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2 .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A.人面鱼纹盆B.司母戊鼎C.越王勾践剑D.兵马俑3 .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
我国较早种植粟的地区是()A.淮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黄河流域4 .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①小麦②粟③水稻④玉米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 .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
下列传说体现禅让制度的是A.嫘祖教人纺织B.黄帝建宫室C.尧让位于舜D.禹传位于启6 . 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
寻根问祖,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应追溯到()A.元谋人B.炎帝、黄帝C.尧、舜、禹D.三皇五帝7 . 通过对远古人类活动的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和研究,科学家们能分析出古人类的生活情况,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历史。
世界上出土远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河姆渡遗址8 .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这两个历史事件给我们的启示,不包括A.暴政导致亡国B.民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C.重用贤人可使国家强大D.骄兵必败9 . 甲骨文最早可能出现在A.夏朝B.商朝C.秦朝D.晋朝10 . 某学习小组准备在假期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A.陕西蓝田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D.浙江河姆渡11 . 下列发生在我国原始社会的大事,按先后顺序正确的一组是()①相传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②农耕已是人们主要的生产活动③使用天然火④人工取火A.③④②①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①②③④12 . 历史学家杨宽在《先秦史十讲》一书中指出:“西周王朝之所以强大……由于天子能够控制和使用诸侯,从而控制四边的夷戎部族。
”杨先生认为西周强大的原因是A.郡县制推动了各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B.分封制稳定了西周的政局C.三公九卿制促进西周经济的繁荣D.中央集权制度使君权更加集中13 . 公元纪年法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
公元2018年属于()A.公元20世纪20年代B.公元20世纪初期C.公元21世纪初期D.公元19世纪20年代14 . 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
目前,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三星堆青铜立人像D.青铜面具15 . 春秋时期首先称霸的是()A.宋襄公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16 . 2017年是我国农历丁酉年(鸡年),从字形推测下列甲骨文哪个是“鸡”字()A.B.C.D.17 . 河姆渡人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小麦C.米D.粟先秦时期的科学技术与文学璀璨夺目,请回答下列小题18 . 今天我们要研究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首先应该查阅()A.《论语》B.《春秋》C.《诗经》D.《左传》19 . 下列观点属于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观点的是()A.“兼爱”,“非攻”B.“仁政”C.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D.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0 .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我们的祖先就能制造青铜器,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在我国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A.利簋B.四羊方尊C.后母戊鼎D.编钟21 . 我们现在已知最早的汉字是()A.金文B.隶书C.小篆D.甲骨文22 . 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某同学参观完我国古代远古居民遗址和博物馆后,认识到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远古居民是()A.半坡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山顶洞人遗址23 . 我国第一个有出土文字可考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二、综合题24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时间:距今(2019年)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住房:干栏式房子;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耜;农作物:种植水稻原始养殖业:饲养猪、狗、水牛原始手工业:木结构;水井、制陶器、玉器、乐器、雕刻,使用天然漆②时间:距今(2019年)六千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住房:半地穴式房子;生产工具:磨制石器,制造骨器、角器;农作物:种植粟原始养殖业:养猪、狗原始手工业:制彩陶,乐器、纺线、制衣;(1)①②处分别填写什么原始居民?据材料比较这两种原始居民在生活上有何异同?材料二炎帝神农氏……斩木为耜(农具),揉木为来(耕地工具),耒耨(除草工具)之用,以教万人。
始教耕,故号神农氏。
——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2)该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材料三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稻作和粟作农业在我国南北方逐渐推广,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农业在人们生活中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同时,家畜的饲养也开始出现。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3)从材料中,你能提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原始农业兴起的作用。
25 . 制度创新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也会因历史的发展而失去原有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阅读以下两幅图片图一图二(1)材料一两幅图反映的是哪一制度?是哪朝开创的?阅读材料一中第二幅图,写出位于今山东的两个诸侯国的名称?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指诸侯)。
——《史记·周本纪》(2)“平王立,东迁于洛邑”标志着哪一时期的开始?根据材料说明这一时期政治局势有何特点?“诸侯强并弱”有何利弊?26 . 请按时间顺序制作一个从公元前2070年开始到清朝时期的中国古代历史朝代更替简表(每个王朝开始的时间和名称)27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
材料一: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炎、黄两个部落结成联盟打败了东方的蚩尤部落,势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材料二: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材料三: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困拓展疆域。
……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人教七年级上册材料四:“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落第自勉联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说出炎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部落的是哪次战役。
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出公元前1046年的这场决战发生在什么地方。
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谁?(3)请结合材料三,说出战国时期的两个主要战役的名称。
(4)材料四中的“破釜沉舟”典故出自于秦末的一次重要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请说出这是哪次战役。
打败秦军主力的将领是谁?三、辨析题2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
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
”材料二: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
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
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材料三: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
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材料四:秦王扫六合(六合,天地四方。
扫六合,横扫天下之意),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节选)(1)如果你是人群中的旧贵族,你会对法令中的哪一条措施最为不满?理由是什么?(2)结合材料二,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3)材料三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
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4)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这段材料赞赏的是他于哪一年统一天下?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综合题1、2、3、4、三、辨析题1、第11 页共11 页。