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013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2013

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8

生产过程的卫生学调查
了解生产工艺的全过程和确定生产中存在的职业 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有毒物质、生产性粉尘):原料、半 成品、中间产物、产品和废弃物的名称、生产和 使用数量、理化特性、劳动者接触方式和接触时 间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低温、振动、电离和非 电离辐射等 生物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致病病原体

3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方法
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 类比法 定量分级法 经验法
4
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中可能造成对劳动者健康损害 或者导致职业病的各种有害因素。
5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有毒物质和生产性
粉尘。
物理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异常气压、噪声、
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
20
装配


常有铆焊、电镀和 油漆等工种 焊接车间、油漆车 间、总装车间
铆工岗位有噪声和 振动危害,俗话说 “十个铆工九个聋”

哈飞汽车总装线 21
焊接作业

工业中最常使用的焊接 法有手工电弧焊、气电 焊、氩弧焊、等离子焊 接、机器人焊接
22
焊接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电焊烟尘、二氧化锰、紫外辐射(中、短波紫外 线)、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臭氧 焊接作业的主要生产性有害因素是电焊烟尘,烟 尘的分散度极高,其中粒径2μm以下者占95%以 上。烟尘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氧化铁、氧化锰、氟 化物及非结晶质二氧化硅。长期吸入高浓度电焊 烟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氧化锰为电焊烟尘中主要毒物,一般占烟尘总量 的5~20%。根据焊条成分具体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
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
毒等传染性病源体。
6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不合理、
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或心理紧张、劳动
时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
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7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
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
15
机械制造工业


按生产工艺分类
铸造、锻造、热处理、机械加工、 装配等工艺 翻砂、锻打、铆焊、切割、电镀 和油漆等作业
16



按产品分类
汽车制造 造船业 农机制造 工程机械制造(推土机、挖掘机、门机、吊装 机械等) 机械配件制造(柴油机、小型发电机、轴承、 丝杠、齿轮等 ) 化工机械、矿山机械、轻工纺织机械等等
铸件

危害识别:主要职业危害是矽尘,铸钢时石英砂游离 SiO2含量高达90%以上,铸铁时红砂游离SiO2达60%以
上。在制砂、造型、打箱、清砂过程中,粉尘浓度很高, 因而工人长期吸入后易发生职业病矽肺
19
锻造


将钢坯在加热炉中,加热至 800~1200℃,取出后,大件用蒸气 锤、压缩空气锤或液压机等锻压成 型 CO、脉冲噪声
25
粉尘
在矿石生产中,井下煤矿、铁矿开采、运输、破 碎到选矿、混料、烧结等环节都有很高浓度的粉 尘,在水泥生产、耐火材料加工、炼焦、炼钢的 过程中亦有大量粉尘产生,长期接触会发生煤尘 肺、水泥尘肺和矽肺 (粉尘游离二氧化硅>10%)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在煤气中含量在30%左右,如发生煤气 泄漏,可能发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煤矿井下煤 层自燃现象产生一氧化碳,不完全燃烧时产生。
28



在焦炉中干馏后产品有焦炭和荒煤气, 荒煤气经脱氢脱硫后作为燃料供给用户, 同时生产液氨或无水氨 通过蒸馏可生产粗苯,经精制生产苯、 甲苯、二甲苯等 将煤焦油继续蒸馏,可生产轻油、中油 乃至沥青等 从中油到重油中可提取萘、酚、甲酚、 二甲酚、重吡啶、一蒽油、二蒽油等副 产品
29


在炉顶加煤、推焦时,有大量焦炉逸散物, 其中有强致癌物3,4-苯并[a]芘,长期接触可 以引起焦炉工职业性肺癌 荒煤气中含有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炉底的一 氧化碳浓度很高,必须配戴防毒面具防止发 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12
主要行业职业病危害因素
主要工业门类



矿山(煤矿、金属矿、非金属矿) 制造 机械如汽车制造、农机制造、造船等; 建材如水泥、耐火材料、玻璃、石棉 冶金(炼铁、炼钢、轧钢、焦化) 电力(火电、水电、核电)
14


化工工业(基础化工、石油化工、医药化 工、农药化工、橡胶) 轻纺、电子工业 造纸、印刷、木材加工、皮毛、制革、塑 料加工、食品工业; 棉纺、毛纺、针织、印染、合成纤维; 电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33
印刷工业的职业病危害识别


