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系列之中国玉文化中国经济网编者按: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孔子曾说:“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玉从此成为了一种品德的象征。
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提倡“仁、义、礼、智、信”,其中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仁,人们把那些“仁者爱人”的人,尊为君子,而“仁”的核心就是德,玉代表德,德就物化为玉,以“君子比德以玉”阐述君子人格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里理想人格的标准,也是构成中华文明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
这次中国经济网记者就给大家探讨一下以“玉石”为核心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玉文化。
一、玉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中国古玉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影响深远,玉和中国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影响着一大批文人墨客及他们笔下的辉煌巨作。
中国古玉器世代单件作品的产出与积累,与日俱进的玉器生产技艺,以及与中国玉器相关的思想、文化、制度,这一切物质的、精神的东西,构成中国独特的玉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光照全世界。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特别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以仁爱为中心,在传统文化中有重要作用。
古人云:君子比德以玉,春秋时期,管子、孔子以和田玉吊坠的物理性质比附于道德,提出了“九德”、“十一德”之说,使玉的道德化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潮,为中国人民爱玉提供了精神支柱,造就了爱玉是中华民族文化特色之一。
值得提出的是,传统玉文化在今天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仍有重要意义。
同时,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同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而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
正如杨伯达教授所说“商、西周时期,我国玉器由原始社会的彩石玉器时代进入了以和田玉文化为主体的时期”。
中国玉器在世界上被称为独树一帜的“东方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的国粹。
因此,我们可以说,玉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玉器、玉器知识用玉制度与玉文化内涵,玉文化是中国传统的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元素。
二、中国的玉文化之路和田玉的历史可以追到几千年前,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玉文化,而和田玉也是发掘比较早的玉石之一,和田玉发现后,当地先民开拓了一条运输和田玉的路线,即“玉石之路”。
这条“玉石之路”,近十多年来为我国学术界关注,得到较为普遍的承认。
据《史记》记载,公元前283年前,苏厉给赵惠王的信中说:如秦国攻下山西北部,控制住雁门关一带,昆山之玉不复为赵王所有。
元代的维吾尔大诗人马祖常写道:“采玉河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
”这充分证明了比“丝绸之路”还早的“古玉石之路”的存在和繁荣。
和田玉是东西方交流的第一媒介,它为东西方的经济繁荣、政治文明、文化交流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170多万年前,元谋猿人及其后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在生产劳动中用石头制成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使石头第一个成为人类生活文化文明的奠基石。
随着人类劳动实践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和提高,玉石以它质地细腻、坚硬耐磨、温润纯美等独有的特点,逐渐走上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古老文明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玉和玉器在生产活动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无不贯穿、渗透、孕育、铸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民族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
距今约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用石头做生产工具逐渐过渡到用玉石做生产工具,出现了我国第一个玉器高峰时代,这个时代就是东汉袁康所称的“玉兵时代”。
他在《越绝书》中说:“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以玉为兵。
”这时人们用当地所产的玉石制成大量的玉器.三、玉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玉对中国的文学、历史著作影响极大,许多著作都以玉作为重要的内容加以论述。
这里再以传说、戏曲和《红楼梦》、《西游记》等为例来对玉与中国古代文学著作的关系作一简要论述。
1.早期传说传说中玉皇大帝所居的凌霄宝殿和西王母娘娘所住的昆仑玉山,都是宝石构成的辉煌之所,琼楼瑶池,玉树琼花,而奔月嫦娥居住的广寒宫则是冷冷清清,惟有玉兔与之为伴。
2.春秋战国时期《诗经·秦风》中有“何以赠之,环瑰玉佩”。
屈原也在《九歌》中感慨:“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瑶,石之次玉者。
琼,玉枝也。
