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礼记》一则 ppt课件全面版
《礼记》一则 ppt课件全面版
(9)“学学半” 第一个“学”同“斅”,教导,第二个“学”指学 习;“学学半”意思是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10)兑命
兑: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有味的译读课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它 味道的甘美;
虽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 的好处。
朗有读味课的文正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预字习词检正测音
给下列黄字注音: 嘉肴( yáo ) 自强( qiǎng) 兑命( yuè) 学学半(xiào )
(5)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自反:从自身找原因反。反,反省。 自强:自己努力向上。强,勉励。
(6)故曰:教学相长也 “故”,连词,所以。长:促进。
“教学相长” 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8)其此之谓也
其:表示推测语气,大概;此之谓也:说的就是这个道 理吧?“此……之谓也”是一种固定句式,通常翻译为 “大概说的就是……吧。”
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 相成的。
教学相长
2、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从“嘉肴”写起,是为了由“嘉肴”“至道” 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 “至道”作类比,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这种说理的方法叫做“类比推理”。
拓展延伸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 样的启示?
走进《礼记》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著作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 圣编撰。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 “经”,他的弟子对“经”的解说 是“传”或“记”,《礼记》因此 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 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 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生活、历 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 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有味的点读
(1)虽有嘉肴 虽:连词,即使;佳:美好;肴:鱼、肉之类的熟食。 (2)弗食,不知其旨也 弗:不。“其”代词,指代“食”的对象。“旨”, 味美。 (3)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至道:好到极点的道理;善:好处。 (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是故:连词,因此,所以;困:困惑,疑难。
主题归纳
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引出要阐 述的观点,指出教和学是相互促进、 相辅相成的,即“教学相长”,告 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背诵展示
虽有
,弗
,不知
其
;虽有
,弗
,
不知
。是故学 ,
教
。知不足,
;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困,
。故曰:
也。《兑命》
曰:“
。”其
?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一生真的没有多少时光,何必要和生活过不去,和自己过不去呢。你在与不在,太阳每天都会照常升起;你愁与不愁,生活都将要继续。时
《兑命》曰:“学学半。 ” 《兑命》说:“教育别人,是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有味的研读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 理? 本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 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 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
《虽礼记有》佳一肴则
《礼记》
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 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 《中庸》;
“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 易》《春秋》,简称为“诗、书、 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 的必读之书。
示例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 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 自己的机会。
示例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 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 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 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 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 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 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有味的译读课文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不懂得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有味的译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