告别铅与火,迎来光和电! 凸版印刷机、平板印刷机、凹版印刷机 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有甲酚、乙酸、乙酸乙酯、 噪声 油墨调配岗位:有害因素主要有二甲苯、甲酚、 乙酸乙酯、异丙醇 塑料印刷:丙酮、逸出塑料单体PVC (氯乙烯)、 ABS(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
36
立井多水平开拓生产系统
采煤系统 排矸系统 运料系统 通风系统
煤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工段石门、区段溜煤眼、采 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在运输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 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由主井箕斗提升至地面 掘进巷道矸石用矿车装运至井底车场,由副井罐笼提至地面 井下所需物料、设备,由矿车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 底车场,电机车拉至采区 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分列式,副井进入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 主要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上山、区段石门、区段运输 平巷,清洗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区段运输平巷、区段回风 石门、采区上山至总回风道,再经回风石门,由边界风井排 出地面
30
炼铁作业


炼铁是将烧结矿或块铁矿与焦炭及 石灰石等炉料投入高炉内,经预热、 还原、渗炭,而后融成铁水 炼铁高炉配备有供料、上料、送风、 煤气净化以及供水、供电系统
31
职业病危害因素



夏季烧结机工作地点气温多在40℃左右,高炉 铁水口与渣水口气温为40~60℃,热辐射强度 达12.55~25.10J/cm2·min 烧结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及氮氧化 物(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 矿石含有氟矿石、锰矿石时,可有锰尘、锰烟 和氟烟产生

42

生产性粉尘:在矿井生产的各个环节,如打眼、爆破、采 煤、支护、放顶,以及运输、提升、喷浆砌喧和地面洗煤、 选煤等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煤尘、矽尘(总尘、呼尘)等 爆破、采掘工序可产生有毒物质,如甲烷、一氧化碳、二 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氨等
机修工序:电焊作业产生电焊烟尘、二氧化锰、一氧化碳、 二氧化氮、紫外辐射、臭氧 输送皮带维修:使用胶黏剂产生二氧化铅、邻苯二甲酸二 丁酯、酚、甲醛等 噪声振动产生于打眼、爆破、采煤等工序 高温作业:井下煤层开采作业面存在高温作业。 43
职业病危害评价任务

识别 预测 评价 控制
1
职业病危害评价技术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效果)评价
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意义
是职业病危害监督、检测、评价的基础 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种类、作用 条件、分布 分析影响劳动者健康的方式、途径、程度 指导职业病危害控制及防护措施的实施
23
油漆作业

油漆是由成膜物质、溶剂、颜料、干燥剂以及其它添加 剂组成。根据成膜物质的不同,油漆可分为油脂油漆、 天然树脂漆、酚醛树脂漆、醇酸树脂漆、氨基树脂漆、 沥青漆、硝基纤维漆、过氯乙烯漆及环氧树脂漆等。

溶剂是能溶解成膜物质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油漆的 主要毒性成份:苯、甲苯、二甲苯、铅、丙烯酸、丙酮、 异丙醇、甲基异丁基酮、乙酸乙酯、溶剂汽油等 电泳:碳酸钠、氢氧化钠、氟化物、磷酸
炮采、普采、综采(放顶煤工艺)

40
地面设施
主井
锅炉房
人员 物料
矸石山
提升设施 输煤 栈桥
副井
原煤仓 原煤储煤场
动筛车间
变电所
机修车间
材料库 消防器材库 矿井水 处理站
坑木加工房 压风机房 风井风机房
生活污水 处理站
泥浆站
41
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厂生产系统

皮带输送、筛分、破碎、自动排矸、人工选矸 跳汰机、分级筛、精煤浮选、脱水筛、离心机、 压榨过滤机、输煤栈桥、给煤机、带式输送机 工艺流程图
32
纺织工业



噪声:织布车间可达100分贝左右,细纱 车间95分贝左右 高温、高湿:纺织工艺要求一定的温度和 湿度,大多在24℃,相对湿度45~80%之间 粉尘:棉尘(开棉、混棉、清棉及梳棉) 有害化学物:洗毛过程中的使用氢氧化钠, 防缩整理中使用硫酸、氨,树脂整理中 使用甲醛、乙二胺,防水整理中的乙醇、 环氧树脂、 苯胺类染料
9



职业危害因素的判定



接触多种有害因素时,选择危害最大的有害因素 粉尘、物理因素直观判定 化学产品、中间产品、原料、辅助材料抄写登记 备查,依据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判定 有机溶剂、油漆、粘胶:挥发的有害气体,查成 份(油漆、有机溶剂、粘胶成份)以其中哪些是 易挥发的化学物质来判定 生产过程产生的有害气体:根据工艺、化学知识、 综合分析判断
排水系统
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入井底车场,汇入水仓,由水泵房的 水泵,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
37
采矿工艺

主要生产设备、主要生产工艺 地下矿井内容:主井、副井、回风井;工作面、 采掘工作面;井下车场、井下峒室(中央变电所、 井下主排水泵房、水仓、井下消防材料库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