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潮州获“中国瓷都”的荣誉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潮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陶瓷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潮州获得了“中国瓷都”的荣誉,那么潮州是在哪一年获得该荣誉的呢?潮州为何能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呢?我将通过以下五方面对潮州陶瓷进行介绍,相信大家能得到答案。
二、潮州陶瓷的历史潮州陶瓷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潮州的先民——陈桥人、池湖人等就已经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唐宋是潮州陶瓷生产的黄金时代,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突飞猛进,产品经过海路销往东南亚及西亚各国,潮州有全国最长的北宋笔架山十号窑。
明、清朝至民国时期潮州陶瓷生产中心移至枫溪区。
这时期名师辈出,陶瓷产品渐渐多起来,有单色釉瓷、青花、彩瓷等品种,运用富于潮州工艺特色的堆贴、通花、写生等装饰,器形丰富多彩,将潮州陶瓷产业推向新高峰!中国历史进入民国时期以后,由于社会动荡不安,烽火连天,中国的瓷业在战火中逐渐枯萎,潮州的瓷业也在战争中挣扎发展。
至1915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潮州陶瓷业在这时候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瓷器品种也有创新和提高,作为潮州美术瓷四大类之一的通花瓶就在这时期被设计制作出来。
建国后,潮州陶瓷经历生产自救、公私合营、生产合作社和大跃进时期的企业归并后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此时,潮州陶瓷制瓷人也不断潜心研究,致力技术创新,涌现了一批名家,如林鸿禧、郑才守、陈钟鸣等。
林鸿禧,是对继承和发展潮州瓷塑艺术有重大贡献的瓷塑艺术家。
该作品是其表现戏剧故事中的“况钟访鼠”,作者抓住一静一动的瞬间动作,成功地刻划出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
潮州人民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时机,大力发展陶瓷业,整个潮州陶瓷业逐步朝外向型方向发展。
1995年枫溪建区后,枫溪的陶瓷主导地位更加突出,陶瓷业向科技化、专业化、国际化高速发展。
现在已经能制造出陶瓷筷子,陶瓷刀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好了,介绍完潮州瓷业的发展史,让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陶瓷的制造过程。
三、潮州制瓷工艺介绍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潮州以制造瓷器为主,陶瓷的原料是由黏土经过淬(翠)取而成。
而粘土的性质具韧性,常温遇水可塑,微干可雕,全干可磨;烧至700度可成陶器能装水;烧至1230度则瓷化,可完全不吸水且耐高温耐腐蚀。
制瓷的工艺流程分为十一步:一、淘泥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佳原料,制瓷的第一道工序,就是把瓷土淘成可用的瓷泥。
二、摞(落)泥淘好的瓷泥并不能立即使用,要将其分割开来,摞成柱状,以便于储存和拉坯(批)用。
三、拉坯将摞好的瓷泥放入大转盘内,通过旋转转盘,用手和拉坯工具,将瓷泥拉成瓷坯。
四、印坯拉好的瓷坯只是一个雏形,还需要根据要做的形状选取不同的印模将瓷坯印成各种不同的形状。
五、修坯刚印好的毛坯厚薄不均,需要通过修坯这一工序将印好的坯修刮整齐和匀称,修坯又分为湿修和干修。
六、捺水捺水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即用清水洗去坯上的尘土,为接下来的画坯、上釉等工序做好准备工作。
七、上釉常用的上釉方法有浸釉、淋釉、荡釉、喷釉、刷釉等。
上好釉后的瓷坯则全然不同,光滑而又明亮。
八、烧窑经过数十道工具精雕细琢的瓷坯,需要在窑内经受千度高温的烧炼。
现在的窑有气窑、电窑等。
九、成瓷经过几天的烧炼,窑内的瓷坯已变成了件件精美的瓷器。
十、画坯在坯上作画是陶瓷艺术的一大特色,画坯有好多种,有写意的、有贴好画纸勾画的。
