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课程论文论文名称:新时代的文化创意与文化消费姓名:沈志亮学号:20120661125院系:机电工程学院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任课教师:杨萍芳2014年5月30日目录:摘要关键词一、什么是新时代的文化创意 (1)1、新时代的含义及概况 (1)2、文化创意的含义 (1)3、新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2)二、文化消费 (3)1、文化消费的含义 (3)2、文化消费的概况 (4)三、新时代的文化创意对文化消费的影响 (4)参考文献新时代的文化创意与文化消费【摘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经济的扩展,文化消费将成为新世纪最具前途的市场空间;我国的文化消费正处于数量扩张和观念嬗变期,而在新时代的文化创意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将会推动文化消费模式的转变,同时促进文化消费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新文化创意文化消费一、什么是新时代的文化创意1、新时代的含义及概况新时代就是社会多元化和大众化。
社会多元化是一个很广的概念来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表明社会的取向是多种多样,而不是单一的利益取向。
多元化在文化上就是将不同时期和风格的文化与艺术融合在一起。
我们的确需要改变自己原来对多元化的看法。
它不仅限于人力资源领域,而且涉及到现代社会所涉及的各个部分。
多元化的形成也跟随着新产业,新文化的诞生,大众化也就是大众传媒时代,也就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处于职业传播者和大众之间的媒介体。
指复制、传递信息的机械和传播组织、团体及其出版物和影视、广播节目。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
2、文化创意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⑴文化创意的含义文化创意泛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而出的作品。
任何一种文化创意活动,都要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但创意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简单复制,而是依靠人的灵感和想像力,借助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提升。
延伸至产业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基于文化创意作品,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⑵文化创意产业的含义①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高知识性。
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
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
如电影、电视等产品的创作是通过与光电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传媒等相结合而完成的。
高附加值。
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
文化创意产品价值中,科技和文化的附加值比例明显高于普通的产品和服务。
强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它是经济、文化、技术等相互融合的产物,具有高度的融合性、较强的渗透性和辐射力,为发展新兴产业及其关联产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文化创意产业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可以辐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⑶文化创意产业包含的行业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含: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电影,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文化用品、设备、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九大行业。
3、新时代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新是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在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程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新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链上的其他组织进行互利合作,达到共赢的效果。
在“意为王”的背景下,新和文化创意产业出现了融合互动的趋势。
创意是文化产品的灵魂,没有创意的文化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很多的文化创意产品具有“新经济产品”生产成本高、传播成本低的特点。
因此,新要尽其所能,通过丰富的传播手段赢得尽可能多的受众。
但是,在文化创意产品传播的过程中,出现一个问题,即文化创意产品中的核心价值是基于个体经验产生的创意,它能否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大众媒介作为传播文化创意产品的媒介,在创意多元化、宣传细节等方面上,需要认真的思考。
创意对新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涉及新与其他组织合作进行产业价值链的开发,又涉及新本身提供的文化产品的设计、营销。
对于新来说,创意已不再只停留在理论上,也存在于实践之中。
总的来看,新的创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播技术的创新,即通过现代传媒的声、光、影、像技术吸引受众的眼球。
二是传播内容的创新。
新传递具有创新性的文化产品,以吸引受众,并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将“注意力经济”逐渐转化为“吸附力经济”。
三是新内部资源的整合。
大众媒介通过整合开发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发挥信息资源的协同效应,实现整体价值的最大化。
四是与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上其他企业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新可以利用自身社会影响力和公信力,担当起联系人的角色,将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上的不同组织连接起来,追求共同的经济利益。
