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平面布置图四、施工方法五、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六、主要施工机具劳动力计划七、安全生产保证措施八、质量保证措施九、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和目标十、环境保护措施十一、吊装方案十二、焊接工艺卡一、编制依据1、鞍山市解放路集中供暖锅炉房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2、解放路集中供热锅炉本体安装工程鞍山锅炉厂初步设计蓝图3、热水锅炉设备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验评标准。
具体如下:◆《热水锅炉安全技术检查规程》◆《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JB/T10094-2002◆《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管道焊接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技术条件》JB/T1613◆《锅炉水压试验技术条件》JB/T161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98◆《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JBJ29-96◆《连续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0-98◆《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室内热力管道支吊架》95R417-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二、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鞍山解放路热源厂最终建设规模5×70MW燃煤热水锅炉,一期建筑设计按3台燃煤热水锅炉设计,工艺按2台燃煤热水锅炉设计,热力系统按最终规模设计,本期热源厂由主厂房、风机房、输煤廊、渣廊等组成,锅炉间为双层布置。
本锅炉是四锅筒、纵置式、横梁炉排、强制循环锅炉。
上置单锅筒,下置三锅筒。
三锅筒除与上锅筒形成流管束外,三锅筒还布置了烟火管。
锅炉采用下部支撑,向上膨胀形式,锅炉双层布置,平衡通风。
锅炉运行时为强制循环,停电后为自然循环。
2、锅炉的水循环系统概况锅炉上锅筒分成三个室。
锅炉给水首先进入下锅筒,经烟火管、对流管束进入上锅筒I室。
水经I室流经侧后墙管、后集箱、后拱管进入上锅筒II室。
水再从炉膛侧墙、前墙进入上锅筒III室。
热水从上锅筒III室引出。
(如图)3、锅炉基本性能3.1、锅炉主要参数及性能:项目数值项目数值额定热功率70MW 设计煤种AII额定出水压力 1.6MPa 设计效率83.9% 额定供水温度130℃燃煤量17018kg/h 额定回水温度70℃锅炉总受热面积2323 m³循环水量996t/h 其中辐射受热面积378.3 m³炉膛容积905m³对流受热面积1945 m³水容积100 m³炉排有效面积90 m³水阻力0.12MPa 最大件重量27.5吨锅炉本体烟气侧阻力1557Pa 烟气量212019 m³/h 锅炉本体空气侧阻力1591Pa 空气量123153 m³/h3.2、锅炉基本尺寸:(拟锅炉+6米炉台标高设为±0.00米)上锅筒中心标高13200mm锅炉宽度(炉墙宽)11422mm锅炉深度13359mm3.3本锅炉由炉膛、对流管束、烟火管受热面组成。
锅炉本体受压元件主要材料规格如下:上锅筒1组Φ1600*22 自重13500kg,下锅筒(左、中、右)3组Φ2400*25 每组自重27550kg,对流管束1组Φ51*3,总重9612kg,炉膛水冷管Φ57*3,螺纹烟管Φ70*3.5。
4、锅炉钢架及平台本锅炉采用双排柱全钢全焊接结构。
采用一般的金属焊接框架结构。
以锅炉中心线为对称线。
钢架高13550mm,宽11422mm,长10883mm,总重62677kg。
平台总重9017kg。
平台扶梯均以适应运行和检修的需要而设置。
平台与扶梯采用栅格结构。
平台宽度为700~1000mm,楼梯宽度为600mm,坡度为50°。
5、炉排炉排采用100t/h横梁式链条炉排,由支架、主动轴、后部导轨、炉链与炉条、进风管、放回装置、前挡风、调风装置等八部分组成。
炉排有效面积约90㎡,炉排有效长度9.373米,有效宽度9.57米,总重约140吨。
6、附属给水循环系统锅炉系统给水采用软水、除氧水。
选用流量型自动离子交换器对原水进行软化,设37m³软水箱1台;软化水再经除氧水泵通过海绵铁除氧器进行除氧,设37m³除氧水箱1台。
由补水泵补入热力系统中。
锅炉水系统采用旁通管定压,补水点设在循环水泵吸口。
补水恒压点处的压力设定在0.62MPa,由补水泵通过变频器控制。
锅炉房内设一热力站,可为解放路锅炉房近2万平方米建筑供热,其设置板式换热器2台,二级网设计供/回水温度为80℃/60℃。
二级网与一级网共用一套水处理系统。
锅炉循环水系统设置4台循环水泵,一级回水通过网除污器由循环泵送入锅炉,进入锅炉水循环系统,出水送入一级供水管网。
水泵间内设5吨起升高度6米的电动葫芦1台,用于安装检修锅炉循环水泵用。
7、锅炉本体通风系统锅炉本体通风系统分为鼓风系统和引风系统两部分。
7.1、鼓风系统:每台锅炉设鼓风机一台,入风口位于风机间与锅炉间隔墙21m 处;出风向每台锅炉两侧风口上至锅炉平台,通过炉排两侧风箱进入炉排。
