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初一数学一元一次方程解答题压轴题精选(难)1.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 a 和 b,且(a+5)2+|b﹣7|=0.(1)求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2)有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 1 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 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3)在(2)的条件下,点P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P到点B的距离是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的3倍?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所对应的数,并分别写出是第几次运动.【答案】(1)解:∵(a+5)2+|b﹣7|=0,∴a+5=0,b﹣7=0,∴a=﹣5,b=7;∴A、B两点之间的距离=|﹣5|+7=12;(2)解: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依题意得:﹣5﹣1+2﹣3+4﹣5+6﹣7+…+2018﹣2019=﹣5+1009﹣2019=﹣1015.答:点P所对应的数为﹣1015(3)解: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①当点P在点A的左侧时:PA=﹣5﹣x,PB=7﹣x,依题意得:7﹣x=3(﹣5﹣x),解得:x=﹣11;②当点P在点A和点B之间时:PA=x﹣(﹣5)=x+5,PB=7﹣x,依题意得:7﹣x=3(x+5),解得:x=﹣2;③当点P在点B的右侧时:PA=x﹣(﹣5)=x+5,PB=x﹣7,依题意得:x﹣7=3(x+5),解得:x=﹣11,这与点P在点B的右侧(即 x>7)矛盾,故舍去.综上所述,点P所对应的有理数分别是﹣11和﹣2.所以﹣11和﹣2分别是点P运动了第11次和第6次到达的位置.【解析】【分析】(1)由绝对值和平方的非负性可得a与b的值,相减得两点间的距离。
(2)设向左运动记为负数,向右运动记为正数,并在-5的基础上把得到的数据相加即可。
(3)设点P对应的有理数的值为x,分别表示PA和PB的长,列方程求解即可。
2.甲乙两人相约元旦一起到某书店购书,恰逢该书店举办全场9.5折的新年优惠活动.甲乙两人在该书店共购书15本,优惠前甲平均每本书的价格为20元,乙平均每本书的价格为25元,优惠后甲乙两人的书费共323元.(1)问甲乙各购书多少本?(2)该书店凭会员卡当日可以享受全场8.5折优惠,办理一张会员卡需交20元工本费.如果甲乙两人付款前立即合办一张会员卡,那么比两人不办会员卡购书共节省多少钱?【答案】(1)解:设甲购书x本,则乙购书(15﹣x)本,根据题意得:[20x+25(15﹣x)]×0.95=323,解得:x=7,∴15﹣x=8.答:甲购书7本,乙购书8本(2)解:(20×7+25×8)×0.85+20=309(元),323﹣309=14(元).答:办会员卡比不办会员卡购书共节省14元钱【解析】【分析】(1)设甲购书x本,则乙购书(15﹣x)本,根据两人买书共消费了323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2)先求出办会员卡购书一共需要多少钱,再用323元减去这个钱数即可.3.寒假将至,某班家委会组织学生到北京旅游,现联系了一家旅行社,这家旅行社报价为4000元/人,但根据具体报名情况推出了优惠举措:人数10人及以下(含10人)超过10人不超过20人的部分超过20人的部分收费标准原价(不优惠)3500元/人3000元/人(2)在(1)问前提下,后来又有部分同学要求参加,设这部分同学加入后总共参与旅游的人数为人,若总人数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若总人数超过了20人,则总费用为________元;(结果均用含的代数式表示)(3)若最后家委会支付给旅行社人均费用为原价的九折,问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旅游?【答案】(1)50500(2);(3)解:,显然 .①若,则;(不合题意,舍去)②若,则;答:共有25人参加了本次旅游【解析】【解答】解:(1)根据题意得,4000×10+3500×(13-10)=50500(元),故答案为:50500;(2)根据题意得,①若总人数x还是不超过20人,则总费用为:4000×10+3500(x-10)=3500x+5000(元);②若总人数x超过了20人,则总费用为:4000×10+3500(20-10)+3000(x-20)=3000x+15000(元)故答案为:(3500x+5000);(3000x+15000)【分析】(1)根据优惠措施,旅游13人的总费用为:其中10人按4000元/人算,另3人按3500元/人计算;(2)分两种情况解答:①不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3500×(x-10);②超过20人时总费用=10×4000+3500×10+3000×(x-20);(3)先判断出x>10,然后分两种情况解答:①当时,②当时,4.