五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制度的创新,制度的创新是促进新生产文化创意产品的重要因素,制度的创新有助于新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文化消费1、文化消费的含义文化消费的内容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专门的精神、理论和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
也包括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既包括对文化产品的直接消费,比如电影电视节目、电子游戏软件、书籍、杂志的消费,也包括为了消费文化产品而消费各种物质消费品,如电视机、照相机、影碟机、计算机等,此外也需要各种各样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馆、影剧院等。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
文化消费足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的。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总是受制于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因而文化消费水平能够更直接、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这里指的“文化消费”,并不只是一般所言的对文化的消费,或者说仅仅是消费某一样被标示为文化的东西,文化并不是一系列的课题或文本,而是一个不断创造与生成的过程。
从经典社会学家有关文化消费的理论人手,可试图表达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
因为在文化消费的过程中,进行消费的个体,并不是抽象的单一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消费经验和不同的理解能力,正像马克斯·韦伯所说的:“每个人所看到的都是他自己的心中之物。
”因此文化消费决不是文化创造的终结,而仅仅是刚刚开始。
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文化并不是先制作好,然后被我们“消费”;文化是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种实践中创制出来的,消费也是其中之一。
文化消费就是文化的创制。
文化消费的历史在西方可以追溯到50年代末与60年代初。
在这个时期中,欧洲与美国首度出现相对来说足够富裕的劳动大众,有能力不再只是照顾“需要”,而可以从“欲望”的观点去进行消费——电视、冰箱、汽车、吸尘器、出国渡假,都逐渐成为常见的消费品。
此外,劳动大众在这个时期开始利用文化消费的模式,去关联出他们的认同感。
正是在这个时期,“文化消费”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
2、文化消费的概况根据近十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物质生活质量的逐步改善,城乡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生活,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
其中,2003年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当年sars流行影响,2008年比重回落主要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收入增长乏力所致。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文化建设在满足群众需求中日益繁荣,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调查表明,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文化消费20世纪90年代末为400元左右,比80年代初增长了近10倍。
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1年1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人均消费性支出133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11.2%,其中教育支出增长了16%;通讯支出(主要指网络消费,下同)增长了23.7%。
三、新时代的文化创意对文化消费的影响由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的媒介(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等)迅速与文化艺术进行对接,大众文化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精英文化的话语权被消解。
这为大众文化成为一种精神消费提供了群众基础。
大众文化的商业特征决定了它与其他大量生产的商品一样,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大众文化遵照市场规律运行着,以满足和刺激大众的文化消费欲望为目的。
从大众文化消费的特征来看,又不同于一般商品,被消费的内容着重于产品的实用功能,使用价值的消耗,价值也随之消失。
而大众文化则是以大众文化作品为对象的消费行为,是一种精神领域的活动。
大众文化艺术品在使用价值消耗之后,价值则在大众精神领域得到增值,它的特殊性就在于受众从感性形象、意味形式、品质内涵的消费过程中获得某种感官满足和精神愉悦。
如今文化消费的发展趋势是从愉悦的消费到文化的消费。
文化角色的重要性在于人类不仅只是要求原有工业产品附加愉悦的功能,更在此之外,透过消费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
人们佩带瑞士表,是在消费商品的同时,享受着一种足以提高自身价值和品位的精致的文化;人们喝法国葡萄酒,是在体验贵族生活的气派与豪华;人们购买中国陶瓷,是在展示自己对古老艺术的欣赏能力与经济上的实力,这一切正是它们以外的其他同类产品所无法实现的。
某些商品离开了文化品位或文化趣味就会苍白无味,从而缺乏竞争的能力。
把消费看作一种文化,或看作消费物的文化,是时尚,是情趣,更是高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导向与理念。
因而,文化产品无疑具有其他商品无与伦比的深厚的文化竞争实力。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媒介在维系社会中的作用。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一场开幕式、一部电影、一个咖啡馆、一辆车、一件衣服只要打上文化符号的烙印,就能够给人们以身份的认同感,人们通过文化符号的消费来寻求归属感。
我们依赖于语言和意识形态来看待自己的社会身份,我们对自我的看法不是由自己产生的,而是由文化赋予的。
文化商品的传播越来越有赖于视觉因素,视觉符号在激发消费者的欲望方面起了很大作用,符号的交换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可见性的程度和频率。
这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广告、杂志封面、电影海报的制作、网络游戏设计、产品包装、建筑设计等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