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图文.

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图文.

VOL.2 No.5Land&Resources Herald 23摘要:在阐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由 3大子系统、8个二级指标和系列评价指标构成的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对其中指标的具体含义、选择背景进行说明, 介绍了指标权重以及标准值确定的具体方法。

并以湖南省为例, 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其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

关键词:区域土地利用;现状 ;评价;指标体系;湖南土地利用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内容, 区域发展的持续性直接受到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效益的影响。

随着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理念的变革, 我国各区域土地利用正朝着合理化、集约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但由于上轮规划已对社会经济发展存在某些方面的滞后, 虽然学术界对土地利用现状评价的探讨较多, 但尚未形成可以统一使用的权威性成果。

另外, 目前正值我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际,各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势在必行,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极为迫切。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立足于客观现实, 建立在准确、科学的基础上, 指标意义必须明确。

另外, 评价方法的选择也非常重要。

通过选择适当的、科学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评价, 使指标数据转化为可供决策参考的结果, 为土地利用合理化提供依据。

1.2系统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注重全面性,必须能全面地反映区域土地利用的综合水平以及各方面发展的因素, 涵盖土地资源总量、土地利用结构及其变化、土地利用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方面内容 ; 同时也应注重地区特殊性、导向性、完备性和高度的概括性,避免指标之间出现重叠、交叉。

1.3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必须适应于不同的区域,各项指标的涵义、统计口径和适应范围对不同区域必须一致,具有可比性;所有选择的指标要能够根据测量标准进行量度;指标体系在应用中必须简单明了,容易理解, 同时必须考虑数据收集的难易程度,考虑数据统计的连贯性和真实性。

1.4动态性原则:区域土地利用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 客观上要求编制动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所选指标要能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作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指标体系还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为将来增加或改变某些单项指标提供“接口” 。

2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和出发点,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依据, 是对规划区域现时土地资源的特点、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评价。

在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中, 一定要注意防止为评价而评价,只摆不评, 或摆得多评得少, 或单一目的的评价等倾向 ; 决不能把土地利用现状评价完全局限于经济方面, 而忽略社会和生态方面, 这是因为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协调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人民生活之间的关系, 使全部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从而强化地域的整体功能,取得经济、社会、生态整体优化的综合效益。

也不要把土地利用现状评价仅局限于某个经济领域如从农业生产角度进行分析,而要开展广义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即对农用地、城镇村及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用地、未利用地等作出具体的全面的分析评价, 尤其对当前国家有关土地一些热点问题如目前开发区土地利用水平要有所反映。

另外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也不应从局部利益,本部门、本地区的角度来进行,而应站在地域整体功能优化的高度, 把本地域置于更大范围内进行分析, 通过广泛的横向和纵向对比来明确优势土地资源的战略地位与开发价值。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本文主要根据上述的构建原则, 从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等 3大子系统、8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设计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见表 1 资源论坛曾毅(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湖南长沙410007区域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①①基金项目:湖南省国土资源厅软科学研究项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的部分内容。

2005年第五期国土资源导刊24表 1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基本框架VOL.2 No.5Land&Resources Herald 25资源论坛2.2评价方法本研究运用加权综合评价模型去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找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 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其评价步骤如下:2.2.1标准值的确定由于现在国内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值,而本文欲研究的是土地资源利用现况, 因此在选择各单项指标标准值上, 主要是在借鉴我国现代化及各区域2010年目标规划值的一些标准基础上,同时参考先进省区的土地利用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

2.2.2指标权重的确定确定权重的方法有多种,如 A H P 法、主成分分析法、 Delphi 法等, 本研究是运用层次分析法 (AHP 法来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此方法就是通过系统分析将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有序的的层次, 对每一层次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判断, 将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予定量化,利用数学方法决定全部因素重要性的次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以保证评价者思维判断的符实性。

其目的是要根据下一层元素对上一层元素的相对重要性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

2.2.3指标的综合化处理对于各单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采用了目标值指数法。

对于越大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 =(实现值 /标准值×权重;对于越小越好的指标,评价分值 =(标准值 /实现值×权重。

通过以上的方法, 可以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值转化为无量纲的评价分值以便于进行处理。

2.2.4评价模型在建立指标体系后,对土地资源利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时, 以定量计算为主, 在选择评价模型时, 本研究采用了加权综合方法,其中总评分值 P 表示土地资源利用水平,则有:P=∑ W i Pi ;n=1,2,3…,i…式中,n 为指标个数,W i 为 i 指标权重,P i 为 i 指标的评价分值。