对于三个数a,b,c,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的平均数,用 b,表示a,b,c这三个数中最小的数,如: 2,, 2, .(1)若,求x的值;(2)已知, 0,,是否存在一个x值,使得0,若存在,请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解:由题意:,,解得: .(2)解:由题意:,若,则 .解得 .此时与条件矛盾;若,则 .解得 .此时与条件矛盾;不存在.【解析】【分析】(1)由,结合题意得,解之可得;(2)由,再分和两种情况分别求解可得.5.阅读理解:定义:若一元一次方程的解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范围内,则称该一元一次方程为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例如:的解为,的解集为,不难发现在的范围内,所以是的“子方程”.问题解决:(1)在方程① ,② ,③ 中,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是________;(填序号)(2)若关于x的方程是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求k的取值范围;(3)若方程,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程”,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答案】(1)③(2)解:解不等式3x-6>4-x,得:>,解不等式x-1≥4x-10,得:x≤3,则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3,解:2x-k=2,得:x= ,∴<≤3,<,解得:3<k≤4;(3)解:解方程:2x+4=0得,解方程:得:,解关于x的不等式组当<时,不等式组为:,此时不等式组的解集为:>,不符合题意,所以:>所以得不等式的解集为:m-5≤x<1,∵2x+4=0,都是关于x的不等式组的“子方程”,∴,解得:2<m≤3.【解析】【解答】解:(1)解方程:3x-1=0得:解方程:得:,解方程:得:x=3,解不等式组:得:2<x≤5,所以不等式组的“子方程”是③.故答案为:③;【分析】(1)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再判断即可;(2)解不等式组求得其解集,解方程求出x= ,根据“子方城”的定义列出关于k的不等式组,解之可得;(3)先求出方程的解和不等式组的解集,分<与>讨论,即可得出答案.6.试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一次性购买6根跳绳需________元,一次性购买12根跳绳需________元;(2)小红比小明多买2根,付款时小红反而比小明少5元,你认为有这种可能吗?若有,请求出小红购买跳绳的根数;若没有,请说明理由.【答案】(1)150;240(2)解:设小红购买x跳绳根,那么小明购买(x-2)根跳绳,25x×0.8=25(x-2)-5,解得: x=11;小明购买了:11-2=9根.答:小红购买11根跳绳.【解析】【解答】解:(1)一次性购买6根跳绳需25×6=150(元);一次性购买12根跳绳需25×12×0.8=240(元);故答案为:150;240.【分析】(1)根据单价×数量=总价,求出6根跳绳需多少元;购买12根跳绳,超过10根,打八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80%,用单价×数量×0.8即可求出购买12根跳绳需多少元;(2)有这种可能,可以设小红购买x跳绳根,那么小明购买x-2根跳绳,列出方程25x×0.8=25(x-2)-5,解答即可.7.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数a,点C表示数c,且 .我们把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用表示两点的大写字母一起标记.比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记作AB.(1)求AC的值;(2)若数轴上有一动点D满足CD+AD=36,直接写出D点表示的数;(3)动点B从数1对应的点开始向右运动,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长度,同时点A,C在数轴上运动,点A、C的速度分别为每秒 3个单位长度,每秒4个单位长度,运动时间为t秒.①若点A向右运动,点C向左运动,AB=BC,求t的值.②若点A向左运动,点C向右运动,2AB-m×BC的值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请求出m的值.