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面组接技巧

画面组接技巧


1、画面方向的产生
① (右—左) ⑤ ③
(远离镜头)


⑦ ②(左-右)

(靠近镜头)

画面中主体的方向性并不是由主体本身 的方向决定的,而是由摄像师选择的拍 摄方向决定的,不同的拍摄方向就决定 了主体不同的画面方向。
2、轴线规律
在拍摄有方向性的人或物时,往往存在 着一条假想的轴线,拍摄时要保持在轴 线的一侧,即180度以内设置机位。
B
A
C
多轴线的处理
B
A
(主持人)
3、合理越轴的方法
(1)插入中性方向镜头 (2)插入主体运动有关的事物局部镜 头 (3)插入运动主体人物的主观镜头 (4)拍摄主体转弯的画面
4、不考虑轴线问题的几种情况
(1)不存在交流的人 (2)静止的物体 (3)圆形场景的拍摄 (4)同一场景中的单一镜头不考虑轴 线问题
(2)全景 全景表现的范围是成年人的全身或者某 一场景的全貌。 全景展示环境和人物之间以及人物和人 物之间的关系,在表现环境氛围的同时 也呈现人物的整体姿态和动作。 全景常常被放在一场戏或一个段落的开 头,动作发生的场景。
(3)中景
它用来呈现人物上半身的动作和事物的 局部特征,适合用来表现人物之间的交 流,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人物的面 部表情。
(1)颜色的象征意义
白色——如白雪、牛奶、医院等等,显得明快、寒冷、 纯洁、清洁。 灰色——如岩石、水泥、傍晚,显得荒凉、忧郁、神 秘。 黑色——如夜晚、煤炭,令人想到深不可测、寂静、 空旷、死亡、悲伤。 红色——如鲜血、红旗、火热,以至想到革命、暴动。 绿色——春天的生命色,象征着和平、自然和安宁。 黄色——如春天的野花,显得明快、热烈。 紫色——如紫罗兰,令人想到温柔、温馨、淡淡的忧 郁。
(三)色彩影调的匹配
一般来说,一部电视片的色彩、影调应 该在总体上保持一致,以保证全片视觉 风格的一致性。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在表达一些特殊 的情绪、气氛、环境等时可以做多样变 化。 如:《我的父亲母亲》
五、运动的组接
构成屏幕运动的因素具体而言可 以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主体的运动 二是摄像机的运动 三是剪接率
(4)近景
用于表现人物细微的面部表情和景物的 细部特征,并进一步拉近了人物与观众 之间的距离。
(5)特写
特写镜头强调细部特征,具有较为强烈 的画面冲击力,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视 觉感受。
2、剪接中景别的变化规则
景别的变化主要是指在一个叙述段落 中不同景别镜头的安排,有时也指在 整部片子中各种景别的关系以及形成 的节奏感。
2、相似因素
画面造型相似 画面具体内容的相似(主体相同、相似) 画面结构内容的相似(画面内在结构相似) 画面动态内容的相似(动作相似) 不同主体位置相似 上下画面主体不同,在切换时,不同主体 在各自画面中的位置要相近,相同。
3、缓冲因素
缓冲因素也就是过渡因素,把画面的不同 动、静状态作为连贯画面的因素。 在具体处理的时候主要参考“动接动,静 接静”原则: A、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固定镜头接固 定镜头 B、运动主体镜头接运动主体镜头,静止 主体镜头接静止主体镜头
(一)画面剪接点
指以画面内容为参照因素而选择的剪接 点。
1、动作剪接点
以画面中人物(或动物)的形体动作为基 础开始、或进行中、或是动作的结束 来作剪接点。 要能够使一个画面在长度上完整表现 人物某一个动作的全过程,或者运动 过程中一个相对完整的阶段。(单机)
2、情绪剪接点
情绪剪接点是以心理活动和内在的 情绪起伏为依据,目的是激发情绪 表现。
(2)串剪:声音与画面不同步切换
表达效果 A、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B、
前者话语内容对后者的影响
2、音乐剪接点
歌曲、戏曲、器乐曲等音乐类节目的剪 接点,以音乐节奏、乐句、乐段的出现、 起伏与终止为主要依据来选择
烘托画而内容而配置的画外音乐,要注意将音 乐的节奏、乐句、乐段与画面内容的情绪及长 度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章 电视画面组接技巧
一、画面组接连贯的因素
要使上下画面连贯流畅,需在上下镜 头的内容上寻找建立连贯关系的因素 决定画面组接连贯的承先启后的因素 是什么?
1、逻辑因素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是客观性规律。 按照逻辑关系来组接画面,也就是按照 画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规律来组接。
1、逻辑因素
按照逻辑关系来组接画面,也就是按照画 面所表达的内容的客观规律来组接。
(3)特殊情况 在表现两个镜头主体之间的对应,呼 应,环境杂乱等内容时,可以把两个运 动方向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3、静接动与动接静 (1)固定镜头与运动镜头的起幅或落幅 相接; (2)使固定镜头内主体的运动与运动镜 头相接; (3)利用画面内主体的呼应关系来组接 动静不同的镜头。
六、电视字幕与画面组接
(一)主体运动的组接
