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函数第5课时分段函数及映射

第一章函数第5课时分段函数及映射


3 3 3 【自主解答】 (1)∵-1< <2,∴f( )=2× =3. 2 2 2 3 9 又 3>2,∴f(f( ))=f(3)= . 2 2 (2)当 a≤-1 时,由 f(a)=2,得 a+2=2,a=0,舍去; 当-1<a<2 时,由 f(a)=2,得 2a=2,a=1; a2 当 a≥2 时,由 f(a)=2,得 =2,a=2 或 a=-2(舍去). 2 综上所述,a 的值为 1 或 2.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一、复习:
2、判断正误:
新课标 ·数学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 (2)、已知 f ( x) x 1, 则f ( f (1)) 2 × (3)、若f ( x) 3x 2 x 1,g ( x 1) f ( x), 则g (2) 0 √
课 时 作 业
A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例 如图所示的对应中,哪些是A到B的映射? (2) 一 箭 多 雕 型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判断 B
A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练习2 下列对应关系中,哪些是A到B的映射? 下列对应关系中,哪些是A到B的函数? 1.A={1,4,9},B={-3,-2,-1,1,2,3}, f:x→x的平方根; 2.A=R,B=R,f:x→x的倒数; 3.A=R,B=R,f:x→x2-2; × × √
4.A={平面内周长为5的所有三角形}, √ × B={平面内所有点}, f: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2)难点的解决:在映射概念引入时,可先从学生熟悉的 对应入手,选择一些具体的生活例子,然后列举一些数学例 子,分为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一对一四种情况,让学 生认真观察、比较,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一对一和多对一的 对应是映射,逐步归纳概括出映射的基本特征,让学生的认 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体会出映射是函数的推广,函数 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1. 若题目是含有多层“f”的问题, 要按照“由里到外”的 顺序,层层处理. 2. 分段函数的求值策略.
f: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 答: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答:函数概念中对集合A,B要求是非
,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f,对于集合A中的每 空数集,而上述问题中A为平面内周长为5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 的所有三角形,B为平面内所有点,A和B都
菜 单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练习1 如图所示的对应是否为A到B的映射?
a
c
A
1 2
B
课 时 作 业
判断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一箭多雕”型+“众矢之的” 型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函数是特殊的映射!
函数: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某种对应法则 函数 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 数集之间的映射就是函数!
课 时 作 业
f,对于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的元素y和它对
应,这样的对应叫做从A到B的一个函数,通常记为y=f(x).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3 3 【思路探究】 (1) 求f( ) → 求f(f( )) 2 2 (2)就(a)的取值范围分三种情形分别求解.
【问题导思】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使用表格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 关系.比如:国内跨省市之间的邮寄信函,每封信函的重量 和对应邮资如下表:
信函重量 m/g 0<m ≤20 20<m 40<m 60<m 80<m ≤40 1.60 ≤60 ≤80 ≤100 2.40 3.20 4.00
课 时 作 业
邮资 M/元 0.80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重点难点 重点:分段函数的概念. 难点:分段函数的表示及映射的概念 (1)重点的突破:首先以两个例题为依据,通过学生的研 习,组内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先从感性上认识分段函数, 再 结合生活中的其他实例充分理解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 是几个函数.最后通过习题,利用师生合作探究的方式,让 学生掌握分段函数问题的解法,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 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强化训练学生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 思想意识,突出重点的同时化解分段函数的表示这一难点.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分段函数求值
x+2,x≤-1, 2x,-1<x<2, 已知函数 f(x)= 2 x 2 ,x≥2. 3 (1)求 f(f( ))的值; 2 (2)若 f(a)=2,求 a 的值.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映射 设 A、B 是两个 非空 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 关系 f,使对于集合 A 中的 任意一个 元素 x,在集合 B 中都 有 唯一确定 的元素 y 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 f:A→B 为 从集合 A 到集合 B 的一个映射.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第 3 课时
分段函数及映射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例 如图所示的对应中,哪些是A到B的映射? (1) 一 箭 一 雕 型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判断 B
2
(1)、y x 1 x 1 与 y x 2 1 是同一函数;
2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菜 单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分段函数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例 如图所示的对应中,哪些是A到B的映射? (4) 引 而 不 发 型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判断 B
A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如果函数 y=f(x),x∈A,根据自变量 x 在 A 中不同 的 取值范围 为分段函数. ,有着不同的 对应关系 ,则称这样的函数
课 时 作 业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必修1
思 想 方 法 技 巧
函数 A.1
f(x-1),x>0, f(x)= 则 x,x≤0,
f(1)的值为(
)
B.2
C.3
D.0
当 堂 双 基 达 标
邮资 M 是信函重量 m 的函数吗?若是,其解析式是什 么?
菜 单
教 师 备 课 资 源
新课标 ·数学
教 学 教 法 分 析
教 学 方 案 设 计 课 前 自 主 导 学 课 堂 互 动 探 究 菜 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