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的基本含义》拓展提升B

《区域的基本含义》拓展提升B

《区域的基本含义》高考通关题组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城镇用地布局规划方案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在该方案中,工业区地势平坦、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这说明影响其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地理条件
B.城市化水平
C.区域的开放程度
D.区域的对外联系
2.从总体上看,该城镇()。

①没有农业活动
②以非农业活动为主
③是周围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④带动了周围乡村地域的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2019年中国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图(下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中国和美国产业结构差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中国第一产业产值大于美国
B.中国第二产业比重大于美国
C.美国第三产业产值大于中国
D.美国的产业结构更合理
4.与美国相比,中国产业发展具有的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技术先进
C.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D.工业基础雄厚
读某年我国①②③④四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下图),回答5—6题。

5.该年某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0.1:55.3:40.6,图中与该地区产业结构最类似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目前,发达国家的许多制造业陆续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受此影响,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是()。

A.第一产业将受到极大冲击,产值迅速下降
B.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C.第三产业不会受任何影响
D.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下降
读澳大利亚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下图),回答7—9题。

7.澳大利亚相邻气候区()。

①界线是明确的②界线是模糊的③表现出明显相似性④具有显著差异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从空间分布形式看,悉尼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____状()。

A.面
B.网络
C.点
D.岛
9.区域是汇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等产业,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区域空间结构中一般表现为岛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路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B.④②
C.③①
D.③④
11.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
二、非选择题
读某区域发展变化图(下图〕,结合有关知识回答(1)—(3)题。

(1)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图中所示地区空间结构的变化特点。

(2)该区域大致上可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面积不断扩大的是____________,该地域以____________生产活动为主,该地域与另一地域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____________,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城市和工业表现为____________。

13. 读中亚地区图(下图),回答(1)—(4)题。

(1)描述中亚地形特征。

(2)说出阿姆河径流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分析成因。

素有“白金之国”美誉的乌兹别克斯坦盛产优质长绒棉。

(3)针对该地区棉花市场广阔的特点,有人建议进一步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你是否赞同?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理由。

中国与中亚国家间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已于2019年竣工,D线工程也已在2019年建成。

(4)分别指出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双方的优势条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解析】平坦的地势可以减少工业区的建设成本;工业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可减轻对城区空气的污染。

这说明影响工业区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自然地理条件。

2.D【解析】城镇地域也有农业活动,只是不占主要地位;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

3.A【解析】2019年,美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大于中国,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低于中国,但其产值不一定小于中国。

4.C【解析】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5.C【解析】由三角形统计图可以读取四地区三次产业构成的数据,③符合题意。

6.B【解析】发达国家许多制造业向我国转移,会使我国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7.D【解析】气候类型之间具有过渡性特征,因此气候区界线是模糊的,相邻气候区气候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8.C【解析】从空间分布形式看,城市和其他居民点在区域中的表现形式是点状。

9.C【解析】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

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面状,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城市和工业表现为点状,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岛状。

10.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③阶段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最低,因此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①阶段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最高,因此城市化水平最高。

11.D【解析】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一般经历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
低,以第一产业为主;加速阶段,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成熟阶段,城市化水平达70%以上,第三产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12.(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周围出现卫星城;交通线路不断增多,交通网络不断完善。

(2)乡村地域城镇地域城镇地域非农业乡村地域是城镇地域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广泛和持续的带动作用
(3)面状线状网络状点状
【解析】此图可以帮助我们从交通运输和城市发展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的空间结构变化。

回答第(1)题时要注意紧扣题意,不必回答其他方面的变化。

第(2)题和第(3)题分别考查了区域的划分、空间分布形式等知识点。

13.(1)地势东高西低,自东向西倾斜。

由东部的高原、山地地形逐渐过渡到西部平原地形。

(2)时间上:主要以积雪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夏季径流量最大。

空间上:下游农业用水量大,且蒸发、下渗严重,径流量自上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3)赞同:棉花市场广阔,扩大棉花种植可以增加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为工业部门提供原料,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对当地优势自然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不赞同:当地地处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扩大棉花种植会使当地水资源更加紧缺,且不合理的农田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渍化,湖泊补给水减少,使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4)中国: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中亚国家:丰富的天然气
资源。

【解析】第(1)题,描述地形特征的思路一般从地势特征(海拔、地势高低、地面起伏)、地形类型及分布、典型的地貌形态等方面分析。

结合中亚地形图判读即可。

第(2)题,分别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时间上讲,主要从河流的补给、季节变化等方面分析。

从空间上讲,内流河的水量一般是上中游多于下游,从自然蒸发、下渗和人为引水两方面分析原因。

第(3)题,该题目为开放性试题,先表明观点,然后能自圆其说即可。

若赞同,主要从增加就业、增加收人、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若不赞同,主要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和生态环境脆弱等角度进行分析。

第(4)题,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是一个大国,具有较为先进的技术、充足的资金和管理经验等,有利于改善中亚国家的产业结构、加快城市化的发展;中亚国家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天然气资源、石油资源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