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案

区域的基本含义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区域的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理解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课型:新授课。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区域的概念、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教学难点:区域的基本特征、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

五、教学方法:
比较法;读图分析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欣赏四幅图片,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高山冰雪四种不同的景观,每种景观都占据一定范围的地域空间,这就是区域。

我们熟知的区域有行政区域、自然区域等等,那么区域具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区域的主要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国界、省界——明确的;气候区——模糊的。

(2)区域内部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则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南方景观和北方景观的差异性。

(3)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桂林山水具有突出的旅游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黄河上游的变化会影响黄河下游地区。

3.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城市、工业、农业、交通等等)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小组合作探讨下面3个问题:
(1)影响区域空间结构的因素有哪些?
(2)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
(3)按地域空间分布形式,一个区域空间结构各个组成部分有哪些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是怎么样的?
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城市、工业——点状;城市群、工业区——岛状;交通运输线路——线状或网络状;农业区域——面状。

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4.区域产业结构
三次产业的划分: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第二产业:指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产业: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及其他服务产业。

从空间上说:
传统农业区域或发展水平低的区域:第一产业比重大;
工业区域:第一产业比重小,第二产业比重大;
发展水平高的区域: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比重大。

从时间上说:
区域发展前期:第一产业比重大;
工业化推进:第二产业迅速上升;
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呈现“三二一”的格局。

思考一:在下表的4个地区中,哪一个地区城市化水平高?哪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哪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哪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你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A地区城市化水平高,A、B两个地区工业相对发达,C、D两个地区农业经济占有较大比重,D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根据三次产业的比重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判断。

思考二:完成表格。

5.课堂训练:
下面四幅“城市形态图”是在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下形成的。

据图回答:
(1)图中所示形成最早的城市形态是A.①B.③
C.②D.④
(2)有关上面四幅图所处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火车——电车时期
B.③是汽车时期
C.②是高速公路时期
D.④是步行——马车时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