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两者的价值指向均为社 行政法的立法目的,是国家有效的管理社会, 实现人们公平、正义、秩序、自由和和平的追 会整体利益。 求;经济法是为谋求社会经济的公平,他从社 会整体利益出发。
法律渊源
宪法、法律、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
32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 1、两者的背景不同
经济法则是商品经济高级阶段的产物。(进入 垄断经济时期,民法的平等手段和行政法的强制 手段都难以解决社会化大生产和私有制之间的矛 盾,因此经济法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产生) 行政法保护的是国家或公共利益。(最初行 政法是伴随着国家权力而产生的。现代行政法任 务的双重性:维权和限权)
经济法
社会整体利益 实质正义、社会本位 国家适度干预、维护 社会整体利益、实现 社会经济效益
原则
27
结语
• 经济法是伴随着现代经济的发达,需要借
助于国家手段对经济活动予以干预,以弥 补传统商法的不足而产生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它是现代 市场经济中对传统商法的补充。
28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 一、概念比较 •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41
谢谢
42
平竞争,扶持经济弱者。
22
2、基本原则和宗旨不同
• 商法:以促进营利为最基本的目标,商事自治是
商法最基本的原则。
• 经济法: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以经济公
平为最基本的原则。经济法强调国家 的经济干预(而非直接行政干预),相应 地,它强调对私人经济自由的调控和 限制。
23
3、调整对象上
• 商法:主要调整平等的营利性主体在商事经营过
• 经济法:调整的对象是涉及到经济正常有序运行的,
而必须进行调整的经济关系。包括:经济整体运行的经济 关系和涉及到经济运行中的市场秩序的经济关系。
10
5、调整方式及手段的不同。
• 民法:民法是纯粹以个人为本位的私法,以自由平等
为核心,其调整方式相应地采取意思自治原则,即 由当事人按自己的意志设定权利和义务,国家并不 予以过多干预,其调整手段主要采取民事手段。 如计划、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等经济手 段,通过引导,控制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行,使经济 法能够适应经济形势的不同需要,成为社会经济关 系的良好调节器。
(一)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联系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作用
29
一、概念比较
• 经济法:是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保障国民
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由国家制定的对一定的 经济关系加以规制或调控并使之形成新型法律关 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行政法: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和接受行政 法制监督过程中而与行政相对人、行政法制监督 主体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以及行政主体内部发 生的各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2、基本原则和宗旨不同
• 3、调整对象 • 4、调整方法 • 5、法律属性
21
1、产生的背景不同
• 商法:商法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其旨在提 高商品交易的效率、保障商品交易的安全、促进商品经济 的发展。 • 经济法: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到垄断时期的需要而产生。 其旨在消除市场弊害,修弥市场缺陷,维护市场经济的公
38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 7、功能差异
经济法以社会整体经济利益为保护重心(民商 法、行政法无法解决的经济问题),他是国家经 济管理的法,是平衡协调国民经济运行的法。 行政法保护的是国家公共利益,他是公法, 以维护、限制国家权力为功能。 行政法对于引导、推进和保障经济体制改革 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推动国民经济 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经济法比行政法的直接和 明显。
• 1、产生的背景不同
• 2、基本原则不同 • 3、主体构成不同 • 4、调整对象及目的的不同 • 5、调整方式及手段的不同
• 6、利益本位的不同
6
1、产生的背景不同
• 民法:是商品经济的产物。 • 经济法:则是商品经济高级阶段的产物。
7
2、基本原则不同
• 经济法:是对社会经济关系进行调控而产生的一部法
国民经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由国家 制定的对一定的经济关系加以规制或 调控并使之形成新型法律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 商法:
一般认为,是调整商事交易主体在 商事行为中所形成的法律关系,即 商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5
商法
公司法、破产法、票据法、保险法、海商法
等法为内容
经济法
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产品质量法、劳动法等法为内容
括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其他 组织企业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民和公民。
• 民法主体只讲平等性;经济法主体体系则是承认一定的必 要的层次性的。
9
4、调整对象及目的的不同
