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重商主义的兴起再看重商主义思想摘要:重商主义一直以来备受争议,而在被冷落多年后,新重商主义提出并部分指导着贸易的发展。
本文研究了中国式的重商主义以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发展及问题。
在新重商主义的实践基础之上,重新审视了重商主义思想,并且为我国贸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新重商主义贸易保护1、引言重商主义从其发展至今,一直备受争议。
尤其是亚当斯密对于其的批判可谓不留余地。
一个理论的正误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的验证才能得到充分的认识。
在众多学者反对和批判重商主义的同时,新重商主义依然崛起并在众多国家得以使用。
此时,我们是否该重新审视重商主义的思想,给其一个公正的评价。
1.1重商主义的提出及观点重商主义萌芽于14、15世纪,16、17世纪,衰落于18世纪,它在西欧各国基本上都出现过。
但因各自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不同而互有差异,最终也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化的理论体系,评说也不一。
长期以来国内外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有以下共识:1、重商主义者以一国拥有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多少作为衡量国家富裕与否的标志;2、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3、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4、“顺差’,是积累财富的唯一途径。
基于上述观点,很多学者对重商主义抱着负面的看法。
正确理解重商主义还要深入来看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重商主义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重视货币。
他们把货币的多少看做是一个国家是否富裕的标志,提倡尽可能多地增加货币。
从今天来看,货币的积累也就是资本的积累,重商主义早就看到了资本积累的重要性,并且他们很重视商业的发展。
二、重视对外贸易、谋求贸易顺差。
其观点认为国际贸易出超才会使得国家财富增加。
三、重视发展本国制造业,保护本国幼稚产业。
反对资金外流,重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制造业,培育和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另一方而出口本国制造品,进口外国原材料,利用制成品和原材料的价格剪刀差获利。
而且其反对人才外流,特别是鼓励有熟练手艺和有科学技术的人才移入本国。
基于上述理论观点,重商主义主张贸易,主张国家保护贸易、主张国家保护幼稚产业。
1.2新重商主义的提出和表现新重商主义是1980年以来伴随美国贸易逆差的产生和不断膨胀在美国出现的一种在经济上鼓吹政府干预贸易以追求贸易逆差的削减,在政治上利用贸易逆差作借口和贸易政策作武器打压贸易伙伴经济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一种思潮。
此时“美国的新重商主义”追求贸易逆差的削减,针对逆差来源国根据美国法律进行制裁。
新重商主义虽然是在美国提出,但是其在很多国家都在进行,包括中国日本等。
其基本的很多思想来源于重商主义,但是相对于重商主义,新重商主义则在每个国家的表现不尽相同。
但是表现在国际贸易中,主要为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反倾销手段利用广泛等。
2、对重商主义思想的评价综述对于重商主义的观点,很多学者对此看法不一。
尤其是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经济的倡导者对重商主义及其批判。
随着经济的发展,很多学者也承认重商主义的意义及其带来的经济学上的影响。
2.1对重商主义的批判和对自由贸易的推崇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批判之上发展起来的,其主张一直是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达到最优。
在《国富论》中,斯密用了大篇幅的论述来批判重商主义。
认为其对财富等价于货币的观点是对财富认识的缺失,认为国家干预贸易,实行保护主义是没有必要的。
他将分工和自由贸易视为所有真正经济进步的源泉。
继亚当·斯密之后,李嘉图又进一步阐述自由贸易理论。
他认为一个国家即使在所有可供交换的产品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依然可以从交换中获益,它的利益在于专门生产成本比较低,或者说它具有最大比较优势的产品。
贸易会使得双方都获益,而不是一个零和博弈。
之后的很多学者也支持自由贸易,对重商主义持否认态度。
2.2对重商主义的肯定著名的经济学家熊皮特认为,重商主义理论中不仅蕴含了现代西方全部重要经济思想的内容,而且是远比亚当斯密主义更为深刻而重要的一种经济学说。
而且他认为就经济分析而言,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之间并没有一道明显的沟壑,存在沟壑的原因是重商主义没有被古典经济学家,尤其是亚当斯密所理解。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主张追求贸易顺差是其最高智慧的结晶,重商主义和保护贸易政策确实能够保证经济繁荣和扩大就业。
在重商主义时代,由于国家既不能直接控制利率,又不能直接操控影响国内投资的因素,因此增加贸易顺差成为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的唯一直接的方法。
政府关注贸易顺差是一箭双雕的好方法,既可以刺激国内投资,又可以禁止高利贷并防止工资单位上涨。
当然,这些著名经济学家对重商主义的肯定不意味着他们完全赞同重商主义的所有观点,例如凯恩斯并不认为顺差越多越好。
但是他们对重商主义的肯定引发了人们对重商主义的重新审视。
一些学者开始认识到重商主义中提出的资本积累、对外贸易观点的重要性,开始肯定一定的贸易干预对于一些国家是必须的等等。
3、新重商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在重商主义被冷落多年后,美国面对严重的贸易逆差提出了“新重商主义”,虽然带有一定的国家性,但其基本思想还是源于重商主义。
新重商主义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为中国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问题。
3.1中国的新重商主义新重商主义虽然没有在中国明确提出,但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其实行的很多政策已然形成中国式的“新重商主义”。
实行了外贸“奖出限入”、资金“宽进严出”和产业“填平补齐”的管理思路和政策框架。