【答案】(1)解:∵|a+10|+(c-20)2=0,∴a+10=0,c-20=0,∴a=-10,c=20(2)解:当点D在点A的左侧,∵CD+AD=36,∴AD+AC+AD=36,∴AD=3,∴点D点表示的数为-10-3=-13;当点D在点A,C之间时,∵CD+AD=AC=30≠36,∴不存在点D,使CD+AD=36;当点D在点C的右侧时,∵CD+AD=36,∴AC+CD+CD=36,∴CD=3,∴点D点表示的数为20+3=23;综上所述,D点表示的数为-13或23(3)解:①∵AB=BC,∴|(1+t)-(-10+3t)|=|(1+t)-(20-4t)|∴t= 或;②∵2AB-m×BC=2×(11+4t)-m(19+3t)=(8-3m)t+22-19m,且2AB-m×BC的值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改变,∴8-3m=0,∴m= .【解析】【分析】(1)根据非负性可求出答案;(2)分三种情况:当点D在点A的左侧;当点D在点A,C之间时;当点D在点C的右侧时;进行讨论可求D点表示的数;(3)①用t的代数式表示AB,BC,列出等式可求解;②用t的代数式表示AB,BC,代入代数式可求解;8.在数轴上,把表示数1的点称为基准点,记为 .对于两个不同的点和 ,若点 ,点到点的距离相等,则称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例如:在图1中,点表示数 ,点表示数 ,它们与基准点都是2个单位长度, 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1)已知点表示数 ,点表示数 ,点与点互为基准变换点.若 ,则 ________;若 ,则 ________;(2)对点进行如下操作:先把点表示的数乘以2,再把所得数表示的点沿数轴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得到点 .若点与互为基准变换点,求点表示的数,并说明理由.(3)点在点的左边, 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对点 , 两点做如下操作: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k>0)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点沿数轴向右移动k个单位长度得到 , 为的基准变换点,…,以此类推,得到 , ,…,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 , 为的基准变换点,将数轴沿原点对折后的落点为,…,以此类推,得到 , ,…, .若无论k的值, 与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4,则 ________.【答案】(1)0;4(2)解:点表示的数是,理由如下: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则由题意解得(3)或【解析】【解答】(1)∵由题意得a-1=1-b,∴当a=2, 则2-1=1-b, 解得b=0;当a=-2,则-2-1=1-b, 解得b=4.(3)解:设点表示的数是,则点表示的数是则由题意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又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表示的数是=m+8-4×1 ,…,,即,解得【分析】(1)由题意得出互为基准点a、b的关系式,分别把a=2,a=-2, 代入关系式求解即可;(2)设点A表示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出点A表示的数经过乘以2,向左移动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B所表示的数,因为A、B为互为基准变换点,代入互为基准点关系式求出x即可;(3)根据点P n与点Q n的变化找出变化规律,“P4n=m、Q4n=m+8-4n”,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得出关于n的含绝对值符号的一元一次方程,解之即可得出结论.9.郑老师想为希望小学四年(3)班的同学购买学习用品,了解到某商店每个书包的价格比每本词典多8元,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1)每个书包和每本词典的价格各是多少元?(2)郑老师有1000元,他计划为全班40位同学每人购买一件学习用品(一个书包或一本词典)后,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的钱购买体育用品,共有哪几种购买书包和词典的方案?【答案】(1)解: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根据题意,得3x+2(x-8)=124.解得x=28.∴x-8=20.答:每个书包的价格为28元,每本词典的价格为20元.(2)解:设购买书包y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题意,得解得10≤y≤12.5.因为y取整数,所以y的值为10或11或12.所以有三种购买方案,分别是:①书包10个,词典30本;②书包11个,词典29本;③书包12个,词典28本.【解析】【分析】(1)设每个书包的价格为x元,则每本词典的价格为(x-8)元,由“用124元恰好可以买到3个书包和2本词典”可列方程求解即可;(2)设购买书包y个,则购买词典(40-y)本,根据“ 余下不少于100元且不超过120元的钱购买体育用品”可列不等式组,求解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