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30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30页)

2030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30页)

皮匠网——开放、共享、免费的咨询方案报告文库咨询人士学习成长与交流平台本资料由皮匠网制作整理,更多方案下载请点击: /目 录第一章总则第1条编制目的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景德镇市政府提出的城市发展战略部署,适应景德镇区域地位的提升和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应对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促进景德镇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江西省人民政府同意,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特编制《景德镇市城市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基本目标,保护生态环境,保护人文资源,尊重历史文化,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结合人民群众需要,改善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活,充分关注中低收入人群,扶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规划原则本规划遵循区域统筹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弘扬历史文脉、可持续发展等基本原则。

第3条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年)()《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年)()关于印发《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通知(建规〔〕号)()《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年)》刚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景德镇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第4条规划期限近期-年中期-年远期-年。

远景为年至本世纪中叶。

第5条规划区层次与范围()市域范围市域范围为景德镇市行政区划全部管辖范围,国土面积为²。

()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包含珠山区,昌江区的西郊街道、竟成镇、吕蒙,浮梁县的城关、洪源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湘湖镇等管辖范围,面积约平方公里。

第6条强制性内容本规划条款中带“黑体字”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强制性内容一经确定,必须严格遵照本规划实施。

若确需修改调整,必须严格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调整。

第7条规划法律效力本规划是景德镇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基本依据,凡在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规划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均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景德镇中心城区的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瓷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生态旅游城市、全省重要的工业基地。

第9条经济发展目标、近期年,实现亿元,年均增长,人均达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亿元²;、中期年,实现亿元,年均增长,人均达万元,产业结构调整为::。

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亿元²。

、远期年,实现亿元,年均增长,人均达到万元。

产业结构调整为::。

工业园区单位工业用地增加值不小于亿元²。

第10条社会发展目标()总体目标建设创新创业瓷都、绿色生态瓷都、和谐平安瓷都,建设独具山水生态文化特色的宜居城市。

建设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优质安全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防洪减灾和开发利用并重的水利保障体系、建成大型综合医院与各类专业性医院相结合的市域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大型体育设施达到承办中型运动会的能力;建成省级教育科研基地。

()单项目标根据国内城市现代化标准,结合景德镇市具体情况,确定景德镇社会发展目标:恩格尔系数近期,中期,远期;每千人互联网用户数近期户,中期户,远期户;政府公共服务上网近期,中期,远期;居民千人拥有电脑台数近期台,中期台,远期台;每万人拥有医生数近期人,中期人,远期人以上;人均期望寿命近期大于岁,中期岁,远期大于岁。

规划指标体系汇总表第11条产业发展策略()发展策略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扬长补短,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调经济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

对高新技术产业、传统产业、资本与技术结合型等产业进行集群布局,强化地区经济增长的核心能力。

通过新技术的渗透融合、产业间的延伸融合和产业内部的重组融合等多种方式实现产业融合,形成新型产业,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配套服务体系,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产业调整思路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和转换效益,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大型骨干龙头企业,推动形成农业龙头企业集群。

立足本地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扶持绿色食品加工。

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大力提高产业质量,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光伏产业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商业贸易、旅游接待服务、教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形成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及研发、教育、交流基地。

第12条区域职能策略构建景德镇的“文化艺术职能、生态旅游职能、产业基地职能、交通枢纽职能、中心服务职能”。

规划景德镇通过城市功能升级,依托本地资源文化特色,发挥本地区位优势,特色、优势引领、综合发展,在提升景德镇传统职能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及交通优势,发展交通物流及现代工业等新的城市职能。

把景德镇建成以陶瓷文化为特色、文化底蕴丰厚,自然环境优,产业实力强的山水园林城市。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第13条城镇等级结构规划景德镇市城镇体系结构要极化中心城市,合理扩大中心城市规模,大力发展二级城市和重点建制镇,促使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 规划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系统。

第14条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规模等级确定为个等级,年万人口以上城市个(景德镇市中心城区)、~万人口的城市个(乐平市城区)~万人口的城镇个万人口以下的城镇个。

景德镇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一览表第15条城镇职能结构规划强化城镇中心功能,形成分工明确、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城镇职能体系。

城镇职能结构一览表第二节市域城镇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第16条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市域空间构建等级清晰、城乡融合、核心突出、职能明确的网络型城镇体系,形成中心城——副中心——重点镇——一般建制镇四个层次的系统,以交通网线为基础构筑城镇发展轴,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形成“一核、两区、双十字轴”的城镇体系空间网络结构。

