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客舱乘务员手册》第7次内容

《客舱乘务员手册》第7次内容

体积不能超过5升,并且每人可携带的总量不得超过5升。 b) 酒精浓度不大于24%的含酒精饮料不受任何限制。
注:相关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可能对此类物品有更严格的限制和规定, 应按其规定执行。
7.8 含烃类气体的卷发器 a) 每位旅客或机组人员最多只允许携带一个含烃类气体的卷发器; b) 卷发器的安全盖必须紧扣于加热元件; c) 在任何时候卷发器都不得在飞机上使用; d) 可充装式储气罐不得携带。
6.2 装有非易燃气体钢瓶的救生衣:每位旅客可以携带 一个自动充气救生衣,救生衣内配备的二氧化碳或属 2.2项的其它气体的小型气瓶不得超过两个。
6.3 含冷冻液氮的保温包装(干式液氮罐)。
6.4 雪崩救援背包:每名旅客或机组可携带一件雪崩救
4.39危险品
6.5 化学武器探测设备(例如:化学武器探测器):仅限禁止化学武器 组织()的工作人员因公旅行时携带;该设备应有坚固的包装,且不 得含锂电池。
1.0 关闭机门前,乘务长确认完成的工作 a) 机组人员到齐; b) 与地面服务人员核实旅客人数,确认旅客人数与舱单相符
; c) 无外来人员; d) 舱单、货单等所有文件已到齐; e) 应急出口座位的旅客已确认,使其明确义务(依照确认应
急出口座位的程序执行); f)特殊旅客已确认,指定乘务员全程服务; g)餐食配备齐全; h) 确认旅客行李安放妥当(); i)报告机长完成,得到关门许可;
c) 气溶胶必须有盖子或其他适当的手段保护,以防止意外释 放内装物。
注:相关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可能对此类物品有更严格的限 制和规定,应按其规定执行。
4.39危险品
7.2 归类为2.2项的气溶胶 a) 指用于体育运动或家用且无次要危险性的气溶胶; b) 仅可作为托运行李运输。 c) 每位旅客或机组人员携带此类物品的总净数量不得超过2千克或2升,
a)告知旅客就坐的位置为应急出口座位,此处不能放置任何行 李物品;
b)正常情况下,严禁触碰带有红色标记的拉动手柄,同时监控 其他旅客不要触碰;
c)遇有紧急情况时作为援助者打开应急出口,并协助旅客撤离 ;
d)请旅客阅读《应急出口乘客须知》。
若旅客不愿意在应急出口座位就坐或不愿意履行应急出口座位 职责要求, 应立刻为旅客调换座位。
B737-800
4
前舱侧壁柜(上部) 前舱侧壁柜(上部)
200
2
700
2
1排行李架 1排行李架
1排行李架 1排行李架
注:所有航线均配备旅客救生衣
4.3航前清舱检查
5.0 所有地面工作人员离机以后、乘客登机前,乘务长下达 清舱口令,乘务员按照安检区域划分对客舱进行清舱检 查,并将结果报告乘务长。
4.6机门关闭前
4.35防冰、除冰
1.0 要求除冰防冰的气象条件
1.1 结冰条件
在外界大气温度在5ºC以下,已形成可见的潮气(例如: 能见度低于1.5的雾、雨、雪、雨加雪、冰晶)或在跑道 上出现冰流、雪水、冰或雪的条件为结冰条件。
4.39危险品
4.0 经同意,仅作为交运行李接收的危险品 4.1 武器弹药(仅限0012、0014):只能作为行李托运, 每人最多托运毛重5公斤弹药,只允许托运用箱子包装的 运动枪弹药。 4.2 装有防漏型电池的轮椅或其他电动代步工具(见包装 说明872和特殊规定A67)。 4.3 装有非防漏型电池的轮椅或代步工具。 4.4装有锂电池的电动轮椅或代步工具。 4.5 野营炉和含有易燃液体的燃料罐。
4.39危险品
7.0 无需同意,旅客和机组人员可作为行李运输的危险品
7.1 非放射性的药品或梳妆用品(包括气溶胶)
a) “药品或梳妆用品”这一术语包括发胶、香水、古龙香水 及含酒精药品等物品。
b) 每位旅客或机组人员携带此类物品的总净数量不得超过2 千克或2升,且每一单件物品的净重不得超过0.5千克或 0.5升。
4.39危险品
8.10 小型医用氧气瓶 a) 根据民航局颁布的121部第574条的规定,旅客在运输过程中的用氧
1.6 得到地面人员的开门许可后打开舱门,确认客梯/桥停 稳靠好,方可让旅客下机;或先打开机门,挂好舱门警 示带,待确认客梯/桥停稳靠好,得到地面人员许可后 ,方可让旅客下机。
4.15应急出口座位
2.0 程序及要求
2.1 旅客登机后在应急出口就坐,责任乘务员应立即为其做应 急出口的相关介绍。
2.2 介绍的内容包括:
《客舱乘务员手册》第7次内容
《客舱乘务员手册》第7次修 订内容
修订记录
修订章节
修订内容
1.0 依据客舱部实际,修订客舱部组织架构图
4.1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修改滑梯解除预位的条件
4.2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增加应急设备检查报告内容;修订《客舱记录本》 的存放位置;修订备份救生衣配备数量
4.3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明确上客前清舱程序及区域划分
b)含有遇水反应物质的燃料电池盒,不论是放在手提行李中,还是随身携 带,不得超过两个。
7.10 节能灯具:个人或家庭使用的带有零售包装的节能灯。 a)允许在手提行李中携带; b)允许在托运行李中携带; c)允许随身携带。
