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烟囱筒壁施工方案

烟囱筒壁施工方案

烟囱筒壁工程施工方案审批:审核:编制:西北电建四公司雷龙湾电厂项目部2016年07月20日目录1. 工程概况 (3)2. 编制依据 (3)3. 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 (4)4. 作业顺序和方法 (6)5. 保证工期的措施 (16)6. 质量控制点的设置和质量通病的预防 (18)7. 作业的安全、环境要求及措施 (21)8. 文明施工的要求及措施 (25)9. 绿色施工措施 (25)10. 附录 (25)烟囱筒壁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陕西赵石畔煤电一体化发电工程新建烟囱,烟囱高度为240m,排烟内筒出口内径直径为8.8m,排烟内筒采用悬吊式结构。

内筒为钛钢复合板内筒,高度240m,外筒为钢筋混凝土外筒,高度233m,±0.00m相当于厂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的绝对标高为1209.30m,,烟囱的中心坐标为(A=446.50,B=190.00),烟囱设计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混凝土强度:(0m~65m)段筒壁为C40,(65m~233m)段筒壁为C30;钢筋采用-HRB400,Φ-HRB300;钢筋保护层厚度:30mm。

混凝土筒壁:0m~30m外筒壁坡度为4%,30m~80m坡度为2%,80m~115m坡度为1%,115m~233m为直筒段;±0.0m处筒壁外半径为13.45m,出口外半径为10.9m,0m~30m筒壁厚650mm,30m~65m筒壁厚600mm,65m~100m筒壁厚500mm,100m~180m筒壁厚450mm,180m~233m筒壁厚400mm。

航标漆:暂定(图纸未到)1.2工程量统计烟囱上部筒壁工程计划于2016年9月1日开工,计划完成工期为8个月,不考虑冬歇期及其他气候因素影响。

2.编制依据《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第一部分:火力发电》 DL/5009.1-2014《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 JGJ162-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 GB/50870-2013《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GJ65-2013《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第一部分:土建工程》 DL/T5210.1-2012《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078-2008《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5《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 GB/50119-2013《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107-20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12《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电力工程部分)》 2011版《烟囱筒身布置图》图纸未到暂定3.作业前的条件和准备3.1 技术准备3.4材料和设备3.6力能供应3.6.1施工用电施工电源由厂区5#箱变配电室引入,用电负荷包括:液压提升系统:30KW直流电焊机:15×4=60KW施工电梯:2×20=40KW现场照明及办公用电:30KW其它作业:30KW合计:P=30+60+40+30+30=190KW考虑到各种用电设备不会同时使用及供电的可靠性,取烟囱施工实际负荷为150KW。

电源布置:施工电源由烟囱南侧的5#箱变接引。

在0m位置布置1个烟囱专用二级盘,一路开关作为烟囱施工电梯专用电源;一路开关作为烟囱施工用三级盘电源,现场所有用电设备电源用电取于三级盘。

筒壁组装层以上施工用电源采用移动配电盘,平台广式照明采用2个3.5千瓦镝灯安装于标准节顶部,施工面照明采用低压行灯。

组装层以下采用在现场地面设置4个3.5千瓦镝灯,在浇筑砼层布置若干个1千瓦的投光灯,可以满足夜间细部施工照明要求,并配备1台30KW备用柴油发电机。

3.6.2施工用水用DN40钢管由烟囱南侧厂区临时用水主管道接引至施工区域,满足现场施工用水要求。

3.6.2施工道路现场道路已接通至烟囱区域,满足施工运输条件。

3.6.3劳动力(详见3.2作业人员表)3.7工序交接4.作业顺序和方法4.1施工方案烟囱筒身采用液压翻板的施工工艺,体系组装从外筒第四板开始。

液压翻板的施工顺序:安装提升机具、组装平台→荷载试验→绑扎钢筋→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脱模→提升→对中→绑扎钢筋→拆支模板→校正→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养护进入正常循环(提升完毕,利用激光对中仪进行对中、绑扎钢筋、拆支模板,检查无误后即可浇筑混凝土)。

液压翻板系统的组成:整个系统由操作平台系统、垂直运输系统、模板系统及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

操作平台系统由中心鼓圈、平台辐射梁、平台钢圈、柔性拉杆、刚性支撑、平台铺板、内操作吊架、外操作吊架、防护栏杆等部分组成。

平台为满铺平台,增加施工的安全系数。

垂直运输系统采用SC200型施工升降机,解决人员及物料的垂直运输。

液压系统由千斤顶、提升支撑钢管、液压机等部分组成。

模板系统由P8015异型钢模板(外)、P3015/P2015/P1015定型钢模板(内)、钢筋围檩、收分木模板、木方、钢管、对拉螺杆等部分组成。

4.2施工方法和要求4.2.1脚手架工程筒壁施工内外侧操作架均为双排脚手架,宽度 1.5m,立杆间距 1.5m,内侧立杆距筒壁300mm,步距1.5m(一节模板高度),脚手架竖向每隔一步横向每隔一根立杆设横向支撑与砼筒壁抵紧,搭设高度6.0m。

脚手架应随筒壁施工高度分段搭设,并每3米与筒壁利用对拉螺杆进行整圈连接固定。

脚手架搭设采用的钢管及扣件应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严禁使用非标不合格产品,在使用前应对扣件进行严格检查挑选,不得使用有裂纹或螺丝滑丝的扣件,扣件使用前应提前对螺栓渗油。

