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高考文言文一词多义课件

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 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 代。
以“引”为例:
意义
例句
本义 引申义
拉开弓 牵、拉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
拉长
引.吭高歌(成语)
抽、拔出 引.佩刀刺马杀之《宋史·太祖本纪》
伸着
课堂小结
一个词语虽有多个义项,且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 义,但在具体、确定的语境中只有一种含义。
因此,完全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 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都能成为确定其含义的钥匙。
狼奄至,引.首顾曰《中山狼传》

引.绳而束缚之《中山狼传》
意义
例句
带领
燕引.兵东围即墨《史记·田单列传》
承担
公卿各引.咎自责《北史·周武帝纪》

举荐、提拔 奖引.后进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廉 颇蔺相如列传》

援引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引导
引.火烧身、引.人入胜(成语)
掉转
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即时小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
项是(
)
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
②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③复前行,欲穷.其林
④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⑤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⑥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A.①②/③④/⑤⑥
3、词的比喻义 词建立在比喻基础上所产生的意义。
如:“爪牙” 本 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义是 “得力的帮手或武士”,现在属贬义词;
“草菅人命”中的“草菅” 本 义是“野草”, 比喻义是 “不值得珍惜的事物”。
4、词的假借义 就是因假借而产生的含义。 古文中常常出现通假现象。“通假”就是“通用、
伐:自夸 伐:讨伐,征伐 识:赏识 识:认识 舍:宿营 舍:舍弃 多:赏赐 多:大多
解析:选 A。B 项,①应解释为“标志”;C 项,②应 解释为“停息”;D 项,①应解释为“赞扬”。
冯异为人处事谦虚退让,不自夸,出行与别的将军相遇, 就把马车驶开避让。军队前进停止都有标志,在各军队中号 称最有纪律。每到一个地方停下宿营,其他将军坐在一起讨 论功劳时,冯异经常独自退避到树下,军队中称他为“大树 将军”。等到攻克邯郸,要重新安排各将领任务,每人都有 被分配的隶属,士兵们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为 这个而赞扬他。
B.①④/②⑥/③⑤
C.①④/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④⑥
解析:选 B。本题考查的是“穷”的多种义项。③⑤寻
求到尽头/动词;②⑥穷尽/动词;①④处境困难/形容词。
2.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大树将军
冯异为人谦退不伐.,行与诸将相逢,辄引车避道。进止 皆有表识.,军中号为整齐。每所止舍.,诸将升坐论功,异常 独屏树下,军中号曰“大树将军”。及破邯郸,乃更部分诸
将,各有配隶,军中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光武以此多.之。 (选自《后汉书·冯异传》)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①冯异为人谦退不伐.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B.①进止皆有表识. ②天下谁人不识.君 C.①每所止舍. 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D.①光武以此多.之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本”的本义是 树木的根
2、词的引申义
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相关的其他意义。
如“道”的本 义是 “路途、道路”

引申义是 “方向、方法、道理” ;
“本”的本 义是 “树木的根”,

引申义是 “根本、本来”
“原本、基本” “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
“关”本指“门闩”, 由于作用相似引申为: “关卡”。
文言文阅读专项
一词多义现象
(一)一词多义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很多文言词具有两个或者两个 以上的义项,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这就是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把握一词多义,要 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1、词的本义 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 如“道”的本义是 路途、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