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病害课件
7
苹果树腐烂病
二、枝枯型
春季在2—5年生小枝(以2—3年生为多)或树势极度 衰弱的树上发生,后期病部亦可产生小黑点,并溢 出黄色丝状物。小黑点即为众多的子座及分生孢子 器。
8
苹果树腐烂病
9
苹果树腐烂病
10
苹果树腐烂病
二 病原
致病菌为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 。
果树病害
仁果类果树病害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仁果类果树病害
仁果类果树病害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不少在生产上为 害严重,如今防治病害早已成为果树生产过程中不可 少的重要环节。
水冲散后随风传播。另外,昆虫(如小透羽、梨潜皮蛾等)也 可传播。子囊孢子虽然也能侵染,但发病率低,潜育期长,
病部扩展速度也缓慢。
16
苹果树腐烂病
3 潜伏侵染:腐烂病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现象,外表无病但带
有死组织的苹果树皮可有病菌定殖而呈潜伏带菌,菌丝和分生 孢子可以在树体内长期生存而不致病。
4 发病高峰:春、冬两季当果树从休眠转为生长或从生长变
为休眠的交替阶段,是发病最多、为害最盛的时期。
17
四 发病条件
苹果树腐烂病流行的主导因素。
1 树势:各地多年试验观察与生产实践的结果表明,各种导致
树势衰弱的因素(例如立地条件不好或土壤管理差而造成根系生 长不良,施肥不足、干旱,结果过多或大小年现象严重,病虫 害严重,修剪不良或过重以及大伤口太多等),都可诱发腐烂病 的发生。
在我国,为害严重的仁果类病害有苹果树腐烂病、梨 黑星病、苹果白粉病、苹果褐斑病、苹果炭疽病、梨 树腐烂病、根腐病类(包括根朽病、白绢病、紫纹羽病、 根癌病、圆斑根腐病等) 。另外,局部地区发生较多 的还有苹果及梨锈病、苹果花腐病、苹果和梨轮纹病、 苹果银叶病以及缩果病(缺硼)等。
3
第一节 仁果类果树枝干病害
仁果类果树枝干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腐烂病、 干腐病、枝干轮纹病等3种病害,除了削 弱树势造成枝干或整株死亡外,还常常成 为果实发病的病菌来源。
4
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为一种枝干病害,引起树皮腐 烂与溃疡,甚至枝枯与死树,是我国北方果 区为害最严重的苹果病害,而且越靠北部寒 冷地区发病越重。
5
苹果树腐烂病
13
苹果树腐烂病
子病 囊原 、菌 子的 囊子 孢囊 子壳
和
14
苹果树腐烂病
二 病原
腐烂病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8—32℃(其中又 以28—29℃最佳),而最高、最低温度范围分别为37— 38℃及5—l0℃。
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3℃左右,但在10℃ 下经32小时的萌发率也达30%以上。
子囊孢子的最适萌发温度为19℃左右。
在室内条件下,分散的分生孢子仅能存活2—4天, 而子囊孢子的存活期可长至13—20天。在日光下暴露 一天后,两种孢子均失去生活力。
15
三 病害循环
苹果树腐烂病
1 初侵染来源: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在田
间病株及已砍伐堆放的病残体的皮层中越冬,成为来年发病 的主要侵染来源。
2 传播:春季产生分生孢子角,主要通过雨水冲溅或经雨
腐烂病于1887年首先在日本北海道一带发生,当时被 害果树达57万余株。
我国最早于1916年在辽南即有记载,是从日本引种苹 果苗木时传入的。
50年代果树资源普查时,曾在河北省长城内外从未引 种过西洋苹果地区的中国苹果(包括绵苹果、沙果)上 发现了腐烂病的为害。
因此,本病是否完全是外来传入,是否国内原来也有 发生,尚不能作出结论。
另外,当前果树施肥(尤其是磷钾肥)不足也是造成树势衰
弱,引起腐烂病为害的重要因素。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当树体
缺钾和过氧化氢(H2O2)酶活性高时,病情即较严重。
18
苹果树腐烂病
四 发病条件
2 病菌数量:果园中病菌基数高,传播蔓延快,加
重病害发生。
3 伤口:果园中的伤口数及伤口状态与病情轻重有
密切关系;修剪不合理,枝干上伤口较多、较大的果 园病较重;修剪伤口不加处理和保护的果园发病较重。 4 气候条件:腐烂病的发生轻重与温度、湿度没有直 接的关系。冻害与该病的关系最为密切。
6
苹果树腐烂病
一 症状
腐烂病可以为害结果树、幼树甚至幼苗,但以树龄在十年以上 的结果树为主,其中对主干、大枝的侵害又显著重于小枝。病 害—般仅使皮层组织腐烂死亡,较少涉及木质组织。根据腐烂 病病疤的症状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种类型:
一、溃疡型 主要发生在树体的主干和大枝上,主干 与树枝分叉处最多。在病斑表面产生许多下黑点(子 座);润湿时,小黑点上可溢出橘黄色卷须状孢子角。
19
五 控制措施
苹果树腐烂病
1 加强栽培 管理,壮树抗病 2 搞好果园卫生,减少病菌 3 及时刮治及涂药预防 刮治病疤的工作一定要做到 “刮早、刮小、刮了”,以减少病疤继续扩展的为害。
20
苹果树腐烂病
五 控制措施
刮除病斑后涂抹的药剂有: 1 40%福美砷可湿粉50—100倍液(加2%平平加等表面 活性剂) 2 煤焦油沥青 3 波美5—10度石硫合剂 4 15%氟硅酸10—50倍液 5 20%“11371”抗生素液(辽宁省微生物所研制) 6 5%田胺2.5倍液(加0.2%“650l”展着剂)等。 21
苹果树腐烂病
4 重刮皮 近年来经山西、黑龙江等地试验采用重 刮皮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治腐烂病。 早春及晚秋季节和高寒地区不宜进行重刮皮,以免 愈合不良或遭受冻害。
22
第二节 仁果类病害叶部传染性病害
仁果类果树叶部传染性病害主要有苹果早 期落叶病、白粉病。梨黑星病及仁果类果 树锈病等。叶部病害发生后导致叶片枯黄、 早期脱落,不仅严重削弱树势,而且直接 降低产量和果实品质,给果树生产造成巨 大的经济损失。
菌丝在病部发育到一定时期(一般为10—15天)后,在 表皮下紧密结合形成一些黑色小块,渐渐长大成为圆 锥形,穿破表皮,表现成为小型疣状物——外子座。 每个子座内只生一个分生孢子器。
11
苹果树腐烂病
壳囊孢属
病 原 菌 分 生 孢 子 器
12
二 病原
苹果树腐烂病
子囊壳一般呈球形或拟球形,具长颈,颈端有孔口, 前述大型疣状物顶端周围的小突起,就是子囊壳的孔 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