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代伤寒注家及著作一、选择题(一)A1型题1.在以下错简重订学派的伤寒名家中,首先的倡导者是谁?A.喻嘉言B、吴仪洛 C.黄元御 D.方有执 E.章虚谷2.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其最突出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特点是A.注重运气学说B.注重经络学说C.注重药性理论D.强调类证鉴别E.强调治法分类3.陈念祖字修园,平生著述甚丰,其著《伤寒论浅注》对《伤寒论》:A.进行了系统注释研究B.全面探讨了其中的证治规律C.因其语言浅显,易于诵读,而使之广为流传D.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加以论证发挥E.进行了简要解说(二)B型题A.《伤寒直格》B.《阴证略例》C.《伤寒补亡论》D.《伤寒例钞》E.《伤寒证治准绳》1.由郭雍撰写的著作是:2.由刘完素撰写的著作是:3.由王好古撰写的著作是:(三)X型题1.庞安时的《伤寒总病论》对仲景《伤寒论》的主要研究特点是:A.按证分类,重编伤寒B.首次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C.伤寒温病,区分异同D.倡用辛凉解表之法,所制方剂多用柴胡、簿荷、石膏、知母等辛凉清解之品E.认为六经即《内经》之六经2.许叔微传世的《伤寒论著三种》(《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主要有如下贡献:A.以症类证B.三纲鼎立C.以经释论D.初创八纲E.以论证经3.成无己《伤寒明理论》的学术特点表现为:A.以症状为纲,详论其脉证机理及论治方法B.按证分类,重编伤寒,分列六经诸证C.强调正气,注重摄生D.辨证分型,对常见症状进行鉴别,为伤寒症状鉴别诊断学之倡导E.提出伤寒传足不传手说,提倡“脉在证先”观点。
4.提倡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伤两营卫之三纲鼎立学说的医家有:A.喻嘉言B.吴仪洛C.周扬俊D.周学海E.方有执5.柯琴《伤寒来苏集》的主要学术观点有:A.力倡六经经界说B.强调证分风伤卫、寒伤营、风寒两伤营卫C.主张有是证即用是方,不拘其外感内伤D.博采众家,逐条注解伤寒E.以方名证,方随证附6.尤怡与《伤寒贯珠集》宗以法类证、以证论治研究思路,将各经病变诊治内容分门别类为:A.正治B.斡旋C.反治D.救逆E.权变7.伤寒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涉及:A.电化教学B.多媒体教学C.网络远程教学D.实验教学E.临床讨论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朱肱《南阳活人书》研究伤寒最重______,认为不识______,则犹触途冥行,不知邪气所在。
2.《注解伤寒论》是《伤寒论》最早的_______本。
3.成无己《注解伤寒论》的刊行,①以___释___,以___证___,使《伤寒论》得到全面系统的理论阐述,使原文变得通俗易懂。
5.柯琴《伤寒来苏集》实际是《伤寒______》《伤寒______》、《伤寒______》的合订本。
6.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其对六经本质之观点,认为六经即人体之_____,但非特指足之六经。
并针对宋以来“伤寒传足不传手”之说,提出“伤寒传经,不拘_____”的观点。
认为“四时之中,六气所伤,则手足_________皆受病。
”7.沈明宗《伤寒六经辨证治法》突出六经主病,强调以经辨证,并认为伤寒非寒,而广赅______,扩大了伤寒六经理论的临床指导作用及方药的应用范围。
8.钱潢与《伤寒溯源集》主张以立法原则作《伤寒论》分类的纲领,即对六经证中的每一经病变,皆从_______法和_______法两方面探讨,如此才能既抓住要领,又知常达变。
9.徐大椿与《伤寒______》将《伤寒论》113方,分为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栀子汤类、承气汤类、泻心汤类、五苓散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杂法方类等12类。
10.伤寒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传统的有文献______与校注、临床经验______、理论学说______等方法,现代的有应用计算机、_______论、耗散结构、生物化学、物理学、生理学、病理学等新学说、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
