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

第9课英国工业革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工业革命发生的时间与背景;知道机器的发明和改进的相关史实、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理解工业革命对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运用地图分析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概况。

解析“19世纪英国各职业的比重”的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工业革命前后伦敦市区的比较,继续学习从图片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工业革命影响的分析,引发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辩证性的思考
考试内容及要求
(1)工业革命的孕育: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前提和条件(B)
(2)机器的发明与改进(A)
(3)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B)
重点难点
重点: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
难点:如何评价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1:上海世博会——1851年英国伦敦的首届世博会
导入2:“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一、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场:传统的手工业生产场所,即手工工场。

其主要特征是手工劳动。

工厂:是伴随着近代大机器生产而出现的,其主要特征是机器生产。

工业革命:是指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转变的过程
二、工业革命的孕育(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治前提
材料一:早在1624年,英国议会就已经颁布《垄断法》,为新产品的第一个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提供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

据统计,到1851年为止,英国总共颁发了13023项专利,有力地促进和保护了个人的发明积极性。

材料二:垄断法终止了王权在创造专利上的特权,在历史上比单纯对国王权力的制止更加重要。

……到1700年英国的制度框架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现在舞台已为产业革命布置就绪。

——道格拉斯•诺斯《西方世界的兴起》2、圈地运动——自由劳动力
材料一:教材第三页关于
“圈地运动的介绍
材料二:图片
材料三:为了使被驱逐的
农民很快的安置下来,英
国国王在颁布限制圈地法
令的同时,也限制流浪者,
目的是让那些从家园中被
赶出来的农民,去接受工
资低廉的工作。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

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

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

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3、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积累资本、开辟国外市场
材料:关于“三角贸易”
4、发达的手工工场——分工、技术
材料:英国手工工场里已实现了精细的分工。

如每织一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一枚小小的胸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的操作。

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反复操作的环节,使运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

同时,精细的分工,使工人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因而具有了某种特长,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和机械师,他们已经具备发明机器和使用机器的能力。

总结:
1 发源地:英国
2 历史条件
①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政治前提
②圈地运动、海外殖民、奴隶贸易——自由劳动力、资本、国外市场 ③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技术条件
④新航路开辟后不断扩大的世界市场——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总结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政治前提、劳动力、市场、资本、知识与技术
“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蒸汽核心的工具机把工厂手工业变成现代的大工业,从而把资产阶级社会的整个基础革命化了。


——恩格斯《反杜林论》
二、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机械化的进程(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叶)
瓦特与蒸汽机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1、开始标志:发明、使用机器(棉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 2 、动力革新:瓦特“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
3、基本完成:19世纪中叶 建成现代工业体系——“世界工厂”
4、工业革命的扩展:法、德、美等国
材料: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力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机器的主要发明和改进:
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现代工业


建成
1771年,阿克莱特建立第一个水力纺纱厂,标志着现代工场的诞生
1782年,瓦特改良“万能蒸汽机”,推动工业革命步伐,开辟“蒸汽时代”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创造巨大的生产力——“蒸汽时代”
2、奠定了英国世界强国的基础
材料一:英国生铁产量增长表
材料三: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

3、使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1)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19世纪英国各职业比重的变化
(2)造成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材料:巴黎同一幢楼不同层次的阶级划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3)加速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
材料:1760—1851年英国城市规模发展简表
(二)消极方面:
产生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四、本课总结
(一)读图学史
比较右、下两张图,从中你可以获得何种信息?
从下图稀疏低矮的房物、冷清的街道、天然的树木、清新的空气、迷人的田园风光等信息中可看出这是中世纪末期伦敦城早期兴起时的情景。

从右图密集高耸的房屋、拥挤的行人、繁忙的交通、林立的工厂烟囱、混浊的空气等信息中可看出工业革命初期的城市面貌。

(二)练习与测评
1、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是多种因素合力推动的结果。

首先,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二,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不断扩大的商品需求,成了工业革命强大的经济驱动力。

第三,“光荣革命”后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破产农民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第四,海外殖民和奴隶贸易作为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手段,在积聚资本、开辟国外市场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最后,英国发达的工场手工业也为机器的发明和应用提供了劳动分工和技术条件。

2、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工业革命促使英国从农业社会嬗变为工业社会。

首先,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国民经济中,农业所占的比例不断缩小,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则不断扩大。

第二,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随着大机器生产的发展,近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形成,并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资本与劳动的关系成为最主要的社会关系。

第三,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的进程。

城市化带动社会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加快,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生活内容日益丰富,教育逐步普及,生活质量总体得到提高。

同时城市发展又带来与农业时代不同的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

(三)探索与争鸣
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英国首都伦敦举行。

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届世博会上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什么?并谈谈当时英国举办世博会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最引人注目的展品是各种各样的蒸汽机,还是世博会建筑——钢铁与玻璃建造的水晶宫?还是中国获得金奖的“湖丝”?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

英国举办世博会的条件一是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欧洲金融中心和世界工厂,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之前英国已举办了多次国内的工业博览会,有丰富的经验;三是英国在工业技术方面遥遥领先,对举办世界性的博览会信心十足。

此外,英国主观上具有炫耀先进技术与经济实力以谋求对国际政治的影响力的愿望,也是不可忽视的条件之一。

世博会宣告维多利亚时代的开始。

作业:练习册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