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准体系[1]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
法规标准体系
1
主要内容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3.法规体系框架提出的背景 4.法规体系框架的完善实施 5.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法律基础 6.特种设备常用法规规范 7.行政法规要点
2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1.1 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 为贯彻落实《条例》的实施,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 门陆续颁发了有关的规章、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我国 的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制度,目前已形 成了由“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规范―相关 标准”构成的四个层次的法规体系结构。 行政法规―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地方 条例。 部门规章―11个总局令。 安全技术规范―规程、规则、细则等90余个。 相关标准―大约2000个特种设备相关的产品标准、材 料标准、检验标准、工艺标准。
16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5 标准体系不完整 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国家的标准相比,我国的特种 设备标准体系尚不完整。锅炉和压力容器目前刚刚开 始纳入同一标准体系,仍然存在相关标准之间不统一、 不协调的问题。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 辆标准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关标准与相应的安 全技术规范有待协调一致。 我国特种设备标准还不能形成足够的国际影响,在国 际上的地位有待提升,影响有待扩大。
行政许可制度
检验检测 机构核准
检验检测 人员考核 设计许可
气瓶充装 许可
行政许可
制造许可
作业 人员考核 使用登记
安装改造 维修许可
7
两大基本制度: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制度
安全 状况公布
事故调查
监督检查
强制检验
执法检查
8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解决了五个方面的问题: 解决了《暂行条例》与市场经济体制不适应的矛盾; 解决了《暂行条例》范围上不适应的问题,明确了特 种设备监察范围; 解决了《暂行条例》行政措施不明确不具体的问题, 规定了行政许可和监督检查的行政监管措施; 解决了《暂行条例》法律责任方面的缺失,对各类违 法行为,制定了处罚规定和行政强制措施; 解决了《暂行条例》监管约束机制存在的不足,对安 全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设定了监督制度(八十六 条)。
13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缺少对行政许可收费的规定; 缺少非法使用、擅自解封、伪造许可证书等违法行为 的法律责任内容; 在一些行政行为的的设定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如: 行政许可分级管理、鉴定评审、时限要求等; 某些规定存在可操作性方面的问题,如,电梯制造单 位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工作负责的规定;特种设 备报废的规定等等。
9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使特种设备事故率明显下降, 重特大事故得到初步遏制。锅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起 数从1979年的每年每万台7.9起下降到目前的0.5起。 同时随着对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特种设备监察工 作的加强,事故呈下降趋势。2001年以来,各级质检 部门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采取一系列有 针对性的措施,有效地降低了事故的发生率,2001~ 2006年,万台事故起数连续4年保持下降,分别为 1.21、1.19、0.95、0.92、0.87和0.83 。
28
4.法规体系框架的完善实施
4.1 提出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实施的计划 提出安全技术规范的制修订计划并分步实施。争取用 5年基本完成。 既要考虑法规制度的历史和现状,又要考虑今后的发 展趋势,客观地提出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实施的计划, 确定并公布规章及安全技术规范目录。
24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安全技术规范与引用标准的关系- 引用标准系指安全技术规范所引用的标准。标准一旦被 安全技术规范所引用,具有与安全技术规范同等的效 力,具有强制属性,并成为法规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
25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努力从法律制度上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以法律为总纲,调整特种设备安全各方面关系,明 确各方面责任,解决安全监察工作法律地位问题; 二是以条例为依据,解决安全监察制度的建立问题; 三是以规章为管理要求,解决安全监察工作程序问题; 四是以安全技术规范为准则,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基 本要求问题; 五是以标准为基础,解决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技术支持问 题。
10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尽管上述法规体系、制度的建立,对改善我国特种设备 安全状况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内容,我国目前的特种设备的 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现行的法规体系与有关国家的法 律法规体系比较存在较大差距。5大问题: 缺少专门法律 法规存在缺陷 规章不健全 规范不完善 标准体系不完整