11.目前学术界在《伤寒论》版本使用方面,多数仍认同以___本和成注本为权威版本。
12.现代医家致力研究伤寒学之重点是其证治体系,即围绕______体系之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艰苦而卓有成效的工作。
13.伤寒学的临床运用研究,指六经辨证体系在现代临床中的运用规律和方法研究,主要包括______诊断、治法原则、______运用、临床思维等内容。
14.伤寒学的教育已从单纯的传统____________模式逐渐过渡到教学——______——______结合的综合模式,说明经典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日益受到重视。
(二)判断说明题1.据统计资料表明,治伤寒学之医家而有成就者,多达近百家。
2.在对伤寒著作进行研究的历代伤寒学家中,以明代医家最多。
3.陶华的《伤寒六书》是指六部书。
4.吴谦与《订正伤寒论注》是书曾作为太医院教本。
(三)简答题1.简述伤寒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及研究对象包括那几方面。
2.目前六经方药临床运用研究主要有那几方面?3.伤寒学在现代多学科研究方面主要集中在那几方面?(四)论述题1.试述俞根初《通俗伤寒论》六经分部形层之义。
2.试列举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六经实质的探讨的五种以上的新观点。
答案一、选择题(一)A1型题1.D。
答案分析:方有执《伤寒论条辨》首先提出,《伤寒论》经王叔和编次,又为后人更易,且代远年湮,早失仲景之旧。
因此应当推求愿意,考证移订,还其本来面目。
2.A。
答案分析: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认为《伤寒论》中三阳三阴病,多非经络病变。
邪气犯体,始则天之六气与人体六气相感而为气化之病,继则入经入脏,百变从生。
3.C。
答案分析:陈修园,平生著述甚丰,为历史上著名医学科普作家。
《伤寒论浅注》是其以浅显语言,对《伤寒论》进行解说,故易于诵读,而广为流传。
(二)B型题1、C。
答案分析:郭雍集录前贤采《素》、《难》、《千金》、《外台》、《活人》、庞安时、常器之等诸说,附以己意,汇集于《伤寒论》各条之下,以补仲景之阙略。
故名《伤寒补亡论》。
2、A。
答案分析:刘完素精研《内经》,畅发火热病机,重视运气学说,故撰写《伤寒直格》也以运气学说与火热病机阐发伤寒。
3、B。
答案分析:王好古以伤寒阴证较阳证尤难辨,故作专《阴证略例》以发明之。
(三)X型题1.AC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庞安时《伤寒总病论》学术特点的初步了解。
2.AB。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许叔微研究《伤寒论》的初步了解。
3.AD。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学术贡献的基本了解。
4.AC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伤寒注家三纲鼎立学说的大致了解。
5.AD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柯琴《伤寒来苏集》重要学术贡献的基本了解。
6.ABDE。
答案分析:此题考察对尤怡《伤寒贯珠集》以法类证学术贡献的基本了解。
7.ABDE。
答案分析:网络远程教学尚在研究之中。
二、非选择题(一)填空题1.经络,经络。
2.全注。
3.经,论,论,经。
5.论注,论翼,附翼。
6.经络,手足,十二经。
7.六经,六淫。
8.立法,正治,变治。
9.类方。
10.考据,印证,推理,系统。
11.宋。
12.六经证治体系。
13.病证诊断,方药运用。
14.课堂讲授,临床,科研。
(二)判断说明题1.不正确。
多达数百上千。
2.不正确。
以清代医家最多。
3.不正确。
是由《伤寒琐言》、《陶氏家秘》、《明理续论》、《杀车槌法》、《一提金启蒙》、《证脉截江网》共六卷合成的一部书,而非六部书。
4.正确。
吴谦为太医,受官方之命,编修《医宗金鉴》作为太医院教本,《订正伤寒论注》为其一部分,故流传甚广,影响极深。
(三)简答题1.主要包括:1、原著编次整理与校勘翻译;2、伤寒注家注本研究;究、3、六经本质理论研究、4、六经辨证方法临床运用规律探索、5、经方临床运用之推广6、伤寒学发展史研等。
探讨之。
2.主要有1、运用范围的扩展和对现代疑难危重病证的救治;2、剂型改革;3、方药临床运用规律的研究;4、经方的药理机制研究3.1.医学实验方法;2.电子信息技术;3.认识方法理论(四)论述题1.俞氏认为六经乃分部形层之义,曰:太阳经主皮毛,阳明经主肌肉,少阳经主腠理,太阴经主四肢,少阴经主血脉,厥阴经主筋膜。