• 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它是市场主体在市场交换领域发生的互利有偿的经济关系, 其调整目的在于实现平等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正当权益, 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12
结语
• 经济法是在克服民法的不足的条件下产生的一个独立的法 律部门,这就决定了这两个法律部门,在社会发展中要相 互配合、协调,共同的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
13
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
• 一、概念比较 • 二、两者之间的相同点 •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
14
一、概念比较
• 经济法:是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保障
39
(三)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作用
• 行政法依法行政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经济法
• 经济法自由秩序价值的实现离不开行政法
40
结 语
经济法与行政法都作为独立的法律部门在社会
生活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都有涉及经济生活领 域,又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和调整方式,它们与其 他法律部门共同构成我国的法律体系,对社会的
和谐有序运行起着积极的作用。
19
3、在功能方面
• 经济法:协调社会整体利益,保证社会和谐的发展,
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 商法:确认保护盈利、促进交易简便快捷、维护公平
交易、保护交易安全。 • 二者殊途同归,都发挥着维护经济秩序,推动改革开放和 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20
三、经济法与商法的区别
• 1、产生的背景不同
程中所发生的商事关系,这种商事关系的 重要特点是主体的商人性、目的的营利性、 方式的营业性、组织的企业性。 • 经济法:主要是以国家权力去干预、调控、组织 和管理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经 济法重要使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快速 和持续发展。
24
4、在调整方法上
• 商法:注重维持私法中传统的“意思自治原
30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联系
•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相互作用
31
(一)经济法与行政法相互联系
以国家权力的形式出现 经济法虽不象行政法那样有强烈的“权利意 识”,但仍将“政府之手”伸进经济关系中, 于特定社会生活领域中。 对市场主体给予必要的限制、监督和引导。
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经济法与相关法律部门的关系
•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 经济法与商法的关系
•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
2
经济法与民法的关系
• 一、概念比较 • 二、两者的相同点
• 三、两者的不同点
3
一、概念比较
• 经济法:是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为了保障国民经
济的协调、有序发展,由国家制定的对一定的经济关系加 以规制或调控并使之形成新型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
4
二、经济法与民法的共同点
法律渊源 调整对象 独立地位 法律主体 功能和作用 宪法、法律、规章等关规范性文件 和习惯法 都是一定的财产关系 国内法体系,都是独立的法的部门 自然人、法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经济秩序
5
三、经济法与民法的区别
11
• 经济法:采取一系列弹性的综合调整经济的手段,
6、利益本位的不同。
• 民法:本质是市民社会的法,是典型的私法,以个
人利益为本位,以确认和保护私人利益为其价值追 求的目标,对平等主体的商品关系加以保护,从 而维护民事主体的权利
• 经济法:经济法的本质则是社会法,它以社会为本
位,把社会经济总体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目标, 在兼顾各方经济利益的同时,维护社会经济总体 利益。
行政法制监督关系
行政救济关系 内部行政关系
35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 4、具体调整方法
经济法 奖励 惩罚 经济责任 行政责任 刑事责任
行政法 奖励 行政制裁
36
(二)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差异
• 5、主体不同
经济法的主体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 和社会团体、企业的内部组织和有关人员、农户 和农民。 行政法主体不包括企业内部组织。
16
二、经济法与商法的共同点
• 1、法的渊源
• 2、调整对象
• 3、功能作用
17
1、在渊源方面
• 经济法与商法的法律渊源,都包括宪法、法律、规章等规 范性文件和习惯法判例法等。
18
2、在调整对象方面
• 二者都是以特定的市场经济关系作为规范对象。虽然二者 各自都有特定的调整对象,但都调整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则”。
• 经济法:则信守“国家统治原则”。经济法
是公私兼顾的法,既强调市场之 手,也强调国家之手。
25
5、在法律属性上
• 商法:是以平等主体为本位的私法,以任
意性规范为主。
• 经济法:则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公私兼顾的法,以
强制性规范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