()“一核”:以中心城区为全市核心,构筑市域主中心,外围包括鲇鱼山镇(省级重点镇)、寿安镇等城镇。

重点发展机械家电、航空、汽车、新型陶瓷、电子信息、多晶硅等为主的第二产业和商业、旅游接待服务、教育、物流、房地产等为主的第三产业,辐射吸引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两区”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包括乐平城区(市域副中心城市)、涌山镇(国家重点镇)、众埠镇(省级重点镇)等乡镇。

乐平城区及其郊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筑建材、服装家具等工业和商贸服务业;其外围城镇主导发展无公害蔬菜、优质粮食、棉花、蚕桑、油料、生猪、家禽、水产等农业和乡镇旅游业。

北部城镇经济发展区包括鹅湖镇(省级重点镇)、瑶里镇(历史文化名镇)等乡镇。

以发展农林、旅游业为主。

()“双十字轴”依托主要交通干线形成双十字空间发展轴,对接省内外经济区,带动全市的发展。

第三节市域空间管制规划第17条空间管制体系规划景德镇建立以分类管制、分区管制、分级管制相结合的空间管制体系。

针对地域空间具有非农性质的开发建设,将全市划分为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个管制区,用于指导城镇开发建设行为。

第18条空间管制策略)禁止建设区包括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瑶里自然保护区、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瑶里国家森林公园、洪源森林公园、鲇鱼山森林公园、洪岩风景名胜区、浮梁古县衙、景德镇陶瓷文化博览区、东埠古街古码头、高岭古矿区、水源保护区、主要河流、大中型水库、基本农田保护区,区域基础设施廊道防护区。

该区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地带及生态建设的首选地,是严禁建设的用地,禁止具有城镇功能的用地开发,只允许少量必要设施或相关设施的建设。

不同区域应相应严格遵守国家、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逐步清退不符合规定的现状建设用地。

)限制建设区指一般农田区、菜地、园地、林地、荒草地、未利用土地、水域。

限建区是自然资源条件与自净能力相对较好的生态敏感区,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

限建区内允许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鼓励在林地和园林扩大植树造林等维护生态环境的,控制进行村镇建设、采矿、建工业企业等非农,严格限制与区域发展总体目标不一致的粗放式开发建设行为。

)适宜建设区指城镇建设区、乡村建设区。

适建区是城镇发展优先选择的地区,必须明确划定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强城镇规划和乡村规划的执行力度。

有序进行土地整备,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控制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和速度。

本区内的一切开发建设,必须严格执行《城乡规划法》,并严格按审批程序开展建设。

包含城镇建设区和乡村建设区。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布局规划第19条总体发展目标与战略()发展目标切实发挥交通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确立景德镇赣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形成以景德镇市区中心的“小时行政圈,小时经济圈,半小时生活圈”。

()发展战略以重点突出、网路优化、兼顾长远为原则,服务于景德镇建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及赣东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加强与国家干线联系,加强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长三角等周边地市的联系。

打通出省通道、强化枢纽建设、提高市域交通效率、完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

充分体现交通先导性,以市域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为重点,联系中心城区内部交通、工业区和旅游区,形成快速通道和便捷的客运网络。

服务农村,合理确定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线路、等级,突出农村公路建设重点。

第20条总体布局规划()铁路皖赣铁路: 皖赣线进行电气化升级改造;新建皖赣铁路复线。

九景衢铁路:按照时速为公里、电气化复线标准建设。

景(德镇)安(庆)铁路:预留远期北段峙滩经公桥西湖境内走向铁路及站场用地。

景(德镇)宁(德)铁路:规划预留对接海西经济区的景宁铁路,景德镇境内走向为湘湖涌山(现为专用线)洪岩(德兴)香屯,或直接利用乐平德兴铁路专用线进行升级改造后接入皖赣铁路连接九景衢铁路。

()公路公路网形成景德镇四个交通结构层次,)第一层次承担过境交通、市域对外交通及市域主要经济节点的快速交通联系,由“十”字形(杭瑞高速、济广高速)高速公路组成主骨架,南北增加加密线路各一条(德昌高速公路、祁浮高速公路),同时围绕中心城区形成高速环线(湘湖至丽阳段),远期建设景德镇至德兴高速公路,形成“古”字形高速公路网络,规划道路等级为一级以上,形成景德镇市对外连接的主通道。

)第二层次为市域主干路与高速公路衔接,承担联系主要经济节点、交通节点及大型旅游景点交通联系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