14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3 部门规章不健全 缺口较大。目前只有11个部门规章。而其他管理规定、 办法,应以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如行政程序、审批 办法、许可条件等等)大多是以“部门文件”形式发 出的,而不是以“部门规章”形式由部门首长签署命 令予以公布的。法律效力上存在缺陷。
15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2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安全技术规范- 条例所指安全技术规范是行政机关规定强制执行的特种 设备安全性能和相应的设计、制造、安装、修理、改 造、使用管理规定和检验检测方法,以及许可、考核 条件、程序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包括有关的管理规 则、核准规则、考核规则及程序规定和有关的安全技 术监察规程、技术检验规则、审查评定细则、人员考 核大纲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法规形式在特种设备领域 提出了“安全技术规范”的概念,由国务院特种设备 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订并公布。
27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安全技术规范归类原则-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拟分为管理类和技术类两大类。 管理类安全技术规范是指管理性、程序性内容为主的 规定,主要包括有关的管理规则、核准规则、考核规 则及程序规定等。 技术类安全技术规范是指技术性内容为主的安全技术 规定,主要包括有关的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技术检验 规则、人员考核大纲等。 管理类和技术类安全技术规范均按不同设备进行分类制 订。
2.2 法规层次存在缺陷 条例本身存在的9大缺陷: 缺少对压力管道设计、安装、使用环节的安全监察措 施规定; 缺少对场(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监察的规定 缺少对特种设备材料,尤其是承压元件材料的监察规 定; 缺少对特种设备事故处理主体的明确规定; 缺少对特种设备有关保险(包括检验保险、安全责任 保险等)的鼓励政策;
18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6 法制基础薄弱 除了上述法规标准体系本身存在的缺失外,法制基础薄 弱主要表现在: 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难纠的状况不 同程度地存在; 社会化法制宣传不够广泛、深入、持久; 全社会特种设备安全意识、守法意识不高。
19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17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此外,规章及规范修订机制尚不适应 由于缺少一个及时有效的规章规范修订机制,使规章 及安全技术规范中存在的缺憾不能够及时得到补遗和修 正。 在现行的规范性文件中执行主体有的是原劳动部 (如《蒸规》等)、有的是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如 《容规》、13号令等),机构改革、职能调整后,主体 关系发生了变化,应对这些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进行修 改,明确主体关系。
2.4 安全技术规范不完善 缺少事故分析导则和安全评价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事 故的统计范围、事故分类与国外不一致。 除气瓶外,其他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中并没有明确 规定使用年限,使条例第三十条无法完整地实施。 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机动车辆、客运索道和 游乐设施等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存在较大缺口;现 有的安全技术规范较为分散,缺少系统性。
锅 炉 压 力 容 器 使 用 登 记 规 则 特 种 设 备 焊 接 人 员 考 核 规 则
技术类安全技术规范:(100~150个)
锅 炉 安 全 技 术 监 察 规 程 锅 炉 定 期 检 验 规 程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监 察 规 程 压 力 容 器 定 期 检 验 规 程
其他管理 类安全技 术规范
其他技术 类安全技 术规范
引用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引用的标准):GB 150、GB 1576、GB5099、GB5100等
3.法规体系总体框架思路
3.2 法规标准体系结构 第一层次:法律-特种设备安全法 第二层次:行政法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第三层次:部门规章-事故处理规定等总局令 第四层次:安全技术规范-各项技术规程、规则 第五层次:引用标准-安全技术规范引用的标准 初步拟定规章19项;拟定安全技术规范180~200项(管 理类约1/3,技术类约2/3)。目录是开放的,具有可 调整性。
3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1.2 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与基本制 度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出台,达到 了“四个明确、三个确立、两个统一”, 解决了《暂行条例》存在的五个方面的 问题。
4
1.我国特种设备安全立法与实践
——四个明确: 明确了特种设备的范围和定义以及目录制订; 明确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明确了特种设备各方面的安全义务和法律责任; 明确了安全监察的基本概念。
11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监察制度缺少专门法律的支撑 与国际上情况相比,我国的特种设备法规体系中在法律 层次上存在差距。 鉴于特种设备具有危险性的特点,国际上一些发达的国 家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均有专门的法律。而我国特种设 备法规体系中目前还没有专门的法律。
12
2.我国特种设备法规体系存在的问题
3.1 基本思路 拟建立“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安全技术规范为主要 内容、以技术标准为基础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法规标 准体系”,框架如下: 在特种设备立法方面,完善的法规体系结构层次应该 是:“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安全技术 规范----引用标准”五个层次的法规体系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