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第三章 第一节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启示
注意言语和语言、言语层次的教学与语言层 次的教学的统一。 (1)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 )为对象,从 ( )入手,只有通过()才能学会()。教 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 养交际能力。 (2)从( )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 总结归纳成一定的( )规则,让学习者自觉 掌握。注重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
语言的基本特征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约定俗成 社会遵守
语言存在于言语中——索绪尔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语言的生成性——学生自己创造生词的能力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 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思维方式影响语言风格 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 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 生理基础
(2)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分支系 统。如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 系统有规约性 量词 一张桌子、一间屋子 ?一桌子、一屋子 (3)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 口头的,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和教学 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
启示
语言的基本特征
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P67) 根据瑞士语言学家( )对语言的言语的区分,语 言是对言语的( )和( ),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 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 ( ),也可以说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 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 “ ”有语音、词汇、语法等,都是对“ ”的 特点的抽象。 “ ”本身是看不见、听不到的,人们听到和看到 的只能是它的表现形式 “ ”。口头上说的话和 书面上写的话都是“ ”。
o
19世纪前语言学依附于哲学、语文学
语言学发展中的四大潮流
历史比较语言学 结构主义语言学 转换生成语法 功能主义语言学
形式主义
功能主义
19世纪以前语言学附属于哲学、语文学等 学科。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 世纪初历史语言学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 的研究对象,语言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语言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出现了四个主 要思潮代表了语言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历 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 成语法和功能主义语言学。 《语言研究方法导论》金立鑫 上海外语 教育出版社 2007 《现代语言学流派》冯志伟 陕西人民出 版社 1999
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桥式” 明白直接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垫脚石式” 迂回隐 含 美国:低语境(low context)国家 日本Hale Waihona Puke 高语境(high context)国家
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 的文化
世界上语言有5000多种,各种语言间有一定的 “普遍特征”,但是不存在全人类共同使用的语言。 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分划分的,不同民族有不同 民族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思 维方式。这就形成了语言不同的特点。语言离不开 民族或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 的影响并反应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 须了解该语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 负载该文化的语言。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 跨文化的交际,必须遵守该语言的社会文化规约和 社会习惯。 启示: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紧密 结合与语言相关的文化的因素。
启示
(1)要学好目的语,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 特的思维方式。教学中通过各种渠道介绍汉 民族的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课堂中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学生用汉语进 行理解和表达。
英语
东方语言
罗曼语
Robert Kaplan的研究
Satoshi Ishii对美国人和日本人的研究
基础篇
( )、( )、( )和( )是对 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掌握这些学科影响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概念和 基本理论。
第三章 本学科的语言学基础和 教育学的基础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
语言是什么?
什么是语言?
언어
Langue Sprache 言語 最大的:语言系统的总体认识 最重要的:语言的世界观 最莫衷一是:世界观不能达成一致 最仁智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看法
施来赫(谢/希)尔(A. Schleicher)
最早提倡用自然 科学方法来研究 语言,并把语言 的发展比之于一 株植物的生长, 从而提出了语言 的“谱系树”模 式。
奥古斯特· 施莱赫尔A. Schleicher
是自然主义语言学派的创立者,他重视语言的规律 性和客观性,但把语言看成是一个有机体,认为语 言也和有机体一样有生长、成熟和衰老期,认为生 物学的术语都可以用于语言研究上,如:基因、属、 种等。把语言学看成是自然科学,以生物学原则研 究语言的发展和分类。他宣称在还没有读过达尔文 的名著“物种起源”以前,自己就已经发现了语言 的遗传和自然竞争现象。他发明了一种按照植物分 类法则对语言的谱系分类方式,并按照生物进化树 的方式排列各种语言。他是第一位提出“语言进化” 观念的人。他以这种方法推搠古印欧语对历史比较 语言学有一定的贡献。
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这里所说的交际,就是互相传递信息,以达到 彼此了解或理解。互相传递信息可以用语言, 也可以用别的手段,所以交际又可以分为(语 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言语活 动进行表达和理解。表达往往采用读和写,理 解往往采用听和读的方式。
1、历史比较语言学
“语言从哪里来的?”——最古老的问题 历史比较语言学在语言演变的研究方面,在方法上 有重大突破,因此它的诞生标志着语言学从哲学、 语文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标志着语 言学有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彻底摆脱了其附庸 的地位,是语言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把相近似的语言或方 言相互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这些对 比中确定他们的共同来源和历史发展轨迹。
什么是语言学理论?