太阳内部主胸中,少阳内部主膈中,阳明内部主膈中,太阴内部主大腹,少阴内部主小腹,厥阴内部主少腹。
2.大略而言,有生理系统说、证治纲领说、综合体说、症候群说、病理层次说、病证虚实说等,并有学者引入应激学说、体质学说、巴甫洛夫学说、黑箱理论、模糊理论等,从不同角度。
二研究生入学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10×1’)1、首先提出错简重订说的医家是()A.王肯堂B.柯韵伯C.尤在泾D.方有执2、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其身疼痛的机理是什么()A.汗不如法,表邪传里B.发汗后,表证不解,营阴郁滞C.发汗伤营,筋脉失养D.发汗伤阳,余邪复聚3、下列何项不是虚寒下利的阳复将愈的表现()A.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B.下利,脉数而渴者C.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者D.下利日十余行,脉实者4、桂枝加大黄汤中大黄的作用()A.攻下实热B.泻热和胃C.活血化瘀D.清热凉血5、下列何项不是桂枝汤的适应证()A.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者B.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C.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D.病人脉浮缓,身不痛但重者6、比较三承气汤的组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大承气汤大黄用量最重B.小承气汤无芒硝C.调胃承气汤芒硝最重D.大承气汤枳实、厚朴最重7、阳明病、少阴病、厥阴病三见吴茱萸汤证,其呕的共同病机是()A.胃气虚冷,胃气上逆B.肝寒犯胃,胃失和降C.阳虚阴盛,寒浊犯胃D.浊阴上逆,胃失和降8、原文第97条的“邪高痛下”是指()A.病邪之势向上,腹痛部位在下B.胆热犯胃而呕逆,肝木乘脾而腹痛C.邪来自少阳为邪高,病及脾胃为痛下D.邪在上焦为邪高,痛在腹部云痛下9、下列理中汤加减哪项是正确的()A.脐上筑者,去干姜,加桂枝四两B.吐多者,去干姜,加生姜三两C.渴欲得水者,加人参,足前成四两半D.腹满者,去白术,加附子一枚10、下列何方用甘澜水作溶剂()A.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B.麻黄连翘赤小豆汤C.栀子豉汤D.炙甘草汤二、多项选择题(10×2’)1、《伤寒论》中白虎汤适应证的脉象可见()A.脉浮滑B.脉浮紧C.脉洪大D.脉滑E.脉弦细2、下列哪几项方证可见心下悸()A.桂枝甘草汤证B.真武汤证C.小建中汤证D.茯苓甘草汤证E.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3、根据《伤寒论》原文,下列哪些方剂可用治下利()A.理中汤(丸)B.赤石脂禹余粮汤C.甘草泻心汤D.桂枝人参汤E.黄连汤4、《伤寒论》中可用于治喘的方剂是()A.葛根黄芩黄连汤B.大承气汤C.麻杏甘膏汤D.小青龙汤E.麻杏石甘汤5、根据《伤寒论》原文,小承气汤可见的症状有()A.潮热B.心烦或谵语C.小便数D.大便硬结E.脉滑而疾6、属于太阳蓄血证的临床表现是()A.喜忘B.大便色黑易解C.如狂或发狂D.脉沉而微或沉结E.少腹硬满小便自利7、下列病症中当用小柴胡汤治疗的是()A.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B.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脉沉而紧者C.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D.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者E.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8、根据《伤寒论》原文,烦躁可见于以下哪些方证()A.大青龙汤证B.干姜附子汤证C.茯苓四逆汤证D.小青龙汤证E.半夏泻心汤证9、乌梅丸的方药组成()A.乌梅细辛干姜B.黄连当归蜀椒C.桂枝附子黄柏D.人参白蜜饭泥E.桂枝葛根芍药10、下列那些方剂是去滓后再煎()A.半夏泻心汤B.旋复代赭汤C.小柴胡汤D.柴胡桂枝干姜汤E.大柴胡汤三、判断题((10×1’)1、脾约证的临床特点是大便结滞近于肛门,硬涩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