为便于计算, 把得到的总评分值乘上 100, 这样可将土地利用划分为不合理利用阶段、初步合理利用、基本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合理利用等 4个阶段(表 2。

表2土地利用现状评判标准注:本评判标准是借鉴“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评判标准”的基础上转化所得。

3实证研究本研究采用上述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以湖南省为例, 对湖南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

3.1湖南概况湖南位于长江中游,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只占 13.1%。

土地总面积为21.18万km 2。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调查, 2003年湖南省在已利用的土地中, 以农用地为主, 为790.80万hm 2, 占土地总面积84.62%;建设用地占土地总面积比重不大,为132.22万hm 2, 占土地总面积6.24%; 未利用地面积为193.53万 hm 2,在土地总面积中的比重达 9.14%(见表3 。

3.2湖南土地利用现状评价 3.2.1湖南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在现状调查基础上,结合湖南省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讨论会和专家咨询,同时考虑数据可获得性和可靠性, 最终在上述指标体系框架的基础选择了25个指标作表 32003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结构注:按过渡分类统计。

数据来源于 2003年国土资源公报。

为湖南的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指标的权重。

同时在借鉴我国现代化及湖南 2010年目标规划值的一些标准基础上, 参考了广东、浙江等省的各单项指标的实际值, 从而确定各单项指标的标准值(见表 4 。

2005年第五期国土资源导刊263.2.2评价结果及分析通过前面的评价方法,对 2003年湖南省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计算,结果见表 5。

表 5湖南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计算结果表 4湖南省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注:数据来源于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及2004统计年鉴。

VOL.2 No.5Land&Resources Herald27资源论坛在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评价中, 湖南省评分值达到了 94.11分, 这充分说明了湖南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很高的。

从湖南的各类土地利用的单项指标来看, 其指标值大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尤其是土地利用率, 达到了90.86%。

同时可看出目前湖南土地后备资源已所剩无几, 从资源安全角度来看, 其可持续保障程度是相对较低的, 因此今后湖南试图通过大面积开荒、围垦等来扩大耕地面积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实现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任重而道远。

在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中,湖南省评分值为60.04分,相对以前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

湖南今后经营土地的方向应该是:通过增加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优化内部结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业、工业产业化进程,特别对农村要重点改造“四低” 资源, 提高各类农地生产水平 ;要努力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的进程。

在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中,湖南省为 72. 6分,整体上相对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这与整个湖南经济迅速增长的大环境是相适应的。

近年来湖南加大了环境的治理力度,整体的环境条件有所改善, 如人均公共绿地不断增加、自然灾害不断减少。

然而,随着湖南工农业生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人类种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增强, 对土地的生产能力产生严重不利影响, 土地退化日益严重, 加上自然灾害频繁,湖南土地生态和土地灾害问题仍然较多。

从总体来看, 湖南省综合评价值为75.28分, 这说明湖南土地利用现状整体水平已进入了基本合理利用阶段, 但与湖南的国民经济整体运行速度相比,仍存在着明显的不协调, 这反映出湖南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滞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这与长期以来形成的“重生产、轻保护, 重产出、轻投入” 发展模式有关。

因此今后湖南的土地资源利用主要目标就是要适应湖南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的需要,实现土地资源配置的外延式粗放型利用向内涵式集约型的转变,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合理利用。

4结语建立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践所提出的要求,它有利于对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规划的落实进行评价,有利于进行国际间和地区间的比较,尤其是有助于借鉴国际上土地利用的先进思想和理念,为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在借鉴国内外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际提出来的。

在湖南省的应用表明, 该指标体系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价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万茂, 等 .合理用地的理论研究[M]. 南京 :地政出版社, 2001. [2]张明顺,钟杰青 .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环境规划指标体系研究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1995,8(5 :10~13. [3]叶贵勋,金忠民 .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指标体系研究[J]. 城市规划汇刊,2002.(139 :32~33. [4]唐健,宫玉泉 . 应尽快建立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 [5]傅伯杰 ,陈利顶 ,马诚 . 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 [J ]. 自然资源学报 ,1997, 12(2 :112~118. [6]张丽琴 . 城市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 资源开发与市场 , 2003, 19(5 :278~280.[7]钟毅 . 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 [J ]. 中国土地科学 , 2001, 15(5 :43~48.[8]张凤荣 , 王静 , 陈百明 , 等 . 土地持续利用指标体系与方法 [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 2003.[9]王万茂 ,韩桐魁 . 土地利用规划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