应用语言学:计算机的自然语言处理、语言 病理的治疗 语言学家们有不同的语言观,不同的语言学 理论有不同的假设。理论之间无所谓“对错” 之分,只有“优劣”之分。 一般来说,能够解释更多的现象的理论,即 解释力强,更有理论价值。其次,理论内部 简洁、一致、整齐是好的理论。
1、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比较语言学出现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中心在德国。 最初是英国学者琼斯(W.Jones)于1786年提 出,印度的梵语与欧洲的拉丁语、希腊语和日耳 曼语等有共同的来源。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的 序幕。 历史比较语言学奠基人为:丹麦语言学家拉斯克 (R.Rssk)、德国语言学家格里姆(J.Grimm) 和葆朴(F.Bopp)。 19世纪中期德国学者施来赫尔(August Schleicher)提 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并画出了印欧语系
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有人类才 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
语言既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 理和心理现象。 社会现象:与社会并存 生理现象:大脑、发音器官、听觉系统、视觉系统 心理现象:大脑机制、思维方式、民族心理、社会心理、个 人心理 启示 (1)语言是可以学会的。 (2)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 因素。 (3)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 程和规律,指导教学。
二、语言学的发展与 第二语言教学
语言学的发展
中国的语言研究是从训诂学、文字学开始的。
o o o
秦汉之交,辞书《尔雅》; 西汉扬雄《方言》;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
国外的语言研究
o o
公元前4世纪,印度的语法学家巴尼尼《梵语语法》; 公元前3世纪,狄奥尼休斯《希腊语语法》
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P67) A(本质特征) B符号 是用来代替客观事物的,有( )和( )两个方面。 语言的物质形式是( ),语言符号是( )和( )的结合 体。 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语言中的音和义的关系也 是(约定俗成)的,由社会习惯所定,有强制性。 C系统 语言系统又是分层次的结构,音位——语素——词、句子等 分支系统: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文字等子系统 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 密联系。 语言系统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关系来组织和运作。
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音义结合和形义结合 声音 意义 形 wǒ: 说话人对自己的指称。 我 hē: 用嘴饮用液体的一种动作。 喝 chá: 用茶叶泡制的饮料。 茶 wǒhēchá: 说话人通过hē这个动作 使chá这种饮料进入体内。
启示
(1)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 俗成的社会规则。(规则特征) 我喝茶 *茶喝我 *喝我茶 茶我喝 往来—来往 互相—相互 *人民—民人*伟大—大伟 “打扫卫生”“恢复疲劳” “非常男女”“很中国” 约定俗成的规则还告诉我们:语言的使用不能完全按语言规 则类推,否则,说出来的话可能不符合语言习惯。 住院 、外人、 *笔子 *我觉得比外表更重要的是里子 学习一种语言不能完全按语法规则类推,要真正掌握一种第 二语言,必须通过学习大量的言语材料逐渐形成语感。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汉语语感的培养。
一种文化行为形式(人类学家) 艺术的物质载体(文学家) 凝聚社会成员之间的纽带(社会学家) 解释人类经验的工具(哲学家) 一套技能(语言教师)
什么是语言学理论?
只是讨论原理 只有讨论“语言是什么”、“语言和思维的 关系”、“语言和言语的关系”、“语言和 社会的关系”、语言和心理的关系”才是理 论语言学 讨论的基础必须建立在调查数据上或实验基 础上,能够解决具体问题,得出具体的规则, 解释具体的语言现象 是对语言现象的解释,特别是对具体语言现 象的解释(吕叔湘、朱德熙、王力等理论语 言学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