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教育心理学专题练习-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第六章知识的学习一、单选题1.概括出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关键特征,这种思维形式是()。

A.判断B.概念C.推理D.比较2.在学习分数后学习百分数,这种学习最宜用()模式进行教学。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学习D.发现学习3.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叫做()。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规则学习D.命题学习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本质意义,需要变换知识的呈现方式,其中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非本质属性可有可无,这称为()。

A.比较B.概括C.变式D.抽象5.在学习重力场知识后学习电力场知识,用重力场知识同化电力场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派生学习6.儿童经过教师传授,知道“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7.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让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法是()。

A.注意B.感觉登记C.复述D.组块8.对“圆是一动点绕一定点等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9.在教“鸟”的概念时,用麻雀、鸡、鸭作为例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运用了()。

A.正例B.反例C.提供变式D.科学地进行比较10.先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在学习圆也是轴对称图形,这属于()。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命题学习和概括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D.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12.“人的本质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有机统一”属于()。

A.感性知识B. 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操作性知识13."1/3+2/5“属于()。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感知14.小学生在学习“白菜”、“萝卜”等概念后,再学习“蔬菜”的概念,这属于()。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后一致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不快不慢16.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

A.公式学习B.原理学习C.推理学习D.命题学习17.感觉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

A.2秒—1分钟B.5秒—2分钟C.0.25秒—2秒D.0.2秒—0.5秒18.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巴甫洛夫B.华生C.斯金纳D.艾宾浩斯19.带小学生去工厂参观访问或去农村实地考察的直观教学形式是()。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式直观20.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属于()。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21.演示各种实验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形象直观2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有关情景和人物形象的讲解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概括23.教师在上课时会做必要的走动以及运用手势,以增加学生感知的效果,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活动律B.差异律C.组合律D.强度律24.及时复习是指()。

A.当天复习B.在大面积遗忘开始前复习C.一周以后复习D.在学习结束后立刻复习25.短时记忆的容量平均数量为()个组块。

A.4—8B.5—7C.5—9D.6—826.用“鲸不是鱼”作为例子说明鱼的概念的本质特征,这属于运用()。

A.正例B.感性概括C.反例D.直观27.教育学生进行知识概括不包括()。

A.运用正例和反例B.科学进行比较C.运用变式D.教师自己概括28.让学生观察各种高原的图片并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上的特征,确定这些地带的关键特征和无关特征,属于()。

A.异类比较B.同类比较C.正例D.反例29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起源于亚里斯多德的()。

A.干扰说B.动机说C.线索提取说D.痕迹衰退说30.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这种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1.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2.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不是类属关系又不是总括关系时进行的学习叫()。

A.上位学习B.命题学习C.类属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33.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的、一般的、理性的认识的活动过程叫()。

A.直观B.命题学习C.变式D.概括34.个人能直接陈述并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的知识称为()。

A.感性知识B.描述性知识C.理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35.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这叫()。

A.直观B.命题学习C.变式D.概括36.变式是指(),是学生逐渐理解概念的真正含义。

A.变换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不变B.变换非本质特征,本质特征不变C.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不变D.本质特征、非本质特征都变37.桑代克在“练习律”中指出,习得的刺激一反应联结如果得到使用,其力量会加强,如果失去使用,则联结的力量会减弱,以致逐渐消失,这是用()对遗忘的解释。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学说38.前摄抑制与()有关。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说39.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避免焦虑和紧张,这是()。

A.干扰说B.痕迹衰退说C.动机说D.线索依赖说40.动机遗忘理论最早由()提出。

A.冯特B.弗洛伊德C.斯金纳D.华生41.识记一段材料中,中间位置的材料最容易遗忘,这是因为()。

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痕迹消退42.以下哪种不属于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

A.深度加工材料B.有效运用记忆术C.尽可能过度学习D.进行组块编码43.识记“####718401949”最好采用()进行记忆。

A.集中复习B.尝试回忆C.反复诵读D.进行组块编码44.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求声音洪亮,其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A.差异律B.活动律C.组合律D.强度律45.如果学生识记六遍刚好能记住某一材料,那么想达到最佳识记效果,同时在时间上又最经济,最好再识记()。

A.2遍B.3遍C.6遍D.9遍46.复习时间的安排一般是()。

A先疏后密 B.先密后疏 C.随自己 D.均衡安排47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二次复习的时间应安排在()。

A.下课前B.学习当天的晚些时候或学习结束后的第二天C.一个星期后D.一个月后48.学生认知结构的不断分化所依靠的学习是()。

A.并列结合学习B上位学习 C.发现学习 D.下位学习49.由于经常看到主语在句子的开端部位,因而认为主语就是句子开端部位的那个词,这属于()。

A.理性概括B.形象概括C.感性概括D.表象概括50.让学生观看各种图片和图表属于()。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概括二、多选题1.按照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2.按照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陈述性知识B.感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理性知识3.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可以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C.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三角形”,这种学习不属于()。

A.词汇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5.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6.儿童在知道“苹果”、“桃子”和“橘子”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不属于()。

A.下位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上位学习D.归属学习7.通过学习,儿童知道用“狗”来代表所看到的具体的狗,这不是()。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类属学习D.命题学习8.教师在书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其依据的感知规律不是()。

A.强度律B.活动律C.差异律D.组合律9.下列直观方式中,属于模像直观的是()。

A.演示实验B.图片C.图片D.模型10.以下属于实物直观的是()。

A.演示实验B.观察实物C.到实地参观访问D.观看教学电影11.学习体积与重量概念之间的关系不属于()。

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类属学习12.儿童认为蔬菜必须煮熟后再吃,进而认为西红柿不是蔬菜,这不属于()。

A.形象直观B.言语直观C.感性概括D.理性概括13.“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属于()。

A.感性知识B.理性知识C.程序性知识D.陈述性知识14.理性知识包括()。

A.符号B.概念C.表象D.命题15.感性知识包括()。

A.表象B.概念C.感知D.命题16.下列名称属于城市概念的正例有()。

A.苏州B.长安街C.人民广场D.华盛顿17.下列关于程序性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行为测量B.不发出行为指令C.激活速度较慢D.提取需要有意识搜寻18.知识的获得是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实现()。

A.知识直观B.表象C.知识概括D.感知19.有效的观察直观对象,运用的感知规律有()。

A.强度律B.组合律C.差异律D.活动律20.在学习一份书面材料中,记忆效果最好的位置一般是().A.结尾部分B.中间部分C.开始部分D.都一样21.下面的词语中表示概念的词语是()。

A.BookB.地球C.西红柿D.西安事变2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命题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23.程序性知识包括()。

A.概念B.心智技能C.认知策略D.命题24.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三个子系统,即()。

A.瞬时记忆B.表象记忆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25.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英文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对这种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痕迹消退说B.同化说C.动机说D.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6.下列学习中属于符号学习的有()。

A.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的学习B.图像的学习C.历史事件的学习D.汉字学习27.个体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标志是()。

A.创造态度B.创造能力C.创造想象D.创造理念28.知识学习的作用有()。

A.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任务之一B.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C.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形成各种技能的基础D.知识的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29.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 )来实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