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唐代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主题单元设计

高二语文唐代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主题单元设计


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
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
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诵读几首诗歌,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2.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3.用书面文字鉴赏一首诗歌,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1.每首诗中写了什么?
本专题问题设计
2.你能找出每首诗歌中所写意象的特点吗? 3.你能体会到每首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 题中要评价 的学习要素 和所使用的 评价工具或
方法)
1.小组课前准备充分 2.课堂交流积极踊跃 3. 能运用学到的方法进行创作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 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 300-500)
中国五千年悠远的文明是由诗歌汇成的一条斑澜的河流,也是由音乐汇成的河流。韩 娥的歌声能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秦青放歌能“声振林木,响遏浮云。”古人喜欢听音乐,《论 语》中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达出来就 更困难了。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李长吉“李凭箜篌”,皆摹写声音之至文。 清代方扶南评价说:“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琵琶行》(音乐描写片段)、《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吟》、《听蜀僧濬 弹琴》几首诗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分析白居易《琵琶行》如何描写音乐? 活动三:探究思考
(1)其他三首诗对音乐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 (2)其他三首诗对音乐描写的角度及手法有哪些特点或不同? 活动四:集中讨论
本专题活动从以上几首诗歌中,探讨如何进行音乐描写,了解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 特点;在品味几首诗歌的过程中,掌握比较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课下写一篇关于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的文学评论放到班级博客 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归纳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的主要方法
(1)如何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2)如何进行诗歌比较阅读?
活动五:选择你认为三首诗中描写音乐最好的语句,发挥想象,用散文的语言进行描
述。
活动六:(课下)提供文学评论的范例,介绍撰写文学评论的基本原则与写作格式。指
导学生写一篇关于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的文学评论放到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 题中要评价 的学习要素 和所使用的 评价工具或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几首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 2.体会几首诗歌中包含的作者情感 3.学会如何进行比较阅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鉴赏几首诗歌了解古典诗歌中音乐描写的特点 2.在品味几首诗歌的过程中,掌握比较阅读鉴赏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诗歌中的音乐美,得到美的熏陶。 3.利用网络平台查找资料,交流感悟,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专题二
比较阅读——让音乐描写生动逼真
所需课时
课内 1 课时+课外 2 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 学习成果)
通过专题一的学习,学生对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 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这几首古典诗词中描写音乐的佳作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把握了 每首诗歌中所写意象的特点体会到每首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题单元问
2.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题设计
3.如何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专题划分
专题一:鉴赏唐代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专题二:比较阅读——让音乐描写生动逼真。 专题三:我来描摹音乐。
专题一
鉴赏唐代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所需课时
课内 1 课时+课外 1 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 学习成果)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
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
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
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
教 学 支 撑 环 多媒体教室 境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描写音乐:
其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方法)
1.能够背诵指定的篇目与片段; 2.主动交流,表达流利、准确。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4.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5.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 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我来描摹音乐
所需课时
课内 1 课时+课外 2 课时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 多媒体教室

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描写音乐:
其他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活动三:你能体会到每首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活动四:选取你最喜欢或体会最深的一首,进一步品味,然后说一说这首诗歌中作者 感情的变化。 活动五:用书面文字鉴赏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几句,通过实物投影交流文字稿。 活动六(课下):通过网络搜索古典诗歌中有关音乐描写的其他作品。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 题中要评价 1.朗诵声音洪亮,声情并茂 的学习要素 2.主动交流,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和所使用的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评价工具或 方法)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 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通过学习小说中音乐描写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可以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的方法。并用自己的笔描摹一段音乐。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的方式。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学习小说中音乐描写的特点进一步掌握可以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的方法。 2. 运用总结归纳的方法,用自己的笔描摹一段音乐。 3. 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2. 归纳诗歌比较阅读的方法
3.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1.这几首诗歌中音乐描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2.这些诗歌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本专题问题设计
3. 如何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4.如何进行诗歌比较阅读?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指导学生诵读白居易《琵琶行》(片段)、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 篌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等几首古典诗词中描写音乐的佳作。
活动二:这几首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典型意象?你能找出每首诗歌中所写意象的特点 吗?
引导学生将重点意象圈画出来,品味意象,要求抓住意象沉淀的文化意义。小组内交流, 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中国古典诗歌中存在着一批优秀的音乐描写类诗歌,特别是在我国古典诗歌最为繁荣 的唐代。音乐是一种诉诸于听觉的时间艺术,它的音响只存在一瞬,转瞬即逝。音乐形象 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要用文字将其妙处表达出来就更困难了。
本专题活动作为本单元学习的第一个专题,将通过鉴赏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 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吟》、李白《听蜀僧濬弹琴》几首古典诗词中描写音乐的佳 作,了解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1. 小说中音乐描写有何特点? 2.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

多媒体教室
其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索小说中描写音乐的优秀段落并进行鉴赏 活动二:课堂上小组交流让音乐描写更加生动逼真的方法 活动三:听《十面埋伏》片段,用文字将听到的音乐描摹下来 活动四:小组交流,推荐优秀习作班级交流、点评。 活动五(课下):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
本单元将通过鉴赏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李贺《李凭箜篌吟》、李白 《听蜀僧濬弹琴》几首古典诗词中描写音乐的佳作,了解古典诗歌中的音乐描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