这一开放模式,通过资本控制、出口导向、税收及财政激励、固定汇率及强制结售汇四大支柱的国家干预手段,发展对外贸易和推进工业化,以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四大支柱的政策背景及特点表现如下:1.出口导向。
由于中国国内潜在市场较大但内需相对较小,低成本劳动力丰富但资源与技术短缺,加上政策的倾斜,形成了进口以资源、中间品和资本品为主,出口以中低档消费品、加工贸易制成品为主的贸易模式,出口大于进口,从而维持了较高的贸易顺差。
出口渐渐成为了拉动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项。
2. 通过税收、金融等财政激励刺激出口,通过产业、关税或非关税壁垒限制进口。
我国长期以来通过出口退税、对外贸企业实行亏损补贴、出口信贷补贴等金融财税政策鼓励出口;1994年,人民币超贬,使得本来价格就低的出口商品更具有成本竞争力;从80年代早期到90年代,我国虽然不断地降低平均关税水平,但仍是东亚发展中经济体中惟一增长了非关税壁垒的经济体,此后到加人WTO才不断地降低非关税标准,而进口的关税和配额限制直到2005年后才逐步得以解除。
3.资本控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中国对国际资本流动采取了区别对待、分类管理、有宽有严、有紧有松的政策,严格进行短期外债管理,限制证券组合投资,限制短期资本进出人,通过税收、土地等优惠鼓励生产性的长期资本流入,只是在最近几年非FDI的作用才上升。
在资本输出方面,投资主体以国家为主(储备运用),投资方式以金融资产为主,而对外直接投资仅占对外投资5%左右。
近两年为缓解外汇储备高增长压力,我国加大了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并开始放松一些与居民相关的资本流出。
4.固定汇率及强制结售汇制度。
从1994年1月开始,中国一次性汇率贬值,并将对美元的名义汇率长期固定在8.27的水平。
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减轻了进出口风险0 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上调人民币对美元汇率2%,此后缓慢升值。
同时,为配合固定汇率制度的施行,国家还实行了居民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两级强制结售汇制度,严格限制私人部门用汇,将外汇牢牢地控制在国家手中,从而有助于稳定货币。
3.2新重商主义带给中国的利益和问题如上文所述,虽然中国没有提出新重商主义,但是其一直践行了此观点,看看中国的发展就可看出新重商主义带给了中国什么。
中国“新重商主义”至少产生了两大直接的经济结果:(1)直接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累积。
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自90年代后出现了双顺差,而且一直持续,并且经常项目顺差近几年增长迅猛,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
(2)使中国在近10多年的时间内保持了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宏观格局。
在90年代中期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同时CPI 也是大起大落。
而在90年代中期后,正是由于新重商主义及其配套改革的施行,中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在高位运行,而CPI却在低水平运行。
但是其带来的经济增长使得贫富差距增大,高额外汇储备使得成本较大,其带给中国的不只是增长,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外资企业及加工贸易的发展使得各种生产要素流向东部及外资企业,使得地区间差距不断拉大。
其次中国的产品以低价为优势出口遭到反倾销等,劳动人民得不到应有的工资待遇,产业结构得不到提高,创新能力不足。
最后持有高额外汇储备的成本和风险是很大的。
受外汇贬值影响,累积的外汇缩水,国外的金融危机等成了我国买单。
4、再看重商主义思想及我国贸易发展思路新重商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一方面使得我们开始更客观地认识重商主义的观点,其带来的利弊皆有,而针对于我国来说。
贸易应该向何处发展?4.1正确评价重商主义4.1.1重商主义促进了经济发展无可否认,重商主义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其指导思想先后促进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造就了一个个国家的崛起。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的发展,贸易在其增长中的贡献无可比拟,重视对外贸易使得国家经济快速发展。
对顺差的准求使得资本积累迅速,对相关贸易的保护和干预使得一些起步行业得以生存。
重商主义的思想为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快速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不能不说,中国的经济能够发展到现在是重商主义思想指导的结果。
4.1.2重商主义确实带来了一些问题重商主义注重国家干预外贸经济,使得一些国家进行过度的反倾销。
中国贫富差距增大,过分追求逆差导致不愿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创新能力不足。
外汇储备过多等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而且这种对货币的过分看重容易导致经济泡沫。
而关税保护等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4.2我国的贸易发展该何去何从一方面我们既要有干预,也要促进市场的发展。
对于一些幼稚行业还需要进行保护,以扶持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不能过分保护。
另一方面,国家关注的不应只是经济增长,而是消费者的利益与福利。
在外贸与外资政策方面。
(1)出口退税政策,但它最终由全体纳税人“买单”。
因此除对特殊行业之外,应当继续降低甚至取消直接的出口退税政策。
(2)加工贸易对中国贸易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之一。
在目前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中,不能否定其在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和培养熟练工人等方面的作用,但要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通过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来逐步降低加工贸易在我国贸易结构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