在固定镜头内主体运动的组接方式有以 下四种: 1、静接静 静止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要注意两个 画面主体在空间位置关系、逻辑关系以 及造型特征等各方面的联系。
2、动接动 运动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可以是通过 两个以上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镜头组 接来表现同一主体的运动,也可以是两 个主体运动的组接。
3、动接静 运动的主体接静止的主体,在前一镜头 中主体的运动停顿的瞬间或某一动作完 成之后选择为剪接点,接下一个主体静 止的镜头。
4、静接动 静止的主体接运动的主体,后一个主体 运动的镜头应该选择在主体动作即将开 始的瞬间作为剪接点切入,以使与上一 个主体静止的镜头相接。
(二)运动镜头的组接
1、静接静 固定镜头接固定镜头。
(一)位置的匹配
1、上下镜头的同一主体在同角度或同方 向变化景别时,要保持在上下画面中大 致相似的位置上。 A B
2、上下镜头的具有相对应关系的不同主 体应处于相反位置上,以使内容建立明 A B 确的逻辑关系。
(二)方向的匹配
在电视的镜头中,主体的运动、人 物的视线和人物的交流使画面具有 方向性,在剪接时要处理好方向问 题。
字幕的字体需要注意
影视片中除了片名字体外,其余的字体, 如,介绍人物字体,说明画面字体,交 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字体等等,都要 同片名字体和谐统一,保持一个完整的 风格。如果在一部片子中出现反差较大 的字体,会使影视片在风格样式上跳跃 性太大,直接干扰观众对影视片的欣赏。
3、字幕的颜色
在影视片中,字幕的颜色不但给人们一 种视觉上的色彩印象,也是影视片内容 的直接表现者因为,颜色本身具有一定 的象征意义。
2、字幕的字体
字幕的字体应该根据电视作品以题材、内容、 风格样式来确定。字幕的字体在电视作品中常 用的有隶书、楷书、行书、仿宋、魏碑、美术 字等等。 儿童片一般多用美术字,它活泼、可爱,能表 现出孩子的天真烂漫,更能被儿童观众们接受 和喜爱。 正剧片、悲剧片、史诗片、传记片、专题片、 新闻片等多用隶书、魏碑、仿宋。 国外的暴力影片和我国的惊险片,往往采用一 种不规则的、变格式的美术黑白字体。
字幕是用文字符号说明电视片的内容、 增强画面信息的手段,是电视片风格样 式的一部分,也是一部电视片的门面。 字幕必须根据电视片的内容、形式和风 格来恰当、合理地选择。
(一)、电视字幕的表现形式
字幕的种类 字幕的字体 字幕的颜色 字幕的布局
1、字幕的种类
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的字幕有:片名字幕、 集数字幕、职演员表字幕、介绍人物字幕、 说明画面字幕、旁白字幕、对白字幕,交 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字幕,解释主题的字幕、 唱词字幕、剧终字幕等等。 电视新闻的字幕有:标题字幕、同期声讲 话内容、内容提要以及介绍人物身份等字 幕;插入字幕可以报道刚刚发生的消息、 预告节目以及节目调整、报时和插台标; 整屏字幕常用来播报政令、声明内容等; 在图文电视传送中字幕起到主干作用。
主要有下面两种情况: (1)主体动作缓冲: 如果两组相邻镜头中出现的是同一主 体,且主体呈现出不同的动静状态的 话,需要在这两组镜头中插入一个缓 冲镜头:主体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的 变化过程镜头。
(2)运动镜头缓冲: 动、静状态不同的两个镜头相接时的三 种情况: A、动+动:剪落幅、起幅 B、动+固:保留落幅 C、固+动:保留起幅
3、音响剪接点
选择音响剪接点主要是以画面内容为 基础,做到声画同步。
三、剪接中的景别安排
不同的景别既可以传达性质不同的信 息,又可以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所以正确地把握景别是剪辑工作的基 本要求。
景别大致上分为:远景、全景、中 景、近景和特写。
1、不同景别的不同功用
(1)远景: 用来展现开阔的空间,表现环境氛围, 人物在画面中只是一个小点。 大远景画面恢弘壮观,具有强烈的抒 情效果;远景则更注重叙事性,常用 来介绍剧情展开的大环境以及画面各 个空间之间的相互关系。
4、对列因素
用画面的积累、对比、象征等对列 效果来组接也可以使画面连贯流畅。
二、画面的剪接点
剪接点就是指两个镜头的转换点。把不同 内容的镜头画面,选取两者恰到好处的连 接地方,相互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 动作或是概念。
准确掌握镜头的剪接点是保证镜头转换流 畅的首要因素,因此,选择恰当的剪接点 Leabharlann 电视剪辑最重要的也是最基础的工作。
表达效果:稳重、端庄、严肃
平剪的三种形式
A、 上个镜头的声音结束后,声音与画面都
B、
C、
留有一定的时空,下一个镜头切入时, 声音与画面也留有一定的时空。 上个镜头的声音一结束,声音与画面 立即切出,而下一个镜头的声音与画 面都留下一定的时空。 上个镜头的声音一结束,声音与画面 立即切出;下一个镜头一开始,声音 与画面立即切入。
生活逻辑是指事物本身发展变化的客观 规律; 视觉逻辑是指人们在观看欣赏影视时的 心理活动规律。
1、逻辑因素
按生活逻辑组接:画面的组接主要是按 照事件进展的过程来衔接的。 视觉逻辑组接:按照观众思维规律组接 画面,使观众态观看节目时、从心理感 受到连贯通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