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婚姻的成立

第三章婚姻的成立

有效的结婚合意须符合下列条件: 首先,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必须出于有婚姻行为能力的当事人。婚姻行为 能力的取得,以到达法定婚龄并具有婚姻的意思能力为必要条件。其次,同 意结婚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结婚合意中的意思表示不真实,大致可以分为 下列各种:一是意思表示虚假(如双方通谋成立虚构的婚姻);二是意思表 示不自由(如当事人因受威吓、胁迫而同意结婚);三是意思表示错误(如 当事人因受欺诈或出于重大误解而同意结婚)。一般说来,许多国家均将意 思表示的重大瑕疵作为婚姻可撤销的法定原因。目前,我国《婚姻法》仅以 受胁迫而结婚,作为婚姻可撤销的法定原因。再次,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必 须符合法定方式。在我国,申请结婚的当事人须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登记, 同意结婚的意思表示须经法定程序认可。
赠与婚指有主婚权的父母、尊长将女赠于他人为妻,并不索取代 价。它不同于买卖婚,但女子仍处于赠与标的物的低下地位。
上述各种结婚方式中,掠夺婚、赠与婚可称为无偿婚,互易婚、劳 役婚、买卖婚可称为有偿婚。
二、结婚制度的沿革
(二)中国古代的聘娶婚 聘娶婚是中国古代最主要的结婚方式,盛行于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
2、必备条件和禁止条件
必备条件亦称积极要件,当事人必须具备这些条件始得 结婚。
禁止条件亦称消极要件或婚姻障碍,当事人只有不具备 这些情形始得结婚 。
3、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
公益要件是与公共利益即社会的公序良俗相关的要件。 私益要件是仅与当事人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相关的 要件。
二、结婚制度的沿革
(一)早期型结婚方式举例 掠夺婚、互易婚 、劳役婚、买卖婚、赠与婚
《婚姻法》第6条在法定婚龄之后,继之以“晚婚晚育应予鼓励”的 导向性规定。在适用有关法定婚龄的规定时,一定要处理好依法办事 和提倡适当晚婚的关系。
二、结婚的禁止条件
(一)禁止重婚:重婚是指有配偶者又与他人结婚的行为。 (二)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
禁止一定范围的亲属结婚,是世界各国结婚立法的通例。任何国家均有禁止一定范 围的血亲结婚的规定,有些国家还禁止一定范围的姻亲结婚。我国《婚姻法》第7条规 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以直系血亲为禁婚亲,各国无一例外,其理由是不言而自明的。关于旁系血亲的禁 婚范围,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立法例颇不一致。
第二节 结婚条件
一、结婚的必备条件 (一)须有结婚合意
结婚合意,系指结婚当事人对婚姻成立的意思表示完全一致。对“男女双 方完全自愿”应作全面的理解。
首先,是双方自愿而不是一厢情愿,这就排除了一方对另一方的强迫;其 次,是本人自愿而不是父母、家长等代为允诺,这就排除了第三人对婚事的 包办;再次,是完全自愿而不是出于无奈而违心地表示同意,这就排除了各 种外来的干涉。
在两三千年中历久不衰。男家娶妇(男子娶妻)须向女家依礼聘娶。所谓“六 礼”,便是聘娶婚中的嫁娶程序。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
“纳采”指男家遣媒人携带礼品赴女家提亲。“问名”指男家遣媒人查明女子的 生辰八字以及女子生母的姓名,以备占卜。“纳吉”是指男家在此项婚事卜得吉 兆后告知女家,以示庆贺。“纳吉”亦称文定,一般均在此时写立婚书。“纳征” 指男家向女家交付聘财。“征”者,“成”也,女家收纳聘财后,婚约即告成立。 “请期”指男家向女家请以完婚之期;在男家处于强势地位的情形下,往往沦为 “告期”。“亲迎”指完婚之日男家往女家迎娶,迎归后行“合 ”之礼以示成妻。 此外,女子嫁入夫家后还须行成妇之礼。经“庙见”后,始得成为夫方宗族的成 员。 (三)古代各国的宗教婚 (四)近现代的共诺婚 共诺婚亦称合意婚,依男女双方的结婚合意而成立,一般采取民事婚的方式。 (五)中国百年来结婚方式的演变
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结婚,反映了自然选择规律的要求,具有优生学、遗传学上的 科学根据。人类生活的长期实践表明,血缘关系过近的亲属通婚,往往会将生理上、 精神上的疾病、缺陷遗传给子女后代(这是相同的病态基因起作用的结果),以致影 响人口的素质和民族的健康。另一方面,禁止一定范围的血亲结婚,也反映了人类在 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上长期形成的伦理道德的要求。
掠夺婚亦称抢婚,指男子以暴力掠夺女子为妻,这种结婚方式大致 出现于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的时期。
互易婚亦称换婚,指双方父母互换其女为子妇,或男子互换其姐妹 为己妻。
劳役婚指男方须为女方家庭服一定时期的劳务,以此作为与女方成 婚的代价。
买卖婚指男方向女方家庭给付金钱或其他等价物(中国古代通称为 财货),以此作为与女方成婚的代价。
(二)婚姻成立的要件
应符合民事法律行为要件的一般规定,以及婚姻家 庭法中有关婚姻成立要件的专门规定,
按照法理和各国的立法例,可对婚姻成立的条 件作以下的分类 :
1、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实质要件表明了法律对结婚当事人的自身情况和双方的 关系的要求。如:法定婚龄、结婚的合意等。
形式要件表明了法律对结婚方式的要求。 如结婚登记。
第三章 婚姻的成立
第一节 婚姻成立的意义和历史 第二节 结婚条件 第三节 结婚程序 第四节 婚姻的无效和撤销
第一节 婚姻成立的意义和历史
一、婚姻的成立及其要件 二、结婚制度的沿革
一、婚姻的成立及其要件
(一)婚姻成立的意义
婚姻的成立亦称结婚,是婚姻法律关系借以发生的 法律事实。婚姻的全部法律效力,都是以婚姻的成立为前 提的。
(二)须达法定婚龄
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最低结婚年龄,是结婚年龄的下限。到达 法定婚龄始得结婚,未达法定婚龄者结婚是违法的。
我国《婚姻法》第6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 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鉴于婚姻的性质和功能,不论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结婚年龄均 受以下两种因素的制约。一是自然因素,即人的身心发育程度。只有 到达一定年龄,才具备适婚的生理条件和心理条件。在不同地区的自 然环境下,人们的发育和性成熟期并不完全一致。二是社会因素,即 一定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条件。一定国家的人口状况、人 口政策以及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对婚龄的确定也有程度不同的影 响。基于上述因素,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法定婚龄是高低有别的, 但差别也不会过于悬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