十一、成瓷缺陷的修补,一件完美的瓷器有时烧出来会有一点瑕疵,用JS916-2(劲素成)进行修补,可以让成瓷更完美。
瓷器的装饰大体上可归纳为“胎装饰”、“釉装饰”、“彩装饰”三种方式。
胎装饰包括造型、堆塑、贴塑、模印、剔、划、刻以及绞胎、套接等等对胎体的美化加工方式。
釉装饰是以各种不同颜色釉料涂在瓷坯上,达到遮盖胎体、美化器物、利于使用的装饰功能。
而彩装饰就是在陶瓷上作画。
陶瓷的彩绘,一般分为釉下彩、釉中彩、釉上彩三类。
1、釉下彩在未上釉的坯体上进行手工彩绘,然后施釉,彩绘的画面与坯釉在窑米中同时高温烧成,这种方法称釉下彩。
釉下彩有青花与五彩之分。
2、釉上彩在烧成的白瓷、色彩瓷表面进行彩绘,然后放入烤花窑中烤烧,使花纹、图样牢牢地粘附在瓷器表面上。
3、釉中彩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瓷器装饰材料和技法。
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100~1260℃的高温快烧,一般为两个小时,使釉面软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会自动封闭。
这三种釉彩中以釉中彩的品质最高。
四、潮州陶瓷的主要品种潮州陶瓷主要分为工艺美术瓷、日用瓷、建筑卫生陶瓷三大类。
潮州的工艺美术瓷继承优秀的传统技法,融合了现代气息和艺术。
如被称为在瓷林中一枝独秀的通花瓷,就是通花和彩绘相结合,一雕一彩,相得益彰;通花与浮雕结合,一虚一实层次分明;通花与瓷花结合,融成一体,相托互映。
集通花和瓷花于一体的1.3米《友谊通花瓶》分内、中、外三层设计,镶贴数以千计的花、蝶,以高超的技艺成为旷世精品,1978年作为国礼瓷,由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赠送给朝鲜人民共和国主席金日成。
瓷塑和浮雕瓷壁画也是潮州工艺美术瓷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物瓷塑运用雕、塑、捏、贴多种技法,运用多种装饰形式,形成独特的风格,潮州的瓷塑有多项作品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产品。
“金陵十二钗”堪称划时代作品,被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长62.8米,宽2米的“清明上河图”巨型浮雕瓷壁画,由1000多块浮雕瓷板组成,已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日用瓷,采用先进的机械和窑炉设备,大胆引用国内外高级的陶瓷原料,经过精细加工,科学配制,使瓷质细腻密致,表面光滑,透光性强,达到白如玉,声如磬,明如镜的效果。
目前,畅销国内外市场的各式餐具,咖啡具、茶具、厨房用具等都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白玉瓷、新骨瓷、强化瓷、炻瓷等不同材质进行生产。
日用瓷在造型和装饰方面充分迎合世界潮流和新时尚,有高雅华丽、色彩丰富的釉上彩;有晶莹润泽,不易擦伤,不含铅镉的釉下彩;有融合釉上彩和釉下彩于一体的釉中彩产品。
说到日用瓷,不得提到潮州手拉壶。
他是服务于潮州工夫茶,是整个工夫茶艺的主角。
潮州枫溪是手拉坯朱泥壶的发祥地,而制作手拉壶一直是祖传作坊,有各家的泥料配方及制作手法,从不外传。
潮州的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主要有卫生洁具、马克杯、琉璃瓦、釉面砖、仿古屋脊、栏杆、耐火砖等,以卫生洁具为最。
目前全市共有卫生洁具企业480多家,从业4万多人,年产3400多万件,占全国产量一半左右,是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
(另外一种分类是高温,中温和低温,我们平时常说“陶瓷”,实际陶是陶,瓷是瓷,陶是低温烧成(在500°—700°)像种花的花盆,敲打起来的声音不洪亮,埋在地下可降解。
中温是在800°-1100°烧成,高温是在1100°-1300以上烧成的,敲打起来的声音洪亮,埋在地下不可降解。
)五、领略潮州名家风范潮州的制瓷艺术大师有陈钟鸣、吴为明、王龙才、叶竹青、吴维潮等,我选取了陈钟鸣大师和王龙才大师作为代表人物进行详细介绍。
陈钟鸣——潮州市人,一九三六年六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86年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8年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2003年被授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他擅长陶瓷人物雕塑,创作的人物十分精美,形式感强,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枫溪瓷艺的创新与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先后创作了四百多件作品,其代表之一《金陵十二钗》是一组十二件人物的瓷塑。
