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PPT

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分析报告PPT

乌鲁木齐市土地面积很大, 但未利用地面积与南京同年 相比偏大,建设用地偏小, 资源浪费比较严重。农业用 地比重与南京同年相比偏大,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待优 化。
5
2000-2009乌鲁木齐土地数量动态变化
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各类土地面积变化情况。 表1 2000—2009年乌鲁木齐市土地面积变化表 单位:hm2
新疆自治区的首府,全国特大城市之一。 2.人均占有量多,土地开发利用潜力大 3乌.3较用滩点济地到鲁2大地延、的貌2.木207的与伸独地类齐04水乌保度2面种万9潜水。立方.0型市年平鲁红,积植0顷力利除工。土9多兼,不木线层4业年,。、少业.,地有本断齐”层为7占底交量区土管5山市提市行签主土,万通旱,地理地人地认高 动 订 ,耕 公条田都利严、均总的《蔬真地顷件外分用格丘建面要耕菜贯保。密,布较规陵设积求地面彻护另切在9方范和用的3和保积落面外相地便,.平5地2措护大实积,%关势土3原4施目,国北6.的4,较4地.、3,标集土郊63耕大平资3%平谷建责约资乡万地致坦。源方地立任化源、公、上和,保米的和书水部场顷所沿引土护,多完》 平“农,有着水地和未种善,比保业基的谷较开集利地签截较增用本城、方发约用形状至高长地农乡沟便利利地。制。、以田居、、用用面城民河经有积市
2000-2009年各类用地 农业用地面积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合计
1600000
1400000
1200000 1000000
2000—2009 年乌鲁木齐三类土
800000 600000 400000
地面积中总面积是持续不断的 增长中,各类用地都出现一定
200000 0
的增长变化。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8
小组成员分工
• 自然条件现状:蒋健强、程瑞鑫 • 社会发展现状:常斌 • 土地利用现状:郭赛楠 • 用地结构分析:梁艳 • 优势分析:赵一丹 • 劣势:霍怡婷 • 规划调整:严轲伟 • PPT:霍怡婷
• 乌鲁木齐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 大。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 以上, 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1/ 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全市 土地总面积为1378310.23公顷。
3
现状——乌鲁木齐社会经济条件
• 普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51.75% ; 女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全市人口中,汉族 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 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

