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化一小组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刘化一小组 病理生理学案例分析报告

病理生理学“金鱼缸”案例分析姓名学号备注
刘化一2012515146 组长,负责查找筛选文献,总结讨论结果,写案例分
析报告,修改PPT
高黔南2012515168 查找文献,讨论记录,制作PPT 王梦瑜2012515166 查找文献,分析案例,制作PPT 马忠山2012515139 查找文献,案例分析,制作PPT 王柳2012515152 查找文献,讨论,制作PPT 淦媛媛2012515186 查找文献,讨论,制作PPT
案例分析报告正文
此患者按照病因分为过敏性休克,按照始动环节分应为血管源性休克。

其发病的始动环节为青霉素过敏引起的血管床容量增加。

29月患者入院诊断:小儿支气管肺炎。

入院评估:平素体健,询问其母及患儿均无药物过敏史,遵医嘱作青霉素皮试阴性。

虽皮试结果为阴性,无药物过敏史,但青霉素皮试阴性,在连续使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亦同样可以发生过敏性休克。

]1[
这里有一个阈值的问题,即应用青霉素引起过敏反应的最大量。

每个人的阈值不是完全相同的:有的人在接受常规皮试剂量每毫升含青霉素200单位后即可诱发过敏反应,皮试20分钟观察结果为阳性;而有些人由于诱发青霉素过敏的阈值较高,在做常规青霉素皮试时结果是阴性,但在接受几十万或几百万单位青霉素治疗后可产生过敏反应]2[。

本案例予以青霉素160万U+0.9%NS 50 ml静滴,每分钟18滴,极可能发生青霉素过敏。

10min后患儿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烦躁。

说明已经发生了休克。

正确做法应静脉点滴青霉素缓慢滴注,停止滴注观察10-20分钟,无不良反应时再进行滴注。

青霉素过敏,小血管扩张,并伴随着血管活性物质或者其他(组胺等)物质释放,微小血管开放,血管床容量明显增加,大量血液瘀滞在扩张的小血管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微循环障碍,灌而少流,灌大于流,大量血液经动-静脉短路直接到达静脉,组织缺血缺氧。

由于微小血管扩张、开放,血压降低,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烦躁;皮肤小血管收缩,面色苍白。

微循环淤血,脱氧血红蛋白增多,口唇发绀。

血液瘀滞缺氧,无氧酵解增强,乳酸堆积,
呼出过多,可能诱发呼吸性碱中毒。

在可能诱发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加快,CO
2
实际临床中,应给予监测。

患儿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过程结果显示,微循环并没有出现不灌不流的地步,不应为衰竭期。

青霉素过敏,微小血管扩张、开放,血管床容量增加,直接出现微循环灌而少流的情况,故也不应为微循环缺血期,应该为微循环淤血期。

病因学治疗:1.立即停药,给予抗过敏药物对抗。

2.给予其他抗生素,清除感染细菌。

发病学治疗:1.补充循环血量。

过敏性休克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外渗。

微循环淤血,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应给予及时补充,补充同时观察静脉压充盈程度、
尿量、血压、脉搏等,有条件的测量中心静脉压(15cm水柱)、肺动脉血压作为补液的参考依据,需多少,补多少。

2.监测酸碱血液PH,调节体内酸碱电解质。

3.及时适当给予缩血管药物肾上腺素。

使重要组织器官得以维持血供,并不断输液。

后期根据病情需要考虑给予扩血管药物654-2解除微小血管痉挛。

反复交替使用,保持血管的活性。

肾上腺素是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的首选药物(①收缩血管平滑肌增加回心血量、提升血压。

②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

③兴奋心肌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增加。

④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支气管痉挛)
4.防治细胞损伤,合理使用激素。

[1].王瑞林,抢救4例儿童青霉素过敏性休克—迟缓反应的体会[J],水电医学,1995,2
[2].周虹,青霉素皮试阴性怎么还过敏?[J],解放军健康,2008,01,35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