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记: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貌的影响。
2.理解: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3.应用: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貌的形成;学会分析不同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影响。
第1讲岩石圈的组成及其物质循环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分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________,实线N:________。
(2)分层名称特征界面A层__ __ 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____千米a__________b古登堡界面B层_ ___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c____________,是岩浆主要发源地C+D层地核分C外核、D内核2. 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__________以上的地幔部分。
图中字母____。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巧学速记地壳“厚薄”歌大地厚,海洋薄——海陆差异;山地厚,平原薄——地貌差异。
海岭厚,海沟薄——海底差异;高处厚,低处薄——海拔差异。
右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地球圈层正确的有 ( ) A .①为地壳 B .②为岩石圈 C .③为软流层 D .④为下地幔 2.下列有关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A .①圈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 .②圈层的厚度陆地较海洋大C .③圈层横波不能穿过D .④圈层的物质状态为固体 3.某地地下30KM 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都会感觉到( )A 、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B 、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C 、P 波,上下颠簸D 、S 波,左右摇晃 4.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成岩石圈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 A________岩侵入岩 岩浆侵入______________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 _____ ____ B________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形成________、砂岩、页岩C________岩高温高压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________、板岩、片麻岩2. 地质作用⎩⎪⎨⎪⎧a 表示b +c 表示外力作用d 表示e 表示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________________;(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3)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疑难剖析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 类型 形成特点用途岩浆岩侵 入 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 岩 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 沉 积 岩 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 质 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成的岩石片理构造 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特别提醒 (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而且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
(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疑难剖析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实际上是岩浆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要想正确掌握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关系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2)岩浆岩和变质岩能转化成沉积岩,岩浆岩和沉积岩能转化成变质岩。
(3)沉积岩和变质岩均不能转化成岩浆岩。
(注:岩浆岩和沉积岩在转化为岩浆的过程中,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必然经历变质的过程,因而有的资代码 原物质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① 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②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③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 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④ 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料强调只有变质岩才可形成岩浆。
这个变质过程很短,在转化过程中仅仅是一个短暂的过渡,因而也有的教辅资料把变质作用忽略掉,认为各类岩石都可直接形成岩浆。
)2.熟悉地壳物质循环的各种变式图,如下所示:地壳中含有大量的化学元素,化学元素形成了矿物,矿物组成了岩石。
据此回答1~2题。
1.大多数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是()A.表面有大量气孔B.具有明显层理构造C.含有动植物化石D.矿物颗粒定向排列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4.图中②表示的是( )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5~6题。
5.喀斯特地貌区岩石类型属于图中的()A.甲B.乙 C.丙 D.丁6.形成沙丘的地质过程属于()A.①B.② C.③ D.④第2讲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一、内、外力作用比较作用特点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_______ 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表现形式________________、岩浆活动、________________风化、________、搬运、________等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使地表变得___________ 使地表趋于______特别提示(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一定的时间和地区往往是某一种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变化起主导作用。
(2)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仅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
对点练习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把地球表面的景观塑造得如此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阅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塑造“猫咪山”形态的根本力量的来源是()A.太阳辐射B.岩浆活动C.大气D.流水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A.内力作用单独形成的B.外力作用单独形成的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D.板块运动形成的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划分:地球的__________被________、海沟等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若干单元,称为板块,全球岩石圈主要分为______板块。
2.板块运动与地貌示意图板块相对移动方向板块张裂板块相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地貌裂谷、海洋、__________(海岭)(A)____(B)、________________(C)、海沟岛弧巨大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______、大西洋中脊________、太平洋西部岛弧、海沟________________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对点练习读“大洋板块俯冲示意图”,回答3~题。
3.下列各类岩石中,在丙处常见的是()A.玄武岩 B.页岩C.花岗岩D.石英岩4.若图中乙板块边缘受挤上拱,形成的是安第斯山脉,则甲板块属于()A.南极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 D.印度洋板块三、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常形成地貌褶皱A________ 山岭B向斜________或盆地C________ 谷地或陡崖学以致用“背斜岩层向上隆起,一定形成山脉;向斜岩层向下凹陷,一定成为谷地。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疑难剖析褶皱与断层的比较地质构造褶皱判断方法背斜向斜断层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图示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
断层一侧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形成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特别提醒 1.背斜与向斜的判别方法从形态上看,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是向斜。
从岩层新老关系看,中心部分岩层老,两翼岩层新的是背斜,中心部分岩层新,两翼岩层老的是向斜。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2.断层的判断方法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典例导入 1.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相关问题。
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图中,陡崖出现在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点练习庐山以雄、奇、秀、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完成5~6题。
5.读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甲~丁的哪一种地质构造()A.甲B.乙C.丙D.丁6.在图中甲~丁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A.甲B.乙C.丙D.丁1.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移位称为地质构造。
它是研究地壳运动的性质和方式的依据,其基本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2.岩层因地壳水平挤压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弯曲叫褶曲,褶曲按形态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如发生一系列褶曲就形成褶皱。
3.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即形成断层。
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根据地层层序规律确定:沉积岩是受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的规律是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接近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