1985年,陈钟鸣完成了这个工作。
1986年,他将这12个性格迥异的女性形象送去参加全国陶瓷评比,林黛玉的多愁善感、史湘云的天真活泼,均被刻画入神。
这组作品意味着陈钟鸣新风格的树立以及大师地位的确立。
陈钟鸣在创作技法上,融合了敦煌石窟和西安洛阳等古都雕塑壁画的技法,另外还从潮州本地特色工艺美术如潮绣、木雕、泥塑等广泛吸收营养。
他的作品被认为影响了一个陶瓷产区乃至全中国的人物瓷塑风格。
王龙才,广东省工艺美术家,广东枫溪陶瓷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潮州市枫溪区人,一九三二年二月出生。
少年即步入陶瓷,自学成材,从事陶瓷美术创用。
擅长通花、瓷花,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创新,在国内外展出中受到高度评价。
王龙才尤以瓷花、通花瓷塑研究制作见长。
1978年,王龙才作为主创人员之一,参加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赠送朝鲜金日成元帅的大型“友谊通花瓶”的制作。
1980年,王龙才独立设计制作的“春色瓷雕大花篮”进入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于广东厅,姐妹作也被广东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
1985年《琼囊通花瓶》在香港举办的“全国名家陶瓷精品展览会”上,售价近15万元,居全部展品之首。
1986年,王龙才设计制作的“白玉通花瓶”,作为“枫溪堆塑系列通花瓶”领衔代表作,参加保加利亚第六届普罗迪夫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
潮州获得“中国瓷都”的荣誉是实至名归,2004年6月10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又将“中国瓷都”称号授予广东潮州。
六、潮州陶瓷文化的积淀与反思我们做为新一代的潮州人,父辈们的艰辛创业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呢?哪些地方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深思?一、刻苦耐劳和敢于实践勤劳智慧的潮州人承先人技艺,凭着他们刻苦耐劳的精神为潮州陶瓷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学习,大胆创新在技术上,潮州陶瓷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引入姐妹艺术的特色,如枫溪的瓷塑在潮州大吴泥塑中吸取营养,融众家之长而成一格。
当今的潮州陶瓷还大量吸收,采用欧美国家的技法和题材,生产出适合欧美市场的人物瓷。
三、锐意进取,与时俱进潮州人具有与时俱进意识,组建陶瓷网络体系,参加“WTO”规则和“产权知识”等培训。
很多企业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
在环境问题上,采用梭式窑取代龙窑和倒焰窑,告别“村村点火,处处冒烟”几千条“乌龙”污染环境的状态,有效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使产品上档次上水平。
并积极发展环保陶瓷、抗菌陶瓷等领导潮流的新产品。
当然,我们在看到今天枫溪辉煌的同时,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1、如长期以来的家庭式作坊,技艺上互相封锁,导致了技术上缺乏交流,学术上也缺乏总结;2、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本地的人才培养跟不上陶瓷生产的发展形势。
许多方面的专业人才是从外地引进的,特别是作为外向型经济,却严重缺乏外语人才;3、高科技,高质量的产品少,产业单一,缺乏多元化产业,许多产品是成本低,利润薄,靠大批量生产来获得效益;4、传统的家族化管理也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格格不入,厂家销售恶性竞争,缺乏集团式生产,管理,销售,制约了企业向更大规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