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商主义之浅析
?
?
摘要:重商主义是15-17世纪在欧洲产生的一种经济理论,这里对这种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性质和特点以及对西欧的影响作一番浅析,以求得对重商主义的一个正确认识。
关键词:重商主义、民族国家、社会的转型
?
?
15世纪初可以被认为是中世纪经济扩展时期的终结,直到这时为止,每一个领域都在不断的进步,工商业的发展晚却改变了社会的面貌乃至社会生活本身,当地中海与黑海,北方与波罗的海各为一方都成为商业舞台的时候,在它的沿海及其岛屿产生了许多港口和商埠,这时,欧洲大陆也遍布着城市。
新兴的中产阶级就以城市为中心向各方面开展活动,这一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已开始发生的经济生活的变化,是把中世纪欧洲带向现代的必要条件。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中世纪的根基就动摇不了,欧洲人便可能仍然生活在封建农业经济的条件之下。
此种变化,乃是指从12世纪开始的商业领域的变化,或者叫“商业革命”和十六、十七世纪的“重商主义”。
这里着重分析“重商主义”。
一、重商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资产阶级最初经济学说的重商主义,早在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其思想就已经出现了。
例如,英国在查理一世统治时期,国王向伦敦造币所人员征询意见时提出这样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挽救英国走出财政困境?当时造币所人员查德回答说:英国没有金银矿藏,所有的金银都是从外国输入的,如果我们使英国向外国购买的商品,少于我们所出售的外国商品的数额,那么大量的货币就会从外国流向英国。
很明显,这个回答的中心思想就是,应当竭力做到向外国人“少买多卖”。
由此可见,他们的答复反映了了当时商业资本对货币的迫切需求,其中包含了后来的重商主义的基本思想。
事实上,重商主义的产生是有它的历史条件的。
因此,不得不介绍与之关系密切的“商业革命”。
地理大发现后的一两个世纪里,欧洲的贸易以及从地中海和大西洋两岸,延伸到东方的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成为带有世界性的经济活动。
而商业革命使欧洲大大富裕起来。
相应地,贵金属的需求和供应空前增加,产生了早期的银行信贷业务;出现了经过政府批准的各种股份公司和商业机构;每个国家都建立起自己统一的货币,以适应贸易和工业的需要,商业革命的持续发展,与近代民族国家在欧洲成为普遍现实,基本上是同步的。
所以,在商业革命后期,所有的民族国家都把商业抓在自己手里。
一些大公司成为政府的特许公司,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制度,政府干涉和管理经济事务的制度以及从商业革命的自发自为转变成为国家、政府的中央集权的经济政策,重商主义的思想随之产生。
重商主义产生后,经历了两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十五世纪的前期重商主义,亦称“货币主义”。
第二个时期是十六、十七世纪的晚期重商主义,亦称重工主义。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者,都把货币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态,都把货币看作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标准。
但是,在如何增加货币上,早期重商主义这主张采取行政的手段,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在贸易上则主张多卖少买或者是不买。
与其不同的是,晚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应该允许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国外商品的购买。
不过,他们在对外贸易中也谨守一个原则: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取得的货币总额。
显然,其目的仍然是要保证有更多的货币流向本国。
二、重商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重商主义的产生与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
因而,重视主
义必然是民族国家统一政权所形成之后才能有趋于完备的国际干涉经济的国家干涉经济活动的政策。
换言之,只有民族国家的政权是统一和巩固的,这个国家的工商业者才能以国家为后盾去开辟市场,在中世纪的封建分割的城市经济,纵然城市之间也连成了商业网,但并不是民族的经济,所以作为民族经济的重商主义近代初期的特点。
重商主义的一个关键性支柱是以贵金属为基础的货币主义,所以,重商主义盛行是与美洲的贵金属流入西欧联系在一起的。
银行、金融的发展,有赖于金银的数量,谁拥有最多,谁就成为贵金属的储存库和金融中心,伦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最根本的原因即在此。
重商主义鼓励出口大于进口的对外贸易。
因此,各国都必定要争夺市场,到海外广设交易站,进而千方百计地开拓殖民地,到十八、十九世纪瓜分世界完毕。
为了活跃商业的需要,刺激出口,必须生产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的的商品,所以制造业得到了很快发展的机会,因而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一时机械的日益改进,二是机械获得了人力劳动以外的动力,这两种技术的改造,为十八世纪作为“发明的世纪”掀开序幕。
重商主义不曾离开过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欧洲范围内争夺领土的战争,而后的战争便都带有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性质,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海上权利的式微,英法后来居上,都是在战争中吃了败仗的结果。
重商主义者将他们的见解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叙述出来,但他们的见解还是与之密切联系的。
首先他们坚持交换价值是坚实的、可以捉摸和闪闪发光的形式,坚持它同一切特殊商品对立的一股商品的形式,因此他们认为金银即货币是唯一的财富。
由于他们对货币起源和本质的不理解,从而也不可能理解对财富的真正源泉。
货币虽然是商品,但和一般的商品不同,它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交换价值就在货币上取得了完美的姿态,这是由于金银具有充当货币材料最合适的属性。
一般等价物才最后固定地由金银来充当,“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重商主义混淆了二者,把货币看成唯一的财富。
重商主义这产生这种观念并非偶然,而是当时历史的产物。
重商主义时代虽然还是封建主义时代,然而随着生产的增长,商品货币的关系已经相当的发展,商业资本的活动范围已十分广泛,商业的发展推动人们去积累货币,因为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可以购买任何一种商品,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从这一基点出发,进而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即只有对外贸易,并且保证在对外贸易中做到商品输出大于输入,才能增加一国的货币数量,这种对财富和利润的见解,也是由当时历史条件决定的。
三、重商主义对西欧的影响
当西欧各国拥塞在从中世纪后期转向近代世纪的路口的时候,约略可以看出积累不同的国家,意大利诸邦、西班牙、葡萄牙等地中海国家,它们曾经对欧洲经济的繁荣做出过贡献,西班牙、葡萄牙为开拓海外贸易为其作了“打前线”作用,而后随着经济重心从地中海转向大西洋,居于前列并具有全欧洲影响的,是英国和法国的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对西欧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首先,它促进了西欧由农耕社会向商品经济社会的转型。
比如,英法等国当时所实行的重商主义政策,大大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从而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与成长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另一方面,重商主义对东西方贸易的发展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很多欧洲国家认为要增加国家的财富,就必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国内生产应该服从于对外贸易的需要。
其次,它加强了西欧的专制王权,断送了封建制度。
重商主义政策的实行,让西欧国家程度不同地达到了富国强兵、强化专制王权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此政策下获利最大的工商资产阶级,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又与西欧各国君主争夺权力,也就是说,主观上为加强专制制度的重商主义反而在客观上导致了它的灭亡。
最后,它引发了社会价值观的巨变。
重商主义的兴起,冲垮了中世纪基督神学所控制的西欧人们的思想观念,等级制度、等级观念已经劳动和财富的观念被平等自由所取代,此种变化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
?
?
?
?
?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马克思全集-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3卷人民出版社 1962年版
2、???? 马婉萍《浅论历史上的重商主义》 2003年第一期《殷都学报》
3、???? [比] 亨利·皮朗《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世纪出版集团 2001年版
4、???? 赵喜儒《重商主义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002年第6期《内蒙古科技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