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期末考试之后不能只看到学生的成绩,还要对试卷进行分析反思。
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本次期末考试重点考察了高二上学期解析几何及立体几何中的部分知识,本试卷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考查,突出了对数学的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考察。
1、紧扣考纲,注重双基本次期末考试有很多题目源于课本,如解答题第一题求证双曲线和椭圆的焦点相同。
2、突出重点和数学思想试题对本部分各节知识考察较为全面,一方面突出了重点知识重点考察,另一方面突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考察,如:选择题中根据直线方程求直线斜率,均是在基本概念和易混知识上进行了考察。
3、突出书写能力,考察知识的完备性和准确性。
解答题中的证明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的题目,既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考察,又对立几中的书写问题有了较深入的检验,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一定深度的考查。
4、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多,在知识交汇点处设置考题。
解答题最后一题,将椭圆方程和直线方程联系起来,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全面性,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有较高的悟性和对数学本质有较为深刻的认识,有效的体现出试题的层次和梯度。
二、阅卷过程中反应的问题1、书写混乱,答题不够规范。
比如:证明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
2、基础知识点掌握不牢靠,考虑问题不全面如:判断一个方程表示一个圆所需条件。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比如解答题最后一题,绝大多数同学是空白,对题目的理解不到位,分析不来。
4、从整个试卷来看,学生主要是选择题得分,填空题和解答题做对少。
1、新课程教材带来的第一个突出问题教学容量大,学生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停留在一个很肤浅的位置,要求学生不断地反思提升,做到“螺旋式”上升理解。
而我们的学生很少能做到这一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及时给学生做好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2、教学中应注意分层教学,注意提优与补差工作,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增加新概念、新情境、探索性与开放性的例题,提高他们的应变能力;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总结,不妨让其记准定义、公式,辅之以适时表扬;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这对学习风气的培养很重要。
3、要重视课本和课标的教学要求,课本是根据课标编写,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能力要求的有效载体,是教与学的主要指导用书,更是所有命题者的命题依据,怎么变都不会脱离这个根本。
4、针对学生现状加强概念教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训练,要将训练有计划地安排,层层推进,全面过关,舍去较难题目的训练。
5、强化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弄清知识体系与知识内容,总结知识结构;讲解例题时要帮助学生弄清涉及到的那些知识点,怎样审题,怎样打开思路,运用那些方法和技巧,关键步骤是什么,可能出视的问题是什么,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些方法中哪些更常规、更适合。
篇二: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这次期末考试,我们化学用市教科院命制的试卷,且是B卷。
按市教科院的指导意见,高二我们上了必考内容选修四,同时上了两门选考模块:选修三和选修五。
这次命题就是基于上述几门课程内容展开,知识面之广,综合性之强由此可见。
下面就试卷和学生的考试情况作一个分析总结。
本试卷分值分配为:化学反应原理20%、选三前两章、选五前三章。
试卷兼顾知识面覆盖和热点知识的突出,试卷几乎涵盖大多数知识点,但是也重点突出了热点知识和基本化学反应原理等,如:氧化还原反应、电解质溶液、热化学等。
试卷兼顾基础和能力考查,试题考查的知识细致而全面,如:基本化学用语、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等,能力考查是本试卷一大亮点,诸如:计算能力、实验能力、图表信息获取能力、推理能力等,可以说体现了新课改精神。
试卷不足之处:1、两次考到苯酚的弱酸性,一次是苯酚与氢氧化钠中和后,离子浓度比较,一次是实验题中苯酚与碳酸、醋酸酸性强弱的比较,这样有点重复,且苯酚本身不是热点知识。
2、第20题的第七问PH计算与本体考查的化学平衡明显不符合,有点放错地方的味。
3。
填空题在问题设置上有点臃肿,可以精简,设置更合理些。
1、难度和区分度难度合适、区分度合适有: 6 、10 、11 、12 、13 、14 、 15 、17 、18 、19 、20等题。
难度偏难、区分度合适有:16、21两题。
难度偏易、区分度合适有:1 、2 、3 、4 、5 、7 、8 、9等题。
以上数据分析显示,每题区分度均合适。
从单个题目数据分析看,难度系数低于的题有:10、11、1315、16、18、19、20、21。
2、各分数段人数分布80分以上,67人,占%70分以上,195人,占%60分以上,393人,%50分以上,638人,占%从分布曲线中可以看出,分数主要集中在50—60之间,正态分布不是很好。
优秀率和及格率均不是很好,这跟考查的面很广,且没有复习,以及学生基础不牢等有关。
3、班级平均分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最高与最低相差十分。
4、学生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数据分析和老师们阅卷的感受,学生中存在以下问题:基础知识不牢表现在以下方面:化学基本用语,官能团电子数,酸性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与PH有关与几元酸无关,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反应速率大小比较,电化学原理,有机化学空间位置、基本性质,氧化还原配平、及方程式书写。
