作人员,应穿耐酸工作服、胶鞋,并戴好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和口罩,注意裤脚不可放入鞋内。

6.3搬运磷酸时,应用专用工具,禁止将容器放在肩上或抱在怀里搬运。

6.4酸与水混合时,只允许将酸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倒入时必须缓慢,以防酸液溅出;若不慎将酸液溅在眼睛内或皮肤上,应立即用清水清洗,然后视情况严重程度送医院治疗。

6.5酸洗时严禁明火,禁止吸烟,酸洗场地空气要畅通,非酸洗人员一律不得靠近酸洗区域。

6.6 中和酸溶液时,应将固体碳酸钠缓慢加入磷酸溶液中,以防止化学反应过于剧烈,二氧化碳气体放出时夹带酸液喷溅到人。

8 所需材料表及附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