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寿光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寿光县域经济的发展历程

(3)产业发展型。

是指县域集中发展某一产业,通过其横向、纵向的拉动作用来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

其中,大部分县市以农业、工业为主要带动产业,加快全县经济发展。

具有代表性的是山东的寿光市。

山东寿光市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

该市总面积21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43%,常住人口113.94万。

寿光历史悠久。

境内现已发现北辛、大汶口、龙山等古文化遗迹150多处。

史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

世界第一部农学专著《齐民要术》在这里著作完成。

寿光市在区位发展上属于典型的农业地区,不毗邻大城市,享受不到大城市的辐射和带动;没有资源优势,缺乏依靠富集资源实现发展突破的条件;也不靠近交通运输要道,无法借助物流集散和交通便利起步。

在这样一个既没有区位优势、也没有资源优势的地区,该市立足农业发展,依靠家庭承包经营激发出的广大农民的生产热情,大力发展农业,开启了一场由蔬菜引发的产业革命。

1989年,寿光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首创了冬暖式蔬菜大棚,并将这一技术毫无保留地推广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引发了一场遍及全国的“绿色革命”,结束了我国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鲜蔬菜的历史。

寿光蔬菜一时间文明全国。

勤劳善良的寿光人民没有停留在现有的发展成绩上,他们又把眼光投向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上,在全国率先进行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开发,先后培育了弥河滩银瓜、田马“王婆”香瓜、绿实杆芹菜等一批著名品牌,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中国胡萝卜第一镇”、“中国香瓜第一镇”等587个专业镇村。

为充分发挥蔬菜产业的优势,该市将生产、流通、加工、品牌统筹推进。

生产方面,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发明推广冬暖式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经营;流通方面,先后建立蔬菜批发市场、举办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兴建全国第一家蔬菜电子拍卖中心和全国第一家蔬菜网上交易市场;加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瞄准国际市场对蔬菜进行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积极扩大出口;品牌方面,先后认证优质农产品322个,注册农产品商标200 余个,用品牌开拓和占领市场。

在蔬菜产业链条上发育形成了储藏、包装、运输、加工、流通、出口、服务、科研、会展、旅游等一大批相关产业,这些产业已成为寿光崛起的重要支撑和标志性产业。

目前,蔬菜销往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200多个大中城市,并远销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委内瑞拉等国家,且深受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喜爱。

2010年,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面积达到70万亩,其中有机蔬菜突破6000 亩,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67亿元。

寿光蔬菜,名动天下,菜棚背后是企业的支撑。

在立足农业优势的基础上,寿光市进一步拓宽发展视野,打造工业强市,先后培育起了晨鸣纸业、巨能电力、联盟化工、墨龙
机械、鲁丽板材、富康制药、新龙电化等一批利税过亿元的骨干企业,形成了造纸包装、纺织服装、海洋化工、机械装备、板材家具、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形成了农业、工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