4.39危险品
8.0 禁止乘客或机组人员随身携带或托运的物品 8.1爆炸物品类 a)弹药 b)爆破器材:炸药、雷管、导火索等 c)烟火制品:烟花、爆竹等 d)上述物品的仿制品 8.2 易燃、易爆物品 8.3 毒害品:包括氢化物、剧毒农药等 8.4 腐蚀性物品:包括硫酸、有液蓄电池、氢氧化钠等 8.5 放射性物品:包括有放射性的医学或研究样品
6.6 产生热量的物品:诸如水下照明装置和焊接设备等受到意外激活即 可产生高热和引起火势的电池驱动设备,其产生热量的部件或能源装 置必须拆下,以防止运输中出现意外。任何卸下的电池组必须加以保 护,以免短路。
6.7 便携式医用电子设备:用作旅客医疗使用的含有锂电池的便携式医 疗电子设备,如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雾化器等。只允许在手提 行李中携带不超过两块的备用电池,备用电池必须做好单个防护,防 止短路;电池必须通过38.3的测试,锂金属电池的锂含量不得超过 8g,锂离子电池的额定能量不超过160。
4.39危险品
5.0 经同意,仅作为手提行李接收的危险品 5.1 政府气象局或类似官方机构使用的水银气压计或水银 温度计。 5.2个人自用的含锂电池的消费电子设备(如手表、计算 器、照相机、手机、手提电脑、便携式摄像机等)及备用 电池。
4.39危险品
6.0 经同意,可作为行李接收的物品
6.1 固体二氧化碳(干冰):用于包装不受本规定限制 的易腐物品的干冰,每位旅客或机组人员可携带的干 冰数量不超过2.5千克(5 磅),其包装件应留有通气 孔,可以释放二氧化碳气体。如作为托运行李,应在 行李上标注“干冰”标签,并注明干冰净重量小于或 等于2.5千克。
4.7机门关闭后
1.0 乘务长通过客舱广播系统下达舱门乘务员就位指令:“客舱门已关闭 ,各号门乘务员就位”;
2.0 舱门乘务员就位后,乘务长下达滑梯预位指令:“各号门乘务员滑梯 预位,交叉互检,确认手柄”;
3.0 各号门乘务员依照乘务长指令操作滑梯预位,相互检查,并按压舱门 手柄。通过客舱广播系统报告滑梯预位情况:“X号门滑梯预位完毕 ,手柄确认”;
且每一单件物品的净重不得超过0.5千克或0.5升。 d) 气溶胶必须有盖子或其他适当的手段保护,以防止意外释放内装物。 7.3 为操纵机械假肢而携带的归类为2.2项小气瓶:为保证旅途中需要,
还可携带同样大小的备用气瓶。
4.39危险品
7.4 放射性同位素心脏起搏器或其他装置:旅客可以随身携带含有放射 性物质的用于植入人体内的心脏起搏器,包括以锂电池为动力装置 的心脏起搏器或作为治疗手段植入人体内的放射性药物。
1.0定义、术语、缩略语及客舱部架构图
3.0客舱部架构 3) 飞机完全停稳,发动机关车,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灭后, 乘务长指挥各号位乘务员滑梯预位解除,并交叉检查,按 动驾驶舱呼叫按钮报告机长;
4.2应急设备检查
1.0 应急设备检查 1.1乘务员在每次(包括换人、换组)登机后,应根据各自 号位职责按照《应急设备检查单》逐项检查核实应急设 备的存放位置,确认其是否处于待用状态,且该应急设 备的外部标记标牌是否正确、清晰,易于识别。 1.2 将应急设备检查结果报告乘务长,其报告内容包括:
4.0 乘务长报告机长滑梯预位情况(按压驾驶舱呼叫按钮两次); 5.0 广播欢迎词,乘务员确认所有便携式电子设备已关闭。
4.12到达
1.0 B737系列飞机舱门开启程序
1.1 飞机完全停稳,发动机关车,系好安全带指示灯灭后 ,乘务长通过客舱广播系统下达解除滑梯预位指令:“ 各号门滑梯解除预位,两门互检”;
4.6 4.7 4.12
依据《开关机门检查单》,修订关闭机门前,乘务长确认完成的工作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增加舱门乘务员就位程序;修订下达滑梯预位及 回复口令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修订乘务长下达滑梯解除口令的条件
4.15 4.22 4.35 4.39 5.2 6.4 6.6 6.7
修订记录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修订应急出口介绍内容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修订直接准备阶段与机组沟通协调程序;增加因 颠簸临时调整或终止客舱服务的报告及免责程序 依据《公司除防冰大纲》,修订结冰条件 依据《危险品运输手册》,修订危险品承运规定 依据《运行手册》,修订婴儿、儿童承运规定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增加5591、5592、5626飞机地面操作要求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增加新飞机号 依据公司实际运行,修订5649,5650,5651,5652飞机化学氧气 发生器的使用时间
注:“即擦火柴”是一种非安全火柴,在硬质物件上度基本都能擦燃,而安全火柴只 能在火柴盒的磷面上擦着,“蓝焰”或“雪茄”是两种打火机的俗称,均属于 不安全的打火机。
相关国家出于安全考虑,可能对此类物品有更严格的限制和规定,应按其规定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