说的就是己修饰清洁,以瑶玉为席,美玉为瑱,何不痛快畅饮。
《左传·襄公十五年》中则用一篇不足百字的文章表现出宋国正卿子罕的君子风尚。
文章记述的是春秋时,有人送给子罕一块宝玉,并说:“这是经过玉工鉴定过的,绝对是宝玉,我今天特意献给您。
”而子罕却正气凛然地说:“此玉虽是宝,但我以不贪为宝。
”遂坚辞不受。
春秋时候,秦穆公有个小女儿名叫弄玉,善于吹笙,居住的地方有个楼台叫凤台。
有一天,弄玉在凤台上吹笙,忽然有人唱和,晚上梦见一个美男子骑彩凤自天而降,立于凤台之上,告诉弄玉:“吾乃太华山之主,上帝命我与你结婚,在中秋那天相见。
”说罢,解腰间玉箫,倚栏吹之,彩凤亦附和鸣叫起舞。
弄玉醒来后,派人到华山寻到。
在中秋之夜,一男子名叫箫史为穆公吹箫,“才品一曲,清风习习而来;奏第二曲,彩云四合;奏至第三曲,见白鹤成对,翔舞于空中,孔雀数双,栖息于林际,百鸟和鸣,经时方散。
”穆公大悦,遂赐箫史与弄玉成婚。
半年之后某天夜里,弄玉夫妇在凤台吹箫,忽然有“紫凤集于台之左,赤龙盘于台之右”两人便乘龙乘凤,自凤台翔云而去。
今有“乘龙快婿”,便是由此而来。
3.早唐时期唐代王翰的《凉州词》中写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里提到的“夜光杯”就是用和阗白玉雕琢而成的杯壁极薄的酒杯,这种玉在月色下可发出晶莹的光芒,与杯中的葡萄美酒相映成趣,美轮美奂,令诗人酒兴大发。
唐代诗人李商隐也有“蓝田日暖玉生烟”的诗句。
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也与玉联系起来,演绎了多少令人神往的爱情故事。
“弄玉吹箫”的爱情故事一直为世人所称颂。
4.元明时期元末明初的一曲脍炙人口的杂剧《玉梳记》,亦作《对玉梳》,全称《荆楚臣重对玉梳记》,写的是扬州秀才荆楚臣爱恋“松江府上厅行首”顾玉香的爱情故事。
顾、荆二人相爱两年,情投意合,但此时荆楚臣的金钱用尽,遭鸨母羞辱,并被逐出。
顾玉香鼓励荆楚臣赴京应试,考取功名,临别时,玉香将珍爱玉梳“掂做两半”,二人各持一半作为信物。
荆楚臣走后,玉香相思忧烦,“茶饭少进,脂粉懒施”,“朝忘餐食无味,夜废寝眼难合”,闭门拒客。
后来玉香逃出妓院,赶往京都去寻找荆楚臣,途中遭富商柳茂英拦截,持刀相逼。
正好赶上楚臣状元及第,正赴任路过,便将玉香救出并与之相认。
顾、荆二人团聚,将玉梳“令银匠用金镶就”永存留念。
明代剧作家高濂的《玉簪记》也向人们讲述了一段关于玉簪的爱情喜剧。
南宋书生潘必正在临安应试落第,到金陵女贞观探访身为观主的姑母。
大家闺秀陈妙常因避靖康之难,投至观中为女道士。
在琴声和诗才的相互感发下,潘、陈二人互通情愫,成其好事。
观主察觉,遂逼侄儿再赴科考,并亲自送其登舟起行。
陈妙常急忙雇舟追赶恋人,两人在江上互赠玉簪和鸳鸯扇为信物。
后潘必正考中得官,与陈妙常结为夫妻。
明代著名戏曲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紫钗记》更是用女主人公所佩戴的紫玉金钗向人们讲述了一个曲折而美好的爱情故事。
陇西才子李益,游学长安,与霍王府小姐霍小玉,在元宵节上偶遇,小玉不小心将紫玉钗丢失,李益正好捡到。
两人互生情愫,便成了亲。
婚后李益参加殿试,中了状元,但因得罪了当朝权贵卢太尉,被派到玉门关外随军,不得还朝。
李益在关外立功,却被卢太尉软禁,仍不能与小玉相见,卢太尉派人送信给小玉,骗说李益已经入赘卢府。
小玉接到假信,十分伤心,怨恨李益薄情,但又不十分相信,便耗尽家财寻访李益踪迹,最后变卖了信物紫玉钗,恰被卢府买去。
卢太尉知此钗乃李、霍定情之物,便用紫玉钗骗李益说,小玉已另嫁他人,两人由是产生误会。
侠士黄衫客听说了此事,便救出李益,使之与小玉相见。
李益把紫玉钗给小玉戴上,两人冰释嫌疑。
黄衫客又把卢太尉专权李益和小玉受屈一事参奏主上,最后得以奸人得惩,好事成双,李益被封为集贤殿学士和鸾台侍郎,霍小玉为太原郡夫人。
相比较之下,《荆钗记》的故事就更加曲折而令人可叹了。
说得是贫士王十朋以荆钗为聘礼,与钱玉莲结为夫妇。
不想王十朋考中状元后,因不愿背叛结发妻子,拒绝丞相招婿,得罪权贵,祸端陡起,落走他乡。
妻子钱玉莲则被逼投江,幸遇好人相救。
数年后,两人都以为对方身亡,在到道观相逢不敢相认,最终以荆钗为凭,才得以团聚。
5.玉文化对《红楼梦》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影响最深同时也是名气最大的巨著《红楼梦》就是一部著名的与玉关系密切的著作。
《红楼梦》本名《石头记》,小说的开篇即从一小小的石头“通灵宝玉”的出土写起,整部作品的最重要的主人公叫“贾宝玉”,主人公身上佩戴的最贵重也是事关整个故事走向的珍宝是也是一块宝玉,可以说整部作品就是一部以石头始到此石头失踪为线索贯穿全文的,以此来全面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性,并预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因此,无论是红学的爱好者,还是古玉文化的爱好者,都有必要从这一角度深入进行一番研究,以进一步深刻理解《红楼梦》这一宏篇巨著的价值和写作的艺术手法。
6.玉文化对《西游记》的影响其实,玉石本是石头的一种,因此可以说玉石与中国第一神话故事《西游记》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我们且不说《西游记》中最高主宰“玉皇大帝”,以“玉”冠名,单单谈谈我们最传奇的大师兄孙悟空,他就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石猴”。
众所周知的也更为人所称奇是,天地之间唯一降得住“孙大圣”的也只有五行山。
据明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一书,释名太行山时说:“太行山一名五行山,亦名王母山,又名女娲山。
另有一说是,五行山是越南中部的名山,位于岘港市区东南7公里处。
西有瀚江,东面直逼南海。
有金、木、水、火、土六座山峰(火为双峰),气势雄伟,故名五行山。
沿路上有上有落,山上有几个较大的洞穴,里面供奉很多佛像,香火旺盛;山上多汉字石刻,有中国式的道观,中国式的塔。
五行山上东有望海台,可以眺望苍茫的大海;西有望江台,可以观看逶迤盘曲的瀚江。
这一带盛产玉石,石的颜色也多姿多彩。
这一说特别提到五行山产玉石,可见“玉石”才是唯一降得住孙悟空的神物,当然这只是一种神话故事,从侧面反映了玉石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四、玉文化与佛文化的渊源1. 玉文化对各时期佛文化有深刻影响佛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传入中国和其他汉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为时已经很久,许多人虽然并不信奉佛教,但佛教文化在中华大地长期而广泛地存在和流传,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之息息相关。
佛教从古代印度的传入,是中外文化史上大规模外来文化输入中国的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