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郑超然《外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事业(圣才出品)

第九章意大利的新闻传播事业
1.手抄小报为什么首先在威尼斯兴起?
答: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前,欧洲的贸易中心是地中海,威尼斯位于地中海北岸,是东西方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

15世纪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这里萌芽,造船、纺织、玻璃等行业相当发达,手工工场林立。

这里的手工业主、商人、航海界人士十分关心商品的销路、各地的物价、来往的船期等商业信息。

这就促使威尼斯逐渐出现一批以供应新闻为生的人和专门刊登商业性信息的手抄小报,手抄新闻很快从威尼斯流行开来,直到17世纪才逐渐消亡。

手抄新闻是公开发行的。

发行的办法有这样几种:
(1)贴在公共场所,用绳子围起来,翻阅读者需付一铜元。

(2)把新闻张贴在一间房子里,进屋阅读者付一铜元。

(3)抄写多份,沿街兜售。

(4)受人要求打听的新闻。

(5)定期寄给订阅者。

2.印刷新闻纸出现后,手抄新闻与之并存相当时间。

其原因何在?
答:意大利的印刷新闻纸出现于16世纪,17世纪发展起来,与手抄新闻并存了二百多年。

手抄新闻与印刷新闻纸并存如此长的时间,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手抄新闻的成本较低,形式灵活,成为意大利人习惯阅读的形式。

(2)17世纪后,教皇对手抄新闻甚至其中的政治新闻的管制相对较宽松。

(3)17世纪末期,新闻业发展缓慢。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意大利不再是世界商业交往
的中心枢纽,社会商业信息需求动力不足,人们购买欲望降低,而印刷新闻纸成本较高,手抄新闻依然大行其道。

(4)18世纪,意大利经济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北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被敌国占领,国家四分五裂,报业发展远远落后英法等国,印刷新闻纸无法完全取代手抄新闻。

3.19世纪前期,意大利革命党派办过一些什么重要报纸?他们的办报目的是什么?
答:1814年,统治意大利的法国军队被俄奥为主的反法联军击败,意大利各地区重新置于奥地利帝国的统治之下。

(1)19世纪前期意大利革命党派办过的重要报纸
①《意大利周报》。

1820年至1821年,意大利“烧炭党人”举行了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起义,战争中诞生了著名的革命报纸《意大利周报》,作为烧炭党的机关报,它主张驱逐外国侵略者,限制专制统治,实行政治改革,影响很大。

②《意大利青年报》。

1831年,资产阶级民主派建立了“青年意大利”秘密组织,首次提出了统一祖国、消灭专制制度、实现共和制的明确目标。

机关报《意大利青年报》同年由资产阶级民主派的领导人朱塞佩·马志尼创办。

该报对意大利年轻一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③《黎明报·政治和文学性报纸》(1847—1849)。

佛罗伦萨出版,主编拉法林。

恩格斯说:《黎明报》是意大利为数不多的坚决拥护民主原则的报纸之一。

④《现代人报》(1846—1849)。

罗马出版,有代表性的民主派报纸。

⑤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人马志尼在国外领导了共和派的革命宣传活动,主要报刊有:《上帝与人民报》、《思想与行动》、《多事人报》、《玫瑰小报》和《火花报》。

(2)意大利革命党办报的目的
意大利革命党派的报纸是为了抗衡奥地利当局的官方报纸,配合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资
产阶级革命运动,进行革命宣传活动,传播革命党的主张和政治改革的意向,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希望、决心变为实际参与和现实。

1848年朱塞佩·马志尼等领导的独立战争迫使意大利境内最大的萨丁王国开始实行民主政治,令宪法给予新闻事业自由,废除书报检查制度,从而有力地促进革命派报纸的创办。

4.法西斯党“进军罗马”后,墨索里尼对新闻界采取了些什么措施?
答:法西斯党“进军罗马”后,墨索里尼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措施:
(1)实行一区一报制
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于实行统一管制。

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

这个办法不仅可以使言论趋于一致,而且是消灭反对派报纸的最好的办法。

二战期间,德国、日本等国均仿效过这种做法。

(2)制定《新闻记者登记法》
《新闻记者登记法》颁布于1925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者法。

该法规定:凡有违反国家利益之行为者,即撤销记者之资格。

同时规定:凡不对法西斯效忠者,均不得从事新闻事业。

根据这一法令,一百多名记者被拒绝登记,《晚邮报》主编阿尔伯蒂尼也被迫辞职。

(3)向新闻界直接发布宣传指示
墨索里尼认为,报纸是政府事务的一部分,不能由私人自由经营。

他要求新闻媒介“凡对政府有益的事就积极报道,反之就拒绝报道”。

在他执政期间,各报总编辑或代表要经常到新闻宣传部接受口头或书面指示,这些指示包括每天的版面安排、标题字号和言论基调。

(4)实行新闻检查
政府规定,国内新闻由地方长官负责,外籍记者由邮政总局负责。

新闻检查人员可随意延长检查时间,使新闻失去效力;亦可删改或扣压新闻。

外籍记者如不服从,可判处五年至
十年的徒刑。

5.意大利《晚邮报》是一家晚报吗?该报哪一位女记者曾访问过邓小平?简述该报的历史与现状。

答:(1)《晚邮报》名为晚报,实为早刊。

(2)1980年,《晚邮报》女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曾采访邓小平同志。

她思维敏捷,提问尖锐,善于采访国际风云人物,其作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晚邮报》是现存的最老的报刊之一。

它创刊于1876年,在伦巴第首府米兰出版但行销全国。

长期以来,该报代表米兰、伦巴第资产阶级利益。

1974年,意大利最大的出版商里佐利在经营石油化工的蒙特爱迪生集团的资助下,收购了该报的全部股份。

《晚邮报》平日约30版,版面较为严肃,广告占总篇幅的三分之一。

发行国外的航空版一般为16页。

该报较多刊登文学、艺术作品,重视经济报道和体育报道,国际新闻报道也很有分量。

6.安莎社是一家什么样性质的通讯社?该社崛起的原因何在?
答:(1)安莎社创办于1945年1月13日,创办之初是一家非官方的、非营利性的合作通讯社。

1949年,意政府向安莎社提供补贴,同时享有任命社长等主要领导人的权力。

该社从此成为半官方通讯社。

(2)安莎社崛起的原因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起,安莎社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技术革新,到1982年,该社消息收发中心已全部实现电子计算机化。

在编辑资料库里,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取代了装订成册的书面资料,已有一百多家订户通过电话线使用了这一系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