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开房广州厦门……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赔白银2亿两……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派兵驻扎北京至…. 答(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南京条约使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板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辛丑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答:(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2)邓世昌关天培等(3)落后就要挨打.
3材料一:《厅打洪告示》说天下贪官;材料二
除足其25家每人…材料三:规定主张禁朋党
之…
答:(1)1.清政府为了支持赔款拼命搜刮百姓2.鸦片贸易泛滥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 3.工地兼并加剧,地租剥削率日高。
结果使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群众走上反抗的道路。
(2)1853《天朝田亩制度》,1.把土地平均分给农民建立基层政权组织“两”
3.设立“圣库”制度
(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部以纲领形式颁发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体现当时的时代性,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4材料一:亦w强国灭敌之策….材料二:李鸿章:但求外敦和好…材料三:桂芬在《校郡庐抗议》中指出:…(1)简述洋务派为富国强兵都采取了那些措
施举例说明?
(2)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有哪些?失败告终的原因有哪些.
答:(1)1.兴办近代企业,包括军工业,民用企业、如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 2.建立新式海陆军,如北洋南洋福建水师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生,如京师同文馆培养翻译人才。
(2)作用:1.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
原因: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5材料一:若夫革命主义,为吾所倡言,万国所同喻…材料二: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材料四:要以后真正和平统一…
(1)材料一中孙中三对诸友邦的评价是否符合事实,评价材料的思想根源?(2)材料一二的共同点是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3)孙中三的态度有什么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4)孙中三的认识又有怎么样的提高?说明了什么?
答:(1)不符合,根源是中国与西方列强都提倡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政权,所以列强能够理解,不会干涉。
(2)都幻想得到外国列强的对中国革命的支持,说明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和妥协性(3)多次斗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向帝国主义妥协也不可能得到支持同情。
4)有对帝国主义报有幻想到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说明孙中山勇于探索,总结经验教训,改正错误的革命精神。
6.材料一当时由于帝制倾覆,共和告成人们在政治和思想上获得了...材料二:当时一般人认为,西方的社会生活是依据天赋人权,自由平等...(1)依据材料一二说说当时中国人的社会心态发生了那些重要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上述变化的原因。
(3)上述材料中有关社会心态的表述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剪发辫,更新服饰,肯定西方社会生活习俗,否定传统生活习俗接受西方生活习俗成时尚。
(2)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并颁发了许多法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不完全正确,因为这种现象之出现在一些大城市,而在广大农村并不显著,社会上还有一些人眷恋过去,存在浓厚的皇权心态,如袁世凯掌权后企图复辟帝制等。
7.材料一:大会宣言指出:中国目前政
治状
况又另开了一个新局…..
(1),指出大会的名称,地点,时间。
(2)最低纲领制定的依据是什么?答:(1)199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2)依据是:中国国情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革命的性质。
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8以下是一组有关中国革命中农民问题的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材料一:(1)农民占中国人口之大多数,自然是国民革命之伟大势力 (2)
中国地主重租和和军阀战争,官厅苛税及外货侵入之影响..
材料二:(1)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 (2)
斯大林说:所谓民族问题,实质上就是农民问题
(1)材料1 2中关于中国革命中的农民问题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
(2)材料二所支持的观点的基本理论是什么?
答:(1)材料1中,1.认为农民阶级虽然占了中国人口的多数,但落后保守,因而很难参加到中国的革命来。
这反映了陈独秀轻视农民阶级的右倾错误观点。
2.指出中国广大农民阶级迫于中外压力,已经积极参加到革命运动中来,并且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这是在农民问题上的正确观点。
材料二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广大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农民愈发动起来,对中国革命则愈有利,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基本理论依据:中国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消灭农村中的封建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同时,农民阶级深受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革命军队的来源,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军,农民所在广大农村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战略阵地,因此,可以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9.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录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
材料二:帝国陆海军以攻克广东(州抓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
材料三:日本政充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地一贯以武力扫荡….
(1)材料一,指出日本队国民政府的方针。
(2)材料二日本对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
答: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
(2)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争在敌后广泛开展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迫使日军不得不把用手进攻的兵力抽调回来保护其占领区,从而严重威胁了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
(3)日本提出所谓“普邻友好,共同防卫,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对国民政府诱降条件。
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
10材料一:美国及其他联合国家承认,目前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
材料二:据许多观察家的意见,他们已经落于腐败,…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战后初期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2)据材料二,概括当时西方观察家眼中的国民党政府形象
答:(1)基本政策是扶蒋反共控制中国,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尽管美国当局声称不支持中国中央政府进行内战,但它的这种做法恰恰是对国民政府党统治集团的最实际的支持(2)政治腐败(争夺权利)一党专政(独裁)(3)中国的政治局势是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其显见的理由就是阻止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取得政权,尽力维护美国在华的利益。
11.材料一:我国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里面对强权…..材料二:我国敌人不是倭寇而是土匪,东三省热
河失掉…材料三:我常觉得要应付困难,首先要认识自己国家的地位。
材料四:近卫声明这不是敌人整个吞灭中国,独霸东亚….
(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事件?对此蒋介石的基本态度是什么?
(2)材料2说明蒋介石对失掉东三省热河持何态度》反映蒋介石的对日政策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蒋介石外交政策的实质是什么?提出这种外交政策的理由是什么?
(4)对比材料三四说明材料四种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原因。
答:(1)是“九一八事变“基本态度是认为日本此举不过谁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2)认为要负责,但又没有多大关系,蒋介石对日本仍然实行妥协退让的不抵抗政策,而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用于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即所谓的“攮外必先安内“政策
(3)外交政策的实质是对外妥协退让以换取苟安,并借口要保持和平以集中全力剿共。
其提出这项政策的理由是对外政策要认清弱国的人地位,进行建设要保持和平,争取和平。
(4)材料四种蒋许诺“不会背信弃义,以破坏人类相持维系的正义”。
即表示要抗日。
其对日要抵抗的原因是日本的疯狂进攻已经威胁到了蒋政权的利益,四大家族的利益及其后台英美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