(见附图风1)7.2、引风系统:每台锅炉设引风机一台,引风由锅炉下三锅筒烟箱引出,通过多管布袋除尘器进入引风机,由引风机将烟气送入脱硫塔脱硫,出脱硫塔进入烟道至烟囱排出室外。
(见附图风2)风机间内设2吨起升高度24米电动葫芦1台,用于检修安装风机及风管。
8、输煤及除渣系统8.1、输煤系统设给煤机机2台,位于输煤通廊地下部分-5米处。
输煤通廊共长112.7米,其中斜廊部分85.36米,平廊部分27.34。
输煤通廊内设1#、2#两台带式输送机,将煤源由煤库送达转运站,再由3#、4#带式输煤机送至炉前储煤斗。
8.2、除渣系统炉渣通过渣沟到达1#重型板链除渣机,1#除渣机将炉渣送至2#重型板链除渣机进入除渣斜廊。
运送距离约38米,到达渣塔,渣塔内设3#重型板链除渣机。
炉渣由3#除渣机倒入渣仓装车。
9、锅炉房附属给排水9.1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引入给水管,市政给水压力为0.1MPa-0.2MPa间。
水源为市政管网自来水。
室内明装部分给水管采用PP-R塑料管。
鼓风机、引风机冷却水为直流水,排到渣沟内。
9.2排水系统本工程污水、废水采用分流制,各排污立管皆设屋顶通气帽,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网。
室内排水管道采用UPVC 管。
9.3消防系统锅炉房火灾危险性为丁类,设计采用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在锅炉间和运煤层设置了室内消防栓。
在本厂房的顶层设高位消防水箱,储存前10分钟消防水量。
消防水箱容积为V=12m³。
消防栓给水系统设两处引入口,在锅炉间内设环形管网。
管道采用焊接钢管,阀门采用闸阀和蝶阀,公称压力为1.6MPa。
火灾时消防给水由自备给水泵房中的消防给水泵提供。
消防栓箱内设启泵按钮。
设计室内用水量为25L/S。
三、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一)根据现场条件并充分考虑了本工程特点后,根据业主提供的施工场地将本工程施工场地分为集中办公区、安装组合场、物资区和设备堆放区,尽量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减少施工平面上的交叉,确保施工期间交通顺畅,为按期完成施工任务创造有利条件。
λ集中办公区办公区位于新建锅炉房东侧,临近施工现场,以便于施工管理人员的现场工作以及综合管理。
λ安装组合场区安装组合场区位于新建锅炉房内风机室及锅炉6米平台上,设置2个面积为6000mmX8700mm的组装平台;施工区域内的道路在施工期间进行封闭,作为水冷壁、对流管、钢架及平台等临时堆放场地,尽量减少设备的二次倒运。
λ物资区物资区布置于新建锅炉房东侧,临近办公区,划设场地,设置围挡,设专人日夜值守。
λ设备堆放区设备堆放区主要用于设备的临时堆放,新建锅炉房东侧,临近办公区,划设场地,设置围挡,设专人日夜值守。
通过合理的工序安排,尽量减少设备的堆放时间。
λ主要施工机械布置燃煤锅炉主吊机械:330T液压汽车吊1台,主要用于锅筒的卸车及吊装。
塔吊2台,主要用于水冷壁、对流管、钢架及平台的卸车、组装和吊装。
50T液压汽车吊1台,用于锅炉钢架柱子的吊装找正225T液压汽车吊1台,主要用于安装锅炉钢架重梁和炉排部分重量部件的吊装25T汽车吊2台,主要用于较大和较重部件的卸车和吊装。
16T汽车吊2台,主要用于附属设备的安装四、施工方法1、设备开箱与清点1.1、在设备交付现场前,与业主、供货商一同按设备装箱清单和设备技术文件对设备逐一清点、登记和检查,对其中的重要零部件要按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查验后,共同签字,办理移交。
1.2、开箱应使用适合的工具,不得猛烈敲击,以防止损坏设备;对装有精密设备的箱件,更应注意对加工面妥为保护。
1.3、设备的转动和滑动部件,在防腐涂料未清理前,不得转动和滑动,检查后进行防腐处理。
1.4、装箱设备开箱检查后不能立即安装的,装回箱内,封闭好;对长时间露天放置的箱件加防雨罩。
1.5、所有裸露或带有包装箱的设备均不直接与地面接触,下面垫枕木并放平找正。
1.6、设备在安装前进行检查,如发现有损坏或质量缺陷,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共同检查,并做好记录及留存影象资料。
1.6.1、对于设备制造缺陷,联系制造厂研究处理。
对于存在制造质量问题的设备不得进行安装。
1.6.2、设备检查和缺陷处理应有记录和签证及留存影象资料。
1.7、施工使用的重要材料均应有合格证和材质证件,在查核中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进行必要的检验鉴定。
1.8、对于制造厂供货的备品、备件认真清点检查,妥为保管或移交业主,施工中如需使用,必须具备批准手续。
随箱的图纸和技术文件必须全部由专人妥善保管。
1.9、以下设备露天保管:锅炉钢架、平台、锅筒、水冷壁管及其集箱、下降管、对流管等。
钢架的柱和梁要放在予先制好的、经过校正的支架上,以防止发生变形。
平台、锅筒、集箱应垫起,筒体及管接头不得触地,管接头帽盖保持完好。
对流管、下降管、水冷壁管等散出厂的管子、管道均垫起,离地面有一定高度。
所有管端应有帽盖防止泥水杂物进入管内。
所有管子堆放应防止变形,各类蛇形管堆放高度不宜超过1.5米。
凡运输过程中丢失的管端帽盖,现场存放时设法补齐或用替代办法保护。
堆放场地应经过平整,有排水措施,不能积水,尽量保持场地干燥。
全露天存放的设备,表面防腐油漆层受损部位及时补涂。
1.10、以下设备放置在有防雨雪屋顶的半露天仓库保管:各补水泵和循环泵,鼓风机和引风机等有电机的设备;过滤器、除氧器、软水处理器也需做防雨保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