脚手架搭设前应对地面进行平整,搭设时立杆下部须垫设5cm垫板。

脚手架搭设时脚手管应横平竖直,扣件拧紧上牢,且在地面以上200mm处必须搭设扫地杆。

在靠近门洞口一侧搭设“之”字型马道,马道满铺脚手板,脚手板应与脚手架用铁丝可靠绑扎固定,并每300mm 钉防滑条,马道两侧搭设1.2m高双道栏杆,并设置150~300mm高挡脚板。

挡脚板按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涂刷油漆,围栏两侧满围安全密目网,脚手架搭设完后应经验收合格挂牌后方可投入使用。

拆除脚手架时,按照与搭设相反顺序自上而下进行拆除。

4.2.2钢筋工程4.2.2.1钢筋加工(1)钢筋采用钢筋车间集中制作,现场绑扎成形的方案。

为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钢筋随运随绑,减少占地面积,若不能及时绑扎,应分类码放整齐、标识清楚。

钢筋现场堆放下面要加设垫木,不能将钢筋直接放在泥土上,雨天应覆盖塑料布进行保护。

(2)钢筋进场后,先进行钢筋原材料抽检,试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钢筋原材料加工。

钢筋加工在辅助生产加工区进行,挂牌堆放整齐,采用平板拖拉机倒运至施工现场。

(3)φ12及以下的盘圆筋采用冷拉法进行调直,对于I级钢筋冷拉率控制在4%以下,冷拉后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曲折,对于局部死弯应进行切除处理。

对于粗钢筋的局部弯曲可用钢筋弯曲机调直,决不可采用人工锤击调直。

(4)钢筋除锈采用机械除锈结合人工除锈的方法,并在施工中注意加强对钢筋的保护工作。

(5)钢筋焊接接头操作人员必须持上岗证,焊前练习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施焊。

并从焊接成品中每300个接头取一组试件,余下不足300个按300计,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6)施工必须满足《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7)钢筋严格按图放样,放样单必须经主管技术员复核,并确认无误后交付配制,并统一挂牌。

采用180型拖拉机拖运钢筋。

4.2.2.2筒壁钢筋(1)筒壁采用双面配筋,内外侧环向筋均在内外侧竖向钢筋的外侧,环向钢筋净保护层为30mm,采用塑料垫块@1000mm布置。

保护层厚度偏差按正误差控制,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

(2)筒壁钢筋通过垂直电梯进行运输。

筒壁竖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头形式,每根长度4.5mm,施工时,先将竖向钢筋焊接,然后再绑扎环向钢筋。

首先沿环向每隔4~6米在竖向钢筋上从已浇砼面上的一根环向筋向上标划出各层环向筋的位置,然后绑扎最上层环向筋,校正半径以及竖向钢筋的间距,检验合格后再绑扎中间部分的环向筋。

绑扎时从一点开始分别向相反方向进行,最后闭合。

(3)为保证钢筋的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纵向钢筋沿筒壁圆周均匀布置。

为防止因大风或人摇动破坏钢筋与砼的粘结,根据设计要求,在内外竖向筋间加设φ6的钢筋拉钩,每节模板的砼浇筑完后,在其上面至少保持二道绑扎的环向钢筋。

(4)烟囱筒壁钢筋的绑扎,要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钢筋的规格、数量、间距、保护层厚度、搭接长度均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和现行施工验收规范标准,环向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搭接长度40d,接头应相互错开,同一位置处接头最少相邻三排钢筋(洞口处可为一排),相邻接头间隔不少于1000mm;纵向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每层钢筋长度为4.5m,同一截面内钢筋的接头率为25%,每个接头的接头位置按照图纸应错开1.2m。

各层钢筋减少后根数不得小于图纸设计钢筋根数。

为避免混凝土浇灌时竖向钢筋移位,模板上方要至少留二道已绑扎好的水平环向钢筋。

4.2.3模板工程4.2.3.1烟囱筒身为变截面,外筒模板竖向缝采用通缝很难做到,故采用错缝施工(呈品字形),即只保持上道竖向板缝与下道模板缝错开水平距离一致的两直条线。

外模板采用异型钢模板,规格为P8015。

4.2.3.2筒壁施工前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筒壁施工中每板模板标高、半径、上下对拉螺栓的长度、筒壁厚度等各项技术数据并复核设计图纸中各项指标是否正确。

模板竖向缝隙留设时,由西面为起点向两边进行排版,最后收分模板留置在东方向。

每次模板支设时,应用线坠吊出一板和三板的线,保证其在同一条线上。

4.2.3.3筒壁每板内外模板半径的控制,采用激光对中仪进行对中、钢卷尺量测半径的方法进行控制。

施工中及时填写《烟囱筒壁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记录。

4.2.3.4模板的隔离剂采用色拉油,模板安装前应进行清理干净并涂刷,涂刷时先用滚轮滚一遍,然后再用干布抹一遍,模板涂刷好后不允许有流油的现象。

4.2.3.5模板每一板采用4道钢筋围凛和2道对拉螺杆进行加固,对拉螺杆为Ø12钢筋,钢筋围凛为Ф22的钢筋。

为便于对拉螺杆取出周转使用,对拉螺杆上加设PVC套管。

4.2.3.6烟囱模板的安装应以外模板为基准,以确保混凝土外观质量,内外模板应相互对应,连接模板的U型卡应打紧,不得将杂物、垃圾等落入施工缝中。

4.2.3.7模板安装后的中心偏差,应符合验收标准,如模板几何中心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值时应及时逐渐的纠正,直至符合浇筑混凝土后的设计要求偏差:外筒壁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净厚度30mm;筒身(全高)中心线垂直偏差≤130mm;筒壁厚度偏差±20mm;筒壁任一截面的半径偏差≤20mm,具体要求详见模板安装质量验收检查记录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