能力欠缺表现在:图像信息获取能力,如雄黄结构图、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图、电化学图、有机物结构简图、沉淀竞争图、实验装置图、化学平衡表、混合烃燃烧产物图;推断能力,如有机物推断;计算能力,如平衡常数、反应热、混合烃组成等的计算。
这次考试很有指导意义,对我们的教学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在肯定成绩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反映出问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也为我们后面工作指出努力方向。
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图表信息能力被突出摆在我们教学面前,这方面需要我们在教学时花更多的精力。
篇三: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工作已经结束,现就本次考试从一下五个方面做以分析总结:本试卷按照高考标准满分150分,选择题10个小题,合计50分,填空题为25分钟,试题无偏题、怪题,注意与知识点的覆盖。
第一章简单逻辑用语占20%,第二章圆锥曲线占60%,第三章和第四章导数和应用占20%。
由于我们的学生底子较差,计算能力薄弱,所以时间相对来说较为紧张,不够用。
试题重视基础,大量的题目来源于教材,考查的是学生的基本数学知识和通性通法,对重要的数学思想,如数形结合思想等都进行一定的考查。
1、对教师布置的练习作业,不复习,平时不预习,不能正确灵活运用定理、公式,死搬硬套。
2、学生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
学生自学能力差,不会找重难点,不会提出问题读书被动,无自觉性。
3、课堂缺少解题积极性,上课心不在焉,不肯动脑,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文科班的学生数学基础差,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毫无兴趣,今后教学中要注意。
1、突出知识结构,扎实打实打好知识基础。
2、在教学中首先要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注意知识间的横纵向联系,帮助学生理清脉络,抓住知识主干,构建知识网络。
3、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窨想象能力。
增强学生动手实践意识,重视探究和应用关注身边的数学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4、倡导主动学习,营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环境。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树立信心,培养钻研精神同时提高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篇四:高中期末考试试卷总结本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的语文试题遵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入手,选材的视野较开阔,角度新颖,突出了语文的实践性、时代性、综合性和人文性,全方位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继续体现对汉语的应用性考查、突出语言规范性要求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时代精神,突出了能力考查,注重分析探究,符合语文新课程理念;在题目的设计上也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符合学生的实际;此外,在总体把握上,适当地控制难度,并且注意把更多空间留给主观试题。
整套试卷设计严谨,整体性强,其基本特点体现在以下方面:贴近高考整体平稳总体结构模式与高考卷的总体结构模式基本相似。
全卷满分150分,共七大板块,全面而有重点地考查了《考试大纲》规定的五项内容和五项能力。
全卷七道大题23个小题中很少出现偏题、怪题,没有超级难题!稳中有变导向明晰1、本试卷有很多题目来自课本,例如:语音、字词、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名句默写等,都来自课本,这些都比较符合最近两年高考重新回归课本的趋势2、注重基础,突出能力素养。
试卷第一大题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进行考查,字音考查的是课文的重点字词,字形重在考查形异音同的字,词语考查在具体语境中辨别正误的能力,句子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以上五个小题均考查常见常用且容易出错的语言基础知识,符合中学语文教育“落实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
3、精选素材,突出新颖别致。
本套试题,出新不在于题型的新奇,而在于取材的鲜活和情境的新颖。
第21题既让学生学习了对联的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如21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内容新,时代气息浓。
本次试卷分析主要抽取高二三班,上中下层次10名学生进行分析考生总体得分情况积累与运用方面1、语音题普遍做得较好,但词语选用题和病句辨析题及排序题目则不尽如人意。
例如:第2题词语选用中:“至”和“致”的区分。
“装扮”和“妆扮”的区别第4题排序题中:敢作敢为和一无顾忌的前后排列2、默写题完成较好,主要是错别字的问题。
例如:学生把“和”作“合”写,把“衡”写作“横”3、语言实际运用题解答能力有待提高,审题能力有待加强。
例如:第22题:题干要求:“任选两个”学生做题的时候,没有注意古诗文阅读与鉴赏方面1、由于所选的文言文段文本来自课本。
学生整体情况不错,但是还有部分同学没能作出正确的答案。
2、文言翻译题,满分为10分。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翻译。
3、诗歌鉴赏题满分为8分,思想感情方面大部分学生都能把握,只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完全读出题意。
但由于设问方式较以往更加含蓄,所以学生的答题方向不明确,答案也就不够规范。
如第一小题没有直问出“艺术手法”,所以大多学生虽对“心情”这一问题;解答的不够理想现代文阅读方面科技文阅读得分率较高,反映出学生做题比较仔细,但第7小题失分的不少,作文作文题难度适中,学生都有话可说。
但不足之处是:A 不写标题,偏题离题,有的有套作现象;B不少同学占有了材料,但忽略了对材料的整合,所列举的材料缺乏典型性,代表性,普遍性,变成了材料的罗列,堆彻,有的选材太繁琐,且重复现象严重,多数同学的材料都是“奋斗”“努力”,了无新意,普遍缺乏“自身体验”;C文体感不强,体裁不明,缺乏文体意识;D语言比较乏味,大多数学生的语言四平八稳,记叙文缺少文采,议论文不够深刻,表现手法单一,缺少警句、佳句,整体单调空洞;E审题不够清楚,常见错别字出现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