乌鲁木齐市发改委综合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预计首府
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可达1696亿元,增长
17.1%,为近20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4
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1、数量分析)
1、截至2009年底,乌鲁木齐市土地总面积1378310.23公顷(土地面积 数据含兵团)。各类土地面积见下表:
10
优劣势——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劣势(存在问题)
(2) 建设用地所占比例较少,用地结构不平衡。当
前城市用地结构仍不合理,工业用地偏高,公共设施和绿 化的比例偏低。
11
优劣势——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劣势(存在问题)
(3) 农业用地面积较大,但是土地产出效率低。 第一产业仅占全区总产值的1.53%农业总产值为318515.29 万元。
15
规划调整,解决对应问题
增加投入,用养结合,增施有机肥,培肥地力;平整土地, 完善灌溉设施;遵照水土平衡的原则,开源节流,推广先进的 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型农业,非农建设除线形工程外,尽量 不占、少占耕地,并适度开荒造田,以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 衡。 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设施农业的补贴标准调高,加 强挖掘农业用地的开发潜力。
6
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现状(2、现状评价)
13、2、、土土土地地地开利集发用约利综经用合营程效程度益度 (((11)1))土农耕地作地垦物灌殖单溉率位率=播=耕种有地面效面积灌积产溉/量面土=积地农/总作耕面物地积总面×产积1量0×0(%10万=0%吨80=)2468..11937/
1/3/7乌农83.作鲁1002物.5木2×中3齐×1播0的10种0%0土面%=积地=77(5.开万.282发公2%%顷程)度=1要14比.7南5/京6.低62,8=17.31 (/(面( 用 注( 吨 ( 地)213地:23) ))面23)面7))面资土土8/积单土积3单单积料地1地耕(位/0位位地存(来利农.地万农土2耕耕万源集在3业用面公用地地×地地公于率利积顷约更地总1化耗利顷20用=()经进总0面0肥电)1用%率已万=产0营一积施度=年利==2公综值×用数.程步1乌农用81顷合=515量 =88鲁度的0业.土/)农8效08= 生木3地用2%8=比开业8%化 产.益齐.地面=04南发总0肥 用2.市低0(9积53产/京潜4=2施 电统/耕8/。值96用 总0高力计4土地2.8(.0量 度2.,,年8、地.07万672( 数鉴=总园65土元/按 (=1面地)61实 万073、积./47物 千5.林×84农43量 瓦5地11业00计时.0、2%算)牧3×=,/地11万耕、0108养2%8殖=13水.78
7
现状——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分析
土三大地类利划用分现,状乌结鲁构木乌据齐土鲁市地木土资齐地源和利变南用更京现调各状查类结,用构地截中比至农例2用0比0地9较年在,土按地土总地面利积用中一所级占类比
重最大,占78.0乌5%鲁,木建齐设用用地地最结小构,比仅例占图7.(762%000—2009年) 100.00%
18000..000%0
6800..000%0 4600..000%0 2400..000%0 20.00 0.00%
0.00
78.05% 65.27%
农用地比例
25.92% 7.76%
建设用地比例
14.18%8.81% 未利用地比例
农业乌用鲁地木齐比 例(南%京)
建设用地比 例(%)
未利用地比
例(地%类)
乌鲁木齐市的农用地的还是占很大比例的,这也与当地的产年业份发展是
相适应的,而经济发展远不及南京,建设用地的开发也比较低
比例(占%比)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8
优劣势——乌鲁木齐土地利优势
1. 土地面积大,土地资源丰富 截至2009 年底,乌鲁木齐市土地总面积137.83万公顷,是
17
规划调整,解决对应问题
乌鲁木齐市特殊的地性决定了必须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 注意产出效益,努力以最小的产出换取最大的收益,增加城市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广泛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深松打破犁底层,有利于雨水 下渗和作物根系成长,建立源源不断的土壤水库;利用免耕、 少耕技术,减少对土壤层的破坏;用大量秸秆和残茬覆盖地表, 以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和水分的蒸发;秸秆腐烂形成大量有机质, 增加土壤肥力。加快南郊、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大型灌排泵站更 新改造,拓宽水利建设基金筹资渠道,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 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支持 山区建设雨水集蓄等小微型水利设施,推广农民用水户参与管 理模式,加大财政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强基层 抗旱排涝和农村水利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此增加土地的生产 效率,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14
规划调整,解决对应问题
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稳步有效的 推进城市建设,合理增加建设用地的比例。
今后应当注重降低工业用地比重,提高工业用地的使用 效率,必要时对工业项目进行用地量评估,确定项目数量 ,按集中布局原则,统一安排用地。同时,适度提高公共 设施、绿地的用地比重,改善人居环境。
68.82% (4)土地建设利用率=建设用地(居民点、工矿、交通、水利等用地) 面积/土地总面积×100%=106995.02/1378310.23×100%=7.76% (5)林地覆盖率=林地面积(不包括果园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80199.3/1378310.23×100%=5.82%
9
优劣势——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劣势(存在问题)
(1)土地资源浪费较严重,利用率低。2009年乌鲁木齐土地利用率为 85.82%,未利用用地面积195496.45公顷。由于对土地问题认识不足和缺 乏长期用地规划,疏于管理,土地多占少用利用率低。近郊4个乡,有些 耕地由于建房修路切断了灌水渠道等原因而撂荒,成了未利用地。
16
规划调整,解决对应问题
加大土地的投入水平,实现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 就是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土地投入,改善经 营管理,不断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目前乌鲁木齐单 位建设用地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土地产出效率低下, 因此必须加强建设用地的建设。通过加强对存量土 地的投入成本,增加对土地的物质与劳动投入,实 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实现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发展。
• 乌鲁木齐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 不均匀,大体上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平原年降水200 毫米左右,年均气温6.2——7.5℃;山区降水200--500毫米,气 温-5.3一3.6℃。市区全年盛行北风和西北风,北部平原和大西 沟等地全年盛行南风,达坂城谷地盛行西风,南部中低山区盛 行东北风和南风。
12
优劣势——乌鲁木齐土地利用劣势(存在问题)
(4)土地管理粗放,经济效益较低。耕地重用轻养,尤 其南郊、南部和东南部山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差,产量 低。
13
规划调整,解决对应问题
2011一2030年城市用地,可向东西两翼扩展,基本上是 未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南戈壁等片区,面积约2200公顷, 此未用面积潜力大,有待大力开发。实行旧城改造,要 重新编制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调整城市功能分区,合理 安排城市用地结构。 树立“保护耕地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观念,严格执行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依法强化城乡结合部基本农田保护 区内耕地的保护,对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实 现土地平整化、林地网格化、灌排设施化,从而减少未 利用地,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