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

资本论的研究框架
【目录】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序言
第一篇商品和货币
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三篇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四篇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五篇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六篇工资
第七篇资本的积累过程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序言
第一篇资本形态变化及其循环
第二篇资本周转
第三篇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序言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本)
第五篇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

生息资本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
第七篇各种收入及其源泉
是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思想来,揭示以资本为主体、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商品货币为载体、以市场为运行机制、以自由-平等-所有权-边沁为特征的商品所有权转化以谁投资-谁受益为特征的资本财产权为制度安排依据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经济学著作。

马克思在第一版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将探讨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册)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第三册),第三卷即最后一卷(第四册)将探讨理论史。

”马克思在1866年10月1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全部著作分为以下几部分:第一册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二册资本的流通过程。

第三册总过程的各种形式。

第四册理论史。

” 现在出版的《资本论》的分卷情况,和马克思当时的设想不尽相同。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继续进行第一卷的修改和译文校订工作,并对第二卷和第三卷的手稿进行反复修改,但由于国际工人协会活动占用马克思大量的时间和他自己身体状况的恶化,第二、三卷未能及时出版,
他就逝世了。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承马克思未竟的事业,把《资本论》“第二册”、“第三册”整理为第二卷和第三卷,并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

恩格斯在世时,曾打算整理出版《资本论》第四卷(理论史),可惜他未能实现这个愿望,后来由考茨基整理它当作独立著作于1904年、1905年、1910年分三卷出版。

现在仍把它作为《资本论》的第四卷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但是,考茨基把它作为一部与《资本论》平行的独立著作,命名为《剩余价值学说史》。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本书都是以剩余价值为中心的”。

《资本论》第一卷是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这是暂时撇开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来研究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

《资本论》第二卷是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这是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来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资本论》第三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研究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这是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过程的统一,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

《资本论》第四卷是系统地分析批判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说,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学说史。

《资本论》中心突出,结构严密,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科学体系。

用马克思自己的话说,《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


1商品的二重性,劳动的二重性,价值的二重性,
用值和换值,
社会属性
辩证法的使用
价值和价格,相对价格,货币,汇率,利率,租金,
价值和财富
资本,资产,资金,
悖论:钻石和水的价值?边际分析。

价值的实现
市场交换
市场的本质
市场的具体形式。

想象现实中存在的市场:
有形的
无形的
技术、商品和市场的时空性。

相亲公司,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招聘公司,猎头